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苦战

贝尔回到波士顿,遵照亨利的指示,象莫尔斯当年一样,专心致志地读起电学来。他的业余时间全用在电的研究上了。贝尔这时二十六岁,精力充沛,刻苦用功,再加上搞聋哑教学实验接触过电磁器械,所以没有学习多久就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发明电话,需要有丰富的语音学知识和电学知识。

贝尔在语音学方面根底深厚,现在又掌握了电学,就象插上了双翅,可以凌空高飞了。

1873 年初夏,贝尔辞去波士顿大学语音学教授的职务,正式搞起实验来。他试图把电学和语音学结合起来。万事俱备,只少一个得力助手。因为研究电话,不但要有制作的人,而且进行送话和收听的试验,必须要两个人合作才行。一天,贝尔偶然遇到一个十八岁的年轻电气技师沃特森,两人一见如故。他对贝尔的理想坚信不疑,表示一定全力相助。沃特森后来履行诺言,始终不渝,成为贝尔终身的战友。

近郊公寓的一间灰尘满地、拥挤闷热的小屋,成了他们两个人的实验室和卧室。两个发明家整天关在屋子里,一边研究电声转换原理,一边设计实用的机器。贝尔一有新的构思,沃特森马上就去制造。沃特森生怕不能圆满完成贝尔苦心设计的方案,干得很精心。科学发明和文学创作一样,也要付出艰苦的劳动。贝尔研制的电话是从来没有过的东西,没有什么实物可以参考,只能反复试验,从失败中积累经验。贝尔绞尽脑汁,梦中都在想着电话设计,有时,半夜灵感来了,他就立刻起床画图,沃特森也紧密配合,照图制造,一直干到天亮。

就这样,两年过去了。他们究竟试过多少个方案,有过多少次失败,已经无法统计。最后,制成了两台粗糙的样机。贝尔的设计是这样的:在一个圆筒底部蒙上一张薄膜,薄膜中央垂直连接一根炭杆,插在硫酸液里,人讲话的时候,薄膜受到振动,炭杆同硫酸接触的那个地方,电阻发生变化,电流随着变化,有强有弱,接收处利用电磁原理,再把电信号复原成声音。这样就实现了用电流传递声波。

① 第谷·布拉赫,丹麦著名天文学家。他用三十年时间对行星的位置作了大量的精确观测。他的助手刻卜勒总结这些观测资料,提出了行星运动三定律。

② 刻卜勒,德国著名的天文学家。他仔细地分析了第谷留下的天文观测资料,发现行星沿着椭圆形轨道运行,提出了行星运动三定律,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基础。

③ 亨斯罗,剑桥大学教授,达尔文的指导老师,对达尔文一生的事业有重大影响。

为了验证机器的效果,他们把导线从住房架到公寓的另一头。试验开始了,贝尔和沃特森对着自己的装置大声呼喊,可是,他们听到的声音不是从墙壁来的,就是从房顶上来的,机器象聋哑人一样毫无反应。他们一连试了几天,好心的邻居们默默地忍受着他们的大喊大叫。直到发明家的嗓子都哑了,通话还是没有成功。

两个朋友有点失望。两年来,他们废寝忘食,耗尽心血,造出来的电话竟是不争气的“哑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