春姑仙女传下信阳毛尖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信阳本没有茶,乡亲们吃不饱,穿不暖,许多人得了一种叫“疲劳痧”的怪病,瘟病越来越凶,不少地方都死绝了村户。

一个叫春姑的姑娘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了能给乡亲们治病,她四处奔走寻找能人。

一天,一位采药老人告诉姑娘:“往西南方向翻过九十九座大山,趟过九十九条大江,便能找到一种消除疾病的宝树。”

春姑按照老人的要求爬过九十九座大山,淌过九十九条大江,在路上走了九九八十一天,累得精疲力尽,并且也染上了可怕的瘟病,倒在一条小溪边。

这时,泉水中飘来一片树叶,春姑含在嘴里,马上神清目爽,浑身是劲,她顺着泉水向上寻找,果然找到了生长救命树叶的大树,摘下一颗金灿灿的种子。

看管茶树的神农氏老人告诉姑娘:“摘下的种子必须在十天之内种进泥土,否则会前功尽弃。”

春姑想到十天之内赶不回去,也就不能抢救乡亲们,她难过得哭了。

神农氏老人见此情景,拿出神鞭抽了两下,春姑便变成了一只尖尖嘴巴、大大眼睛、浑身长满嫩黄色羽毛的画眉鸟。小画眉很快飞回了家乡,将树籽种下,见到嫩绿的树苗从泥土中探出头来,画眉高兴地笑了起来。这时,她的心血和力气已经耗尽,在茶树旁化成了一块似鸟非鸟的石头。

过了不久,茶树长大了,鸡公山上也飞出了一群群的小画眉,她们用尖尖的嘴巴啄下一片片茶叶,放进得了瘟病人的嘴里,病人便马上好了,从此以后,种植茶树的人越来越多,也就有了茶园和茶山。

我国茶叶生产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朝之前就已开始。茶树原产于我国西南高原,随着气候以及治、经济、文化、交通等方面的发展变迁,而传到祖国各地。因气候条件限制,茶树不能再向北推进,只能沿汉水传入东周政治中心的河南,又在气候温和的信阳生根。信阳地区固始县的古墓中发掘有茶叶,考证已有2300多年,可见信阳种茶历史之悠久。

唐代我国茶叶生产发展开始进入兴盛时期,茶圣陆羽《茶经》把全国盛产茶叶的13个省42个州郡,划分为八大茶区,信阳归淮南茶区。并指出:“淮南茶光州上……”。旧信阳县志记载:“本山产茶甚古,唐地理志载,义阳土贡品有茶。”

唐代时,茶树开始种在鸡公山上,叫“口唇茶”。这种茶沏上开水后,从升起的雾气中会现九个仙女,一个接一个飘飘飞去;品尝起来,满口清香,浑身舒畅,能够医治疾病。于是都说这口唇茶原是九天仙女种下的,并且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天宫瑶池的仙女们听说人间的鸡公山胜过仙宫的百花园,都想一饱眼福,便向王母娘娘提出请求。王母娘娘答应分批让她们下凡,一批限定三日。但有一条,一旦有人下去后与人婚配,除了惩罚本人,这轮流下凡的事立即停止。

仙女们都想下去看看,生怕轮不到头上,她们向王母娘娘保证严守法规。王母娘娘爱喝茶,对司管仙茶园的九个仙女另眼看待,让她们首批离开了瑶池。

九个仙女来到鸡公山,拜见鸡公后便住下了。天上一日,人间一年,王母娘娘限定三日就是人间三年。众仙女把鸡公山的怪石奇峰、山泉瀑布、名花异草的春夏秋冬四时景色都看遍了,离回去的时限还有二年呢。她们商量要办件好事,给鸡公山留下纪念。

为首的大姐说:“鸡公山应有的都有,有的都好,唯有一点不足,就是没有好茶。我倒有个想法,咱九姐妹化作九只画眉鸟,回到咱那仙茶园里衔来茶籽,不就补上了这个不足嘛!不知众位姐妹愿不愿出这把力?”

众仙女一听无不叫好。她们又问:“衔来茶籽不难,交给谁种呢?”大姐手往山脚下一指,大家看见一片竹林里有几间茅屋,心里都明白了。

那间茅屋里住着一个书生叫吴大贵,只因爹妈先后去世,剩他独自一人。他白天种地砍柴,晚上还要温习功课,准备科场应试。屋里墙上贴张白纸,上边写着“寂寞独有,清贫无双”。

这天夜里,他做了个梦,梦见一个仙女从鸡公山上下来对他说:“鸡公山水足土肥,气候适宜种茶。从明天开始,有九只画眉鸟从仙茶园里给你衔来茶籽。你在门口的一棵大竹子上系个篮子,把茶籽收下,开春种到坡上。到采茶炒茶的时候,我和姐妹们来给你帮忙。”

吴大贵醒来心里好喜:“哎呀,是我吴大贵勤奋读书感动了神仙啊!天机不可泄露,内中定有一番用意,叫种就种吧。”

第二天一大早,吴大贵起床,半信半疑地拿个篮子,系到门口那棵大竹上。系好,他扭头要回屋,只见一只只画眉鸟穿梭一般飞来,把嘴里衔的东西往篮子里一放,又飞走了。

吴大贵很惊奇,取下篮子一看,果然是九颗种子,虽没见过,他相信就是梦中所说的茶籽。

九只画眉鸟各衔来一颗种子后,稍停一会儿,又是一轮。如此衔了三天三夜,共衔来茶籽九千九百九十九颗。吴大贵很高兴,小心地把茶籽收藏起来。

第二年一开春,吴大贵把九千九百九十九颗茶籽全种到山上。清明过后茶籽发芽,见风就长,几天长成了茶林。

这时,仙女又给吴大贵托梦,让他准备炒茶的大锅。吴大贵准备停当,来到茶林一看,又惊又喜。只见九个仙女正在采茶,个个面如桃花,不胖不瘦,不高不低。她们采茶不用手,而是用口唇,看那红艳艳的小口唇一张一合,又轻又快,采下了一个个油嫩的茶尖。前边刚采过,后边又长了出来。

采了一会儿,九个仙女甩开衣袖,一边舞,一边唱起了《茶歌》:

茶树本是仙宫栽,姐妹衔籽人间来。

头茬采完二采旺,早采是宝晚是柴。

春茶苦来夏茶涩,秋茶好喝不能摘。

细紧光直多白毫,又提精神又消灾。

千家万户笑颜开!

歌罢舞毕,为首的大姐走到吴大贵跟前说:“这位大哥,俺姐妹采的不少啦。我给你烧火,咱去炒吧!”吴大贵笑着去了,但他不知道咋炒。大姐到竹林砍一把竹子扎成扫帚,让他在锅里不停地搅动。吴大贵只觉得茶香扑鼻,快把他熏醉了。

就这样,她们采着炒着,一直忙到谷雨。仙女们走后,吴大贵沏上一杯新茶品尝。开水一倒,只见慢慢升起的雾气里现出九个仙女,一个接一个地飘飘飞去。

吴大贵端起茶杯一尝,满口清香,浑身舒畅,精神焕发。他心想:这样好的茶,起个啥名呢?既然茶籽是画眉鸟用嘴衔来的,茶是仙女用口唇采的,就叫“口唇茶”吧。

消息一传开,义阳知州听说了,马上派人来要茶,拿回去泡上一看,搭口一尝,拍案叫绝。当即定为贡品,要孝敬大唐皇帝唐玄宗。

知州把口唇茶亲自送到朝里,又禀明了它的来历,玄宗大喜。朝中第二个喝到口唇茶的是皇上最宠爱的妃子杨贵妃。她当时精神不爽,一杯口唇茶喝下去,病体痊愈。

唐玄宗高兴了,对口唇茶大加赞赏,传下圣旨:一要在鸡公山上修千佛塔一座,感谢神灵;二规定“口唇茶”年年进到朝延,民间不得饮用;三是赐吴大贵黄金千两,要他用心护理茶林……

信阳气候适宜,湿润多雨,土质疏松肥沃,对茶树生长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唐代陆羽《茶经》和唐代李肇《国史补》中把义阳茶列为当时的名茶。

宋朝,在《宁史·食货志》和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中把信阳茶列为名茶。大词人苏东坡谓:“淮南茶信阳第一。”西南山农家种茶者多本山茶,色味香俱美,品不在浙闽以下。

元朝,据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载:“光州产东首、浅山、薄侧”等名茶。

到了清代,茶叶生产得到迅速恢复。清朝中期是河南省茶叶生产又一个迅速发展时期,制茶技术逐渐精湛,制茶质量越来越讲究。

清光绪时期,原是清政府住信阳缉私拿统领、旧茶业公所成员的蔡祖贤,提出开山种茶的倡议。当时曾任信阳劝业所所长、有雄厚资金来源的甘周源积极响应,他同王子谟、地主彭清阁等在信阳震雷山北麓恢复种茶,成立“元贞”茶社,从安徽请来一名余姓的茶师,帮助指导茶树栽培与制作。

后来,甘周源又邀请陈玉轩、王选青等人在信阳骆驼店商议种茶,组织成立宏济茶社,派吴少渠到安徽六安、麻埠一带买茶籽,还请来六安茶师吴记顺、吴少堂帮助指导种茶制茶。

这时的制茶法,基本上是炒制方法,用小平锅分生锅和熟锅两锅进行炒制。炒茶工具采用帚把,生锅用把两个帚把,双手各持一把,挑着炒。熟锅用大帚把代替揉捻。这就制成了细茶信阳毛尖。

1911年,甘周源又在甘家冲、小孙家成立裕申茶社,在此带动下,毗邻各山头茶园发展均具有一定规模。茶商唐慧清到杭州西湖购买茶籽并学习龙井炒制技术。回来后,在炒制法的基础上,又把“龙井”的抓条、理条手法融入到信阳毛尖的炒制中去,改生锅用小把炒制为生熟锅均用大帚把炒制,用这种炒制法制造的信阳毛尖质量更加上乘。

在新的工艺制作下,信阳毛尖也被分成了几个等级:

特级:一芽一叶初展,外形紧细圆匀称,细嫩多毫,色泽嫩绿油润,叶底嫩匀,芽叶成朵,叶底柔软,叶底嫩绿,香气高爽,鲜嫩持久,滋味鲜爽,汤色鲜明。

一级: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为主,外形条索紧秀、圆、直、匀称多白毫,色泽翠绿,叶底匀称,芽叶成朵,叶色嫩绿而明亮,香气鲜浓,板栗香,纯浓,甘甜,汤色明亮。

二级:一芽一二叶为多,条索紧结,圆直欠匀,白毫显露,色泽翠绿,稍有嫩茎,叶底嫩,芽叶成朵,叶底柔软,叶色绿亮,香气鲜嫩,有板栗香,滋味浓强,甘甜,汤色绿亮。

三级:一芽二三叶为多,条索紧实光圆直芽头显露,色泽翠绿,有少量粗条,叶底嫩欠匀,稍有嫩单张和对夹叶,叶底较柔软,色嫩绿较明亮,香气清香,滋味醇厚,汤色明净。

四级:外形条索较粗实,圆,有少量朴青,色泽青黄,叶底嫩欠匀,香气纯正,醇和,汤色泛黄清亮。

五级:条索粗松,有少量朴片,色泽黄绿,叶底粗老,有弹性,香气纯正,滋味平和,汤色黄尚亮。

[旁注]

神农氏 我国古代五氏出现的最后一位神祗,古代神话人物。他亲尝百草,以辨别药物作用,并以此撰写了人类最早的著作《神农本草经》,他还教人种植五谷、豢养家畜,使我国农业社会结构完成。

鸡公山 传说天庭里有个司晨宫,里边住的是司晨仙官和司晨神鸡,专管天明报晓。有只司晨神鸡脾气倔,听到不平的事好说,遇到不平的事好管。有一次得罪了玉皇大帝,被贬到了凡间,人们称为鸡公,把它所站立报晓的山称为鸡公山。

瑶池 古代传说中昆仑山上的池名,西王母所居。另外也是传说中天界第一重天,极南之尽,乃王母颐养生息之天庭别府,名为别有洞天,此亦是瑶池之所在。

画眉鸟 相传春秋时期,范蠡和西施隐居民间。每天清晨和傍晚,爱美的西施都要到一座石桥上以水当镜,照镜画眉,格外好看。一天,有一群黄褐色的小鸟来到她身边地欢唱着,并互相用尖喙画对方的眉毛。西施称呼这种小鸟为“画眉”,自此世代相传。

茶歌 我国茶歌历史悠久,其来源一是由诗为歌,也即由文人的作品而变成民间歌词的;另一种来源,是由谣而歌,民谣经文人的整理配曲再返回民间;再一个也是主要的来源,即完全是茶农和茶工自己创作的民歌或山歌。

义阳 信阳古称,位于河南省南部,东与安徽为邻,南与湖北接壤,左扼两淮,右控江汉,承东启西,屏蔽中原,素有“三省通衢”之称,自古以来,是江淮河汉之间的战略要地,又是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六安 位于安徽省西部,六安之名始于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取“六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置六安国,历史悠久。因舜封陶于皋,故后世称六安为皋城。绿茶特品六安瓜片为我国十大历史名茶之一,简称瓜片,为上品、极品茶,清为朝廷贡茶。

[阅读链接]

1914年,为了迎接1915年巴拿马运河通航而举行的万国博览会,信阳县茶区积极筹备参赛茶样,有贡针茶、白毫茶、已熏龙井茶、未熏龙井茶、毛尖茶、珠三茶、雀舌茶。1915年2月,在博览会上,经评判,信阳毛尖茶以外形美观、香气清高、滋味浓醇的独特品质,被授予世界茶叶金质奖状和奖章。信阳毛尖从此成为河南省优质绿茶的代表。1958年,信阳毛尖在全国评茶会上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