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闻是真的吗什么是新闻

在传播技术越来越现代化的今天,获得新闻真是太容易了。环顾左右,电视、收音机、报纸、新闻杂志,还有新开通的计算机互联网络正不断向我们传送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新闻。

也许我们非常喜欢新闻,甚至立志要当新闻记者;也许由于功课压力太大,我们还无暇关注新闻;也许我们根本就认为新闻太枯燥无味, 远离我们的生活⋯⋯但无论如何,到十几岁的时候,我们都不知不觉地积累了许多关于新闻的经验,都能辨别出什么是新闻: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州温哥华 1980 年 5 月 19 日电圣海伦山火山星期日猛烈喷发,把山顶崩掉了 1300 英尺(396 米)。高温的泥浆、火山灰和各种气体汹涌而出,奔下山坡。现已证实,在这次火山喷发中,有 9

人死亡。官员们说,至少还有 21 人失踪。⋯⋯⋯

*本报汉城今日电(特派记者徐世平)第二十四届奥运会昨天出现爆炸性新闻:加拿大运动员本·约翰逊因服用兴奋剂(合成代谢类固醇) 被取消比赛资格,他所创造的男子 100 米世界记录和男子 100 米跑金牌

也被宣布取消。这是国际奥运会新闻发言人米谢尔瓦伊尔在今天上午 10 时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宣布的,这一决定由萨马兰奇亲自签署⋯⋯⋯

*本报果洛讯 12 月 21 日,大武镇发生一起惨痛事件,这个镇的第

一小学四年级学生夏斐因期末考试两门课均低于 90 分并隐瞒了家长,竟被自己的生母活活打死

*8 月 19 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皮皮鲁热线”主持人郑渊洁收到一封不同寻常的点歌信:一位自称“星星”的女孩子因难以承受高考落榜的打击和父母的压力,准备在 22 日的节目中为自己点播一首最喜爱的日本歌曲《星》之后服毒自杀。⋯⋯

*本报消息(记者吴峰岚)在参加’96 奥运火炬接力长跑·中国希望工程选手选拔活动的 22 名选手中,18 岁的张胜利、16 岁的那英、15 岁的胡晶晶脱颖而出,最终成为赴美传递奥运火炬的接力选手⋯⋯

读到这里,几乎所有的读者都会脱口而出:“对呀!这就是新闻。” 许多中学生还能指出来第一条是灾害新闻,第二条是体育新闻,当然, 它们还是国际新闻。后面三条可以说是儿童报道。另外,据我所知,一些文艺新闻、科技新闻和社会新闻很受中学生青睐。

这些是从合众国际社、《新民晚报》、《青海日报》、《北京青年报》和《中国少年报》上随手摘录的新闻。可它们为什么能被称作新闻呢?

首先,它们是事实。事实就是真正发生过的事情。可以是一个事件, 也可以是一系列事件的组合;可以是某个人说的话,也可以是某个人作的事,只要它是真实的。新闻与小说、童话不同。小说和童话可以表现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可以是作家想像的事情,比如《海的女儿》、《皮皮鲁和鲁西西》或《男生贾里》等;或者有一部分是事实,经过作家的创作和渲染,小说与原来事实完全不同了,也可能有了较大改变。新闻则不能想像,不能创作,不能改变事实,也很少作文学渲染。新闻只能

按事实本身的样子进行报道。“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是新闻界共同遵守的准则。没有真实,就没有新闻。如果一个记者,或者一张报纸有一天忽然报道了一件没有发生过的事情,无论什么原因,都会影响记者或报纸的名誉。这类事件一多,读者就不再相信他说的话了,记者或媒介也就不可能存在了。

光是事实,还不能成为新闻。世界上每天发生数不清的事实,不可能都成为新闻。必须是那些不同寻常的、比较特殊的事实,才值得媒介去报道。我们每天都去上学,这是事实,但不能成为新闻,因为它太普通了。但是,受到希望工程赞助的孩子能够上学,就是比较特殊的事实, 因此是新闻。

辨别新闻,还要看它是否是刚刚发生的事实。《青海日报》报道夏斐之死,是在事件发生的 5 天以后;关于“星星”女孩的报道,也是在 5

天以后。“火山”报道是在 1 天以后。这些事实可以看作是“刚刚发生的事实”。“刚刚发生”是指事件发生几天以后,还是指几分钟或几秒钟以后呢?新闻界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但所有记者都知道,新闻报道越快越好。“夏斐之死”的报道被新闻界授予好新闻奖,但专业人士同时指出,5 天后见报还是晚了,这是这篇报道的唯一的缺点。如果事实已经发生了很长时间,我们对它就不会很感兴趣了,因为事实已经是“旧闻”,而不是“新”闻了。所以,所有的记者都很注意要尽快地报道新闻,他们进入新闻采访现场,就像进入战场一样,马上捕捉新闻,写作新闻,发布新闻。新闻界称之为“抢新闻”。遇到重大新闻,各个媒介的记者还面临着激烈的竞争,看谁新闻发布得快,在这种时候,早发布一天、一小时、一分钟甚至一秒钟都非常重要。谁先发布,谁就是胜利者,谁就能拥有更多的读者。

当然,新闻必须要在媒介公开发表出来,让我们都能看到、听到、读到。否则,无论它多么引人注目,仍然只是生活中的事实。

所以,“新闻”是我们能够从媒介上看到、听到、读到的“事实”。这种事实是“不同寻常的”、“刚刚发生”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