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 论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的科学,也就是研究生命现象的本质、探讨生物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当代生物学发展非常迅速,而且在其发展过程中同其他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不断相互渗透,同各种生产生活领域的联系日益密 切。这种相互渗透和密切联系,更加速了生物学的发展进程。这就有助于早日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肿瘤、环境污染、人口膨胀,粮食不足等重大问题。

面对生物学的发展形势,培养生物科技人才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生物科技人才的培养应该从小开始。培养途径除了中小学的生物课和自然课的课堂教学以外,还应该在校内外广泛开展生物科技活动。

一、开展生物科技活动的意义

(一)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学生在校期间所掌握的生物学知识,应该由概念、规律、具体生物种类及联系实际等方面的内容组成。这种知识结构单靠课堂教学无法实现,必须开展生物科技活动,才能达到完善的程度。

在生物课和自然课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所学到的生物学知识,大多是概念性、规律性的内容。而学生参加生物科技活动时,则能获得许多动植物的具体知识,如识别各种动植物种类,掌握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认识生物与其环境条件的相互关系,了解动植物的各种生活习性等等。这些知识都是学生应该具备而在课堂教学中无法学到的。另外,在开展生物科技活动时, 由于接触生产实际,又能使学生获得许多农林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能使学生对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加深理解。

不仅如此,学生在参加生物科技活动中,经常与化学、物理、数学、地理等学科发生联系。这种联系必然使学生所学的各种知识融会贯通。

完善的生物学知识及各种知识的融会贯通,是一个生物科技人才幼苗在知识方面应具备的条件。

(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

能力通常指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它主要包括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生物科技活动非常有利于这三种基本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在各种生物科技活动中,需要学生用眼观察、动手操作,并对观察和操作的结果进行分析和归纳。这种活动方式能使学生逐渐形成敏锐的观察能力、准确的操作能力和敏捷的思维能力,而这些能力正是一个生物科技人才幼苗不可缺少的基本素养和气质。

(三)进行思想教育

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以及生物体自身的各部分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联系。表现在各种生物之间既相斗又互助,生物与环境之间既矛盾又统一,生物体内各器官之间既排斥又依存。这些会使学生在参加生物科技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事物间互相统一又互相矛盾”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我国的生物种类繁多,而且拥有许多珍稀动物和植物。在生物科技活动中,学生要对各种动植物进行种类识别、生态考察、习性观察、资源调查利用以及栽培饲养等活动。这些活动会使学生深深感到祖国地大物博,动植物资源异常丰富,从而激发他们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是一个生物科技人才幼苗应该具有的思

想和感情。

二、生物科技活动的特点

(一)内容丰富多彩

生物界类群繁多,情况复杂,生物学的内容也随之多种多样。如果从生物的类群来划分,生物学可以分为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和人类学等分科。从生命特点来划分,可以分为形态学、分类学、生理学、生态学、胚胎学、遗传学、生物化学、进化论等分科。从生物的结构水平来划分,可以分为分子生物学、细胞学、组织学、器官生物学、个体生物学,群体生物学、生态系统生物学等分科。

生物学的如此众多的分科,以及它们和社会生产生活领域广泛的联系, 就使得生物科技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联系实际密切。3

内容丰富的生物科技活动,在活动类型上也是多种多样,有实验操作型, 野外考察型,栽培饲养型,环境观测型,参观访问型以及身边生物科学等。这些不同的活动类型,使得城市、农村各种不同年龄段的少年儿童都能参加活动。因此,生物科技活动是各类少儿科技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受生物的生活特点所制约

生物科技活动所研究的对象是活的动植物。各种动植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要求一定的生活条件,具有一定的生长发育时期和规律,并用一定的方式进行繁殖,从而表现出本种特有的生活特点。开展生物科技活动,就必然受到这种生活特点的制约。正因为如此,在开展生物科技活动时,必须事先了解所研究的生物种类的各种生活特点,例如生活环境的类型,具体生活的场所,需要哪些生活条件,生长发育特点,生长发育时期以及繁殖方式等。只有这样,才能知道在什么季节、到什么环境去取材和观察,什么时间、什么条件下进行播种和孵化,否则,一旦错过时间,往往需要再过一年才能开展活动。

(三)活动时间长

生物的生长发育往往是在一段较长时间里进行的,所以许多生物科技活动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例如植物资源调查、植物群落考察、无土栽培、组织培养、植物杂交、动物饲养等活动,都需要较长的活动时间,有的甚至一年以上。生物科技活动的这一特点,要求教师在组织人力、安排时间及活动步骤方法等方面,要计划周密,并要使学生坚持始终。

(四)有大量野外活动

生物科技活动有许多内容如动植物标本采集、资源调查、群落考察、习性观察等都是在野外进行的。另外,有些活动内容如淡水藻类培养、低等动物培养、金鱼饲养、青蛙个体发育观察等,虽然在实验室内进行,但都有一段野外活动的时间,用于采集藻种、打捞鱼虫、采集蛙卵等活动。生物科技活动的这一特点,要求教师在开展野外活动时,必须进行预查,对野外活动地点的动物植物分布、各种自然条件、交通安全等情况有全面了解,以提高活动质量和保证安全。

三、开展生物科技活动的步骤和方法

(一)组织活动小组

开展生物科技活动,应成立人员固定的活动小组。小组人数不宜过多, 最好不要超过 10 人。小组成员应该对生物学有浓厚兴趣,生物学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并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二)选择活动题目

活动小组应该有固定的活动题目。选择题目时应考虑以下三个因素:一是学校设备条件;二是教师辅导能力;三是学生知识、能力及兴趣爱好。活动题目选定后,不要轻易改变。

(三)制定活动方案

活动方案应包括目的、内容、所需用具用品、活动步骤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如果是实验操作型活动,还需要设计实验方案,并且要有重复实验。

(四)开展活动

各项科技活动内容,应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既不要放任自流,也不要包办代替。

在开展活动中,教师不仅要注意增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还要进行思想教育。思想教育内容主要应为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及保护生物资源,但还应注意进行实事求是、大胆创新、严谨细致、爱护设备的精神和作风的培养。

活动中应及时进行记录。记录手段除文字记载外,还可进行照相、录音和录相,以积累充分的原始资料。

(五)总结

总结可采用三种方式:

  1. 举办成果展览会。将小组制作的动植物标本等成果在校内进行展览, 这既可使小组成员得到提高,又能对组外学生起到推广普及作用。

  2. 召开活动成果汇报会。在一定范围内召开会议,将小组活动成果进行汇报,也是一个很好的总结方式。

  3. 写小论文。组织学生根据活动过程和结果写小论文。小论文的内容应包括前言、材料方法、结果分析、讨论及摘要等内容,并要做到论据充分,论点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