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
可是,只要翻开电子科学技术史的最初几页,就可以看到,莫尔斯要完成的使命是非常艰巨的。
早在 1753 年就有人试图用电来实现通信。当时电池还没有发明,科学家
只能借助于静电感应。一个叫摩立孙的人,曾经设计架设二十六条导线,每条代表一个字母,当导线接上电的时候,在导线另一端相应的纸就被吸引, 记下一个字母,这样类推,拼成词语,来传递信息。这大约是最早的有关电报的工程设计,可是因为方法原始,而且用静电感应传不远,始终没有能够实现。在摩立孙以后,不少学者提出其他方法,也做过多种实验,有的用单线取代二十六条导线,或是用木球代替纸球,但是经过四十多年的努力,没有什么成效。
1800 年,在生物学家伽伐尼解剖蛙腿实验的启发下,意大利人伏打发明了电堆,宣布了静电时代的结束。人们终于获得连续不断的电流了!“用电传递信息”的理想之火又重新燃烧起来。
1820 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能够转动磁针的效应。这个近代电磁学上的重大发现,给电报的实现带来了希望。第二年,法国电学大师安培就提出可以用电磁效应来传递消息。杰克逊在“萨丽”号上宣传的,实际就是安培的思想。在这十年时间里,人们进行了大量探索,但是却没有找到一种既有效又实用的方法。连不少有经验的专家都感到问题棘手。
莫尔斯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投笔从戎”,参加这场攻坚战的。一个从来没有研究过电磁学的画家,而且已经过了四十岁,居然改行要攀登这座人们都没有征服的高峰,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决心!
莫尔斯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他对电和磁的知识几乎一窍不通。但是他一点也不动摇,决心从头学起。经过半年的刻苦学习,莫尔斯初步掌握了电磁原理。特别是美国物理学家亨利(1797-1878)①一年以前提出的电报原理, 对莫尔斯有很大启发。亨利用电磁铁做成电铃,可以把信号传到一·六公里远的地方。这实际是“电磁音响式电报机”的最早模型。莫尔斯决定采用亨利的原理,进行深入的实验。
画家买来各种电工器材和工具,在家里夜以继日地干起来。从前的小画室变成了地道的实验室,到处都是线圈、磁石和导线。他的写生簿也涂满了各式各样的方案和草图。莫尔斯的全部生活和希望都凝聚在这个小小的实验室里了。夜幕笼罩着城市,只有他实验室里的灯火常常彻夜不熄。冬尽春来, 秋去冬至。他画了一张又一张草图,进行了一个又一个试验,但是每次都以失败而告终。
三年过去了,莫尔斯的积蓄几乎全部花完,电报机还是没有造出来。 这位业余发明家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他在给朋友的信里写着:“我被
生活压得喘不过气了!我的长袜一双双都破烂不堪,帽子也陈旧过时了。” 1836 年,莫尔斯不得不重操旧业,接受了一所大学的工艺美术教授的职
位。他又回到艺术界,不是休息,也不是退缩,而是为了生活,以便继续进行试验。受挫的发明家第一次重新拿起画笔,不禁感慨万千。三年以前在“萨丽”号上听演说的情景,他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和失败,象潮水般涌现在眼前。他奋笔画了一幅油画,画的下方是波涛汹涌的大海,一群
在暴风里搏击的信鸽布满了整个天空。他觉得,自己就是一只信鸽,在逆风飞翔。莫尔斯念念不忘的还是通信,是人类多少年来没有实现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