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 4—1 南京市绿化区与非绿化区温度比较(1976 年 7 月)
地 点 |
类 型 |
日平均温度(℃) |
日最高温度(℃) |
---|---|---|---|
古楼广场 |
无绿化 |
32.8 |
38.3 |
灵谷寺 |
森林公园 |
30.0 |
34.1 |
瑞金路 |
无绿化街道 |
62.8 |
39.5 |
中山东路 |
绿化街道 |
31.6 |
36.5 |
新华巷 |
无绿化居住区 |
33.6 |
4.05 |
青石村 |
绿化居住区 |
31.7 |
36.7 |
表 4—1 所列数字表明,该市绿化区比无绿化地区日平均气温低 1~3℃ 最高气温差 3~6℃。我国其他城市的观测,也得出了类似的气温差别。
园林绿地夏季降温效应的观测活动,内容比较简单,适合少年儿童参加, 但操作方法必须严谨和规范,否则就会影响观测结果的正确性。本项活动能使少年儿童掌握园林绿地降温效应的观测方法,并能培养他们严谨细致的科研作风。
本项活动适合城市学校开展。一、准备观测的用具用品
(一)温度计
温度计是本项活动最重要的用具。如果条件允许,应该使用通风干湿表。这种温度计的水银球部装在双层金属壁的套管内,不受太阳直接辐射,而且其上端安有风扇,风扇用弹簧发条驱动,开动风扇后,空气流以每秒 2 米的速度通过水银球部,能保证在任何情况下都可测得准确的气温。
如果购买不到通风干湿表,可使用普通的水银温度计,但性能必须灵敏、准确,温标上每个小格的度数应不多于 0.2℃,以保证温度观测精确。
(二)支架
用以悬挂温度计。正规的支架为金属质地。如无金属支架,可用普通木竿制作,在木竿的不同高度上钉以铁钉,将温度计悬挂在所需要的高度上。
(三)钢卷尺 用于测量高度。
(四)记录纸、笔等二、观测步骤方法
(一)选择测场地
观测场地可选择一处市区公园和一处市区广场,后者作为对照。公园应该是草木繁茂,广场则应是无绿化地区或绿化程度很低的地区。这两种场地在绿化方面的差别越大,园林绿地的降温效果就越明显。如果市区缺乏合适的广场,也可选择市区的林荫道和无行道树的道路作为一组观测场地,用后者作对照。两者的宽窄、车流量应基本相同。
观测场地一旦确定,应立即在场地上设置若干个观测点。观测点应具有代表性。如以公园作观测场地,应在公园内的片林、树丛、路旁、绿带、草坪及裸地等处设立观测点。如以无绿化的广场作观测场地,则应在广场边缘、中心等处设立观测点。观测场地的观测点应多设一些,以便使观测结果更为真实。
(二)确定观测时间
在夏季植物生长繁茂时期,选择晴朗天气,从早上 7 时开始到下午 7 时
截止,每隔 2 小时测定一次气温。两个观测场地的所有观测点须在同一天的相同时间内进行观测。
(三)悬挂温度计
各个观测点的温度计悬挂高度应该一致,通常都悬挂在距地面 1.5 米的高度上。如果观测点是阳光直射的地方,而所用温度计又是普通温度计,则须用白色硬质卡片纸为温度计的水银球部分遮荫(注意不要使卡片纸接触水银球部)。
(四)测定气温度数
读取温度表上的度数时,不要移动温度计,观测人员的双目应与温度计所示度数平齐,以免出现误差。对观测所得的气温度数应及时记载。
(五)绘制温度变化曲线图
现场观测结束,回到室内后,对每一场地上各观测点的气温度数求平均值。然后,以时间为横座标,以气温为纵座标,将每一场地上各个不同时间的平均气温绘制成温度变化曲线图。
(六)总结
对各观测场地的温度变化曲线进行比较,从以下三个方面计算各观测场地之间的气温差别:最高气温差别、白昼平均气温差别、一天中七个观测时间的气温差别。
(七)分析
从植物生理学和植物生态学角度,分析园林绿地夏季降温效应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城市绿化的最佳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