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鼠类洞穴观察

洞穴在鼠类生活中作用很大,鼠的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地下洞穴中度过的。观察鼠类洞穴,可以使少年儿童具体了解各种鼠类是怎样适应外界环境的,从而增长他们的兽类生态学知识。

一、本项活动的用具用品

铁锹、长柄兜网、捕鼠笼、钢卷尺、口袋、记录本、笔等。二、观察内客

观察鼠类洞穴,主要有自然条件、洞穴结构、洞中动物和贮藏食物等四方面内容。

(一)洞穴所处的自然条件

一定鼠种挖洞时常要求一定的自然条件。自然条件主要包括地形、土质和植被。对这三个方面都应进行观察和记录。

  1. 地形。不同鼠种的洞穴所处的地形常不相同。例如花背仓鼠

(Cricetulus barabensis)常在农田及其附近荒草地上挖洞,社鼠(Rattus confucianus)多在山区的岩石下挖洞,而河狸(Castor fiber)则将洞挖在河边。所以观察某种鼠的鼠洞时,首先要了解它在什么地形挖洞。

  1. 土质。不同种类的鼠,挖洞时对土质的要求也常不相同。例如,东方田鼠(Microtus

    fortis)喜欢将洞挖在低温多水的粘土中,而黄鼠(Citellus dauricus)则喜欢将洞挖在干燥的沙土地带。

  2. 植被。不同种类的鼠,挖洞时对植被要求也常不相同。例如,棕背■

(Clethrionomys rufocanus)在针、阔叶混交林内挖洞,棕色田鼠(Microtus SP.)在草地、苇地里挖洞,大仓鼠(Cricetulus triton)则把洞挖在农田中等等。

(二)洞穴结构

鼠类的洞,通常由洞口、通道和窝三部分组成。有些种类还有仓库和厕所。

  1. 洞口。有的鼠类的洞只有一个洞口,如黄鼠;有的洞穴有几个洞口, 如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有的洞口比较明显,如各种农田中的鼠类;有的则利用现成的岩石缝隙,如花鼠(Eutamias sibiricus)。要把洞口数目和特征观察记录清楚,对洞口大小也应进行测量和记录。

  2. 通道和窝。要观察记录通道是否有分叉,窝的形状如何,窝内底部用什么材料铺垫,还要记录通道和窝的直径、整个洞穴的深度和长度、距地高度等。

(三)洞中动物

要观察记录洞内鼠种是群居还是独居,如果正值繁殖季节,应记录洞穴中的幼鼠数目。

(四)贮藏食物

许多鼠种都有贮藏食物的习性。应观察洞穴中所贮食物的种类和数量, 这既能了解洞中鼠种的食性,又能判断该鼠种是否为害兽,以及危害程度。

三、观察步骤方法

(一)寻找洞口

寻找洞口是观察洞穴的前提。一般鼠类的洞口,有栖居洞口、临时洞口和废弃洞口三种。寻找洞口,主要是寻找栖居洞口,这种洞口由于鼠类经常出入,常有新鲜浮土,洞壁光滑,无蛛丝,洞口附近有鼠的足迹或鼠粪等痕迹。

洞口找到以后,先初步判断洞穴中生活的鼠种,然后再判断洞口属于哪一种洞口。

(二)捕捉洞中鼠类

只有将洞穴中的鼠捉到,才能确切判定所观察的是哪种鼠类的洞穴。捕捉洞中鼠时,可用捕鼠笼,这种捕鼠器能捕到活鼠,使学生能目睹该鼠种的生活状态。如果捕捉的是有害鼠种,可在学生观察后再行处死。

鼠类多在夜间活动,可在傍晚将装好诱饵的捕鼠笼放置在栖居洞口附 近,次日早晨检查捕捉情况。如果鼠不上钩,可将诱饵放在捕笼内,不支起

机关,让鼠饱吃几天,使其麻痹,然后再支起机关进行捕捉,就能捕得活鼠。如果缺乏有效的捕鼠工具,也可以在挖掘洞穴时用长柄兜网进行捕捉。

这种捕捉方法要事先把全部洞口找到,每一洞口都要有专人看守,预备好兜网,捕捉从洞口窜出的鼠类。

(三)挖掘洞穴

挖掘洞穴是本项活动的主要内容,要细心挖掘和观察。

沿洞口向下挖掘时,要边挖边测量,应测量洞道的粗细、长短、分支状况及距离地面深度等。挖到洞道转弯处或分支处,为防止迷失洞道,可插上树枝作为标记,然后再继续挖掘。在洞道、窝及仓库全部挖开后,要对窝、仓一一进行测量,并绘制洞穴的平面图。

(四)取出洞中贮藏的食物

很多鼠类在洞中贮藏食物,尤其在秋冬季节,贮藏的食物量最多。如大仓鼠在一个秋季搬入洞中的粮食可多达 20 千克,仓库可多达 5 个。在观察中, 应将全部贮存的食物取出带回,进行称重,然后记录食物种类及数量。

四、总结分析

野外观察结束后,应组织学生对观察结果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

(一)洞穴在鼠类生活中的作用

鼠类身体弱小,生性怯懦,夏季惧热,冬季怕冷,大部分种类没有冬眠习性,幼仔出生后迟迟不能独立生活。可根据鼠类的这些特点,从避敌、避暑、防寒、繁殖和贮粮等方面,分析洞穴的具体作用。

(二)决定鼠类洞穴分布的因素

鼠类洞穴究竟分布在什么地方,这主要由食物来源和隐蔽条件两个因素来决定。凡具备鼠类食物来源和隐蔽条件较好的地方,都可能有鼠洞存在, 两者缺其一或全无的地方,则没有或很少有鼠洞分布。因此,在总结中,应分析所观察鼠洞的所在地附近有何种食物,何种水源,属于何种隐蔽地形。这种分析很有意义,它可以向我们提供寻找某种鼠洞的线索和条件。

(三)鼠类洞穴的内环境与洞穴本身结构的关系

鼠类洞穴是一个能藏、能逃、冬暖夏凉、食宿兼备的内环境。在总结中应该从洞穴的结构上分析这种内环境是怎样形成的。具体来说,应该分析洞口类型及其数目、洞道弯折和分叉、鼠窝结构、窝的周围分布的粮库和厕所、整个洞穴的长度、深度等各有何意义。对洞穴结构的这种分析,可以加深理解鼠类洞穴为什么具备避敌、避暑、防寒、繁殖和贮粮等作用。

(四)根据鼠类洞穴匿居的习性提出消灭害鼠的方法

在总结中,可以根据鼠类匿居洞穴的习性,提出将害鼠消灭在洞穴之中的方法。例如灌水、熏烟、施放毒气、洞口埋沙、洞口堵球等等。在观察鼠类洞穴之后,引导学生根据观察所得提出灭鼠方法,这不仅是学以致用,而且从中也树立了学生关于生态平衡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