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提出的问题

读到一个以社会调查为基础的精确新闻,我们应该提出如下问题: 1.谁做的调查

新闻报道里有时出现:

据说,近年离婚率上升了 10%⋯⋯(据谁说?) 80%的妇女对此感到满意( 80%的数据来自什么调查,谁做的调

查?)

一般来说,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大学和少数商业调查机构所做的调查比较可信。对某些专业调查,由专家来组织实施的可信度更高。对“谁做的调查”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检查以下 3 个方面:

调查报告是否给出“调查者”,是否说明“谁”做的调查。一些调查报告根本不给出这个重要的信息,只说;最近一项调查显示⋯⋯。

这个调查与出资者有关吗?如果某个报纸出资请某个专家做关于自己报纸的调查,在这种情况下,专家自然倾向于说出资者的好话。

承担的调查机构是否有知名度,是否有能力承担相应的调查任务。如果调查报告没有给出“调查者”的信息,或是调查委托人是出资

方,或是调查机构没有相应的能力承担调查,那么,调查报告的数据是非常值得怀疑的。

  1. 什么时间做的

调查报告应该给出“调查时间”,否则,读者无法判断所公布的调查数据是否还有意义。比如,一项调查报告说有 5 万人使用计算机互联网络,但未给出时间,我们就不知道“5 万”这个数据是现在的,还是以前的,这样的数据就没有意义。对数据新闻来说,数据越新越好,但无论是新的还是旧的,都应该指出时间。

  1. 被调查者是怎么选取的(即如何抽样的)

以社会调查为基础的新闻报道,应该有关于抽样方法的说明,以让读者明白被调查者是如何选取的。读者可以根据这个说明,检查抽样方法的科学性。抽样方法不当,调查的结果就不可信。

  1. 样本含量合适吗

样本含量指经抽样确定的被调查人数。一般来说,社会调查的样本含量都比较大,人太少了不能说明问题。比如,要了解北京市中学生有多少人喜欢看武打片,调查 1000 个人就不如 3000 个人的结论更可靠。当然,人数也不是越多越好,达到我们能接受的可靠性就可以了。以社会调查为基础的新闻报道应该给出样本含量,即一共调查了多少人,或多少人回答了问卷。可惜的是,我们经常发现调查报告没有给出样本含量,只报道 27%的人在过去一年里买过假冒伪劣产品,这是 3000 的 27

%,还是 3 的 27%呢?我们无从查找,像一桩无头案。5.抽样的适当性和结论的可靠性

比如要了解北京市全体中学生的情况,就要既调查城市的中学生, 也调查农村的中学生,因为北京市既包括城区也包括郊区农村。又比如, 一个报纸有 20 万读者,通过报纸发放问卷后,有 5000 个读者自愿回答

了问卷。调查能从这 5000 个读者推论 20 万读者的情况吗?不能。因为

5000 个读者不是我们根据抽样原则选出来的,而是自发形成的。因此,

这 5000 个读者只能代表他们自己。这个调查的可靠结论只能是这 5000

个读者如何如何,而不能说这个报纸的读者如何如何。

样本推论超出总体范围是媒体最常见的错误。一项中学生阅读调查发出了逾万份问卷,只回收 3000 份,既没有抽样方法的说明,也没有关

于样本的说明,但报告第一句话就是:“全国 5000 万中学生课外阅读读什么?”

  1. 样本是怎么确定到人的

抽样人数确定以后,还应知道怎样确定谁是被调查者,为什么是张三而不是李四。有很多方法可以采用。例如,在图书馆调查,调查者可以站在门口数进来的人数,数到第 10 个人发给他一张问卷,让他填写。

数到第 20 个人的时候再发一张,直到达到要求的人数。又比如,要在一

个班里选出 5 个人调查,可以把全班同学的名字分别写在小纸条上,放

在一个纸盒里,随意摸出 5 张,这 5 张纸条写谁就调查谁。凋查者会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新闻报道中应该说明采用的是何种方法。

  1. 采用什么方法调查的

是调查员人户访问呢,还是调查员在街上拦截调查对象?是邮寄调查,还是电话调查?调查报告也应该给出一个说明。

  1. 问卷上的问题能说明结论吗

每个调查都想得出若干结论。但是,从问卷上的问题能否得出新闻报道中提出的结论,是需要考察的。例如,一项调查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儿童看电视时间多于阅读时间。它的理由来自对儿童课余生活的娱乐方式的统计——59%的儿童是看电视,读书看报的占 50%。可以看出,这个理由是不成立的,因为儿童看电视或读书的百分比,只能说明儿童看电视或读书的人数多少,不能说明时间的长短。

  1. 结论是否脱离数据

有些记者在报告完数据后,开始自由发挥。所得出的结论已经与数据无关了。这种结论当然是不能相信的了。

  1. 谁来解释数据

数据公布后,最好由专家来解释数据。一项关于青年消费的调查应该由研究青年问题的专家或消费问题的专家来解释,而不应该由其他方面的专家来解释。否则在结论中就会增加想当然的、不科学的成分。

阅读精确新闻时,提出这些问题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所读到的数据新闻是否可信。新闻不是学术研究报告,在多数情况下,不会给出详细的信息。但是,如果需要利用这些数据,或者想相信这些数据时,我们就有必要弄清这些问题,甚至沿着媒介提供的线索继续寻找问题的答案。如果我们只是随便看看,找找“感觉”,并不准备相信或利用这些数据,那当然就不必费心去考虑这么复杂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