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声瑟瑟——四艺之琴

琴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它的历史几乎和中华文明一样悠久。古代乐师们通过对操琴技艺的把握和对于琴曲的反复研究,让学琴的学生找到音乐本身的乐感和韵致,然后再让他们体会到音乐的境界。

古代乐师经常用“打谱”来教学生弹琴,但“打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不是一种有格式的工作。因为那些古代琴师无私的教学,他们优美的心灵借此而得以不朽。当一首在发黄的古籍中沉寂了千百年的乐曲再一次鸣响并得到认同时,人们就能够感受到一种神奇的力量。

古人教琴的几种传世琴谱

那是在我国的春秋时期,著名的大圣人孔子曾经向当时著名的乐师师襄子学琴。孔子跟师襄子学了十天仍然没有学习新曲子,但他一点儿也不着急。这时,老师师襄子却说:“现在可以了,你应该增加学习内容,该学一些新的曲子了。”

孔子却说:“我已经熟悉了乐曲的形式,但我还没有掌握操琴的方法。”

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催促孔子说:“你已经会操琴弹奏的技巧,现在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

孔子婉拒说:“还是再等一下吧!我还没有领会曲子的意境。”

又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领会了曲子的意境,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

孔子说:“我还不了解曲目作者的心境,还是再等等吧。”

后来,孔子学琴的表情越发肃然,他仿佛进到新的境界,时而庄重穆然,若有所思,时而怡然高望,志意深远。

这时孔子才真正领悟到了琴曲的奥妙之处,他弹奏着上古时期的一首佚名琴曲,他弹完后说:“我知道作者是谁了,那个人皮肤深黑,体形颀长,眼光明亮远大,像个统治四方诸侯的王者,若不是周文王还有谁能作这首乐曲呢?”

师襄子听到后非常惊讶,赶紧起身拜孔子说:“我的老师也认为这首传世的曲谱是周文王写的,但是以我的境界却听不出来。”

这事过后没多久,孔子又一次在郊野弹琴,天上的鸟儿会随着乐声而舞,鱼儿跃出水面倾听。当孔子叩击商弦弹奏南吕调时,凉风突起,草木都结出了果实;当孔子叩击角弦弹奏夹钟调时,和风徐徐地吹起。

最后一曲将终时,孔子则是以宫弦为主与其他四弦一并奏起。这时吹来了和丽的风,天空中漂着吉祥的云朵,并降下了甘露,地下涌出了清清的泉水。

师襄子再拜孔子说:“你的弹奏真是妙啊!看来我远远比不上你啊!我得挟琴执管向你学琴了。”

在我国古代,弹琴、弈棋、书法、绘画都是古代君子们修身养性所必须掌握的技能,所以这四样艺术被人们合称为“琴棋书画”,也多表示古代个人的文化素养。

“琴棋书画”中的琴,据文献记载,是由上古时期的伏羲氏发明的,琴一般是由梧桐木制成的,多带有空腔,然后以丝绳为弦。

古琴,也被称“瑶琴”、“玉琴”和“七弦琴”,是我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是我国最早的弹拨乐器,它的历史几乎和中华文明一样悠久,至少也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了,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

古琴最初是五弦的,后来才改为七弦,古琴用于在贵宾面前弹拨,在弹奏期间,客人是不能说话的,他们只能全神贯注地观看弹琴和听琴声。这便是古代正式的古琴弹奏的场合。

古琴历来为文人阶层所重视,被尊为“国乐之父”、“圣人之器”。它在漫长的历史中积累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并与其他思想和艺术形式相互渗透,交相辉映,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般来说,在古代人们教授学生学琴,都要首先经过读谱这个阶段。古代乐师需要让学生熟悉全曲的风格和大致的结构,并让他们把琴曲都熟记下来,这是最基础的一步了。

等到学生将琴曲熟记下来后,乐师便开始教导学生不断琢磨,反复咀嚼,然后让他们一段一段去学习、去体会,并让他们在练习中达到技艺纯熟,掌握乐曲的内在韵味。

最后,乐师在学生完全将乐曲融化在心,彻底理解了音乐的内涵与意境时,再引导学生们将它表达出来,这样音乐才会随意地从学生心中流淌而出。

当然,在古代琴艺的教学中,古琴作为一种音乐符号系统,它的乐谱一般须具备音高、时值、速度、力度及其他一些表情指示。有了这几个要素,古代乐师们才可以基本明白乐曲的情况,并将这些知识完整地传授给他的学生们。

古代乐师教授琴曲的过程是非常复杂的,如果是生疏的琴谱,他们就必须要把整个谱子的情况弄清楚,这需要花费许多时日去打谱、去摸弹。

不同的人打谱的结果又不会完全一样。所以,古琴谱是一种极特别的符号系统,它决定了琴是一种以弹奏为本的音乐,不仅具体演绎需要弹奏呈现,连作曲都极其依赖弹奏。由此可见,古代乐师在教琴时是非常繁琐和复杂的。

在古代乐师教琴的琴谱中,最著名的就是载于唐代卷子中的《碣石调·幽兰》这首曲目,这是南朝梁末时期著名文人丘明所记的。因为它是用语言描述弹琴的手法、音位,所以后世称之为“文字琴谱”。

《碣石调·幽兰》是一种古代描述性的琴曲记谱方法,它的符号系统还没有建立,但是却很直观。其实,在这个文字谱里许多指法与后来的琴谱相差无几,比如全扶、半扶、挑、打等,只是尚未精简成符号系统。

后来被人们普遍接受的琴谱是唐代著名乐师曹柔制作的“减字谱”。有了这个“减字谱”,乐师便能更好的教授琴曲了。

唐代出现的减字谱是我国最早饿,这种富有特征的乐谱尽管多少发生着变化,但基本情况不变,它被唐以后的历代琴人一直使用。

减字谱极大地简化了原来的文字谱,它不但告诉了人们音位在哪里,而且连左右手指的奏法、表情都可以标明了。而古琴谱没有时值标记,古人只好采用工尺谱记录曲谱。

工尺谱较以往的琴谱,它只能记录板眼节奏,这对于古人教授琴曲造成了阻碍。直到晚清时期,乐师们才以“五行谱”的方式教授琴谱,所谓“五行谱”,也就是减字谱、唱弦、工尺、点板、旁词各一行的琴谱。

五行谱与减字谱在标明节奏方面有共同之用,然而这只能代表出,制作这种标明方式的琴家自己弹曲时的节奏,它并不是原曲本身的节奏,也不会成为别人弹传统琴曲时在节奏上的依据。因此,这种方式没能普及起来。古代乐师还是习惯用那些未标节奏的减字谱来教授琴曲。

[旁注]

师襄子 春秋时期鲁国的乐官。擅击磬,也称击磬襄。也有一说是卫国乐官,亦称师襄子。孔子的老师之一,孔子曾向他学习弹琴。《史记》里说他“以击磬为官,然能于琴”,师文曾从他学琴,《史记·孔子世家》、《韩诗外传》中也都说孔子曾从他学琴。

孔子 (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政治家,还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在世时已经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的人之一,后来被尊称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的儒家思想对我国和儒家文化圈都有深远的影响。

周文王 (公元前1152年~公元前1056年),姬姓,名昌,他是季历的儿子,华夏的族人,西周的奠基人。他在父亲季历去世后,继承了伯爵,也被称为西伯昌,在位一共50年。周文王虽然姓姬,却不叫姬昌。“姬昌”的说法在东汉的时候成型,后代的人也这样叫,所以文王就叫姬昌。

伏羲 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三皇之首,百王之先。他受到了中华儿女的称赞和共同敬仰。他发明创造了八卦,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他创造历法、教民渔猎、驯养家畜、婚嫁仪式、始造书契、发明陶埙、琴瑟乐器、任命官员等等,对后世影响极大。

圣人 是指被大多数人所认为的具有特别的美德和神圣的人得称呼。在我国古代比较有名望的君王,以及道德品质高尚、儒学造诣高深的人,被称作圣人。圣人的界定经常出现在诸子百家的书籍中来。有的宗教通过一定的仪式来加封圣人,也有的圣人直接被大众尊奉为圣人。

南朝 从420年到589年,是东晋之后建立在南方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总称。它们存在的时间都相对比较短。其中最长的不超过95年,最短的只有23年,是我国历史上朝代更迭较快的一段时间。当时正处于南北分裂的时期,在我国历史上南朝与北方的北齐、北魏、北周等国合称为“南北朝”。

曹柔 盛唐时期的琴家。他给瑶琴创造了减字谱记谱法。后来经过好多代琴人修改一直沿用至今。他对琴文化的最大贡献,就是在前人的琴学谱著基础上首创了古琴减字谱。虽然减字谱到明朝才基本完善,但都没有离开曹柔减字谱的根基。

减字谱 我国古琴常用的一种以记写指位和左右手演奏技法为特征的记谱法。因为它是将古琴文字谱的指法、术语减取其较具特点的部分组合而成,所以叫“减字谱”。由唐末琴家曹柔创立的古琴文字谱,是由文字谱简化而来的。它是对文字谱记谱法的一次重大改革,是一种沿用千年而没有被取代的古老记谱法。

[阅读链接]

在古代人们教琴,都是口传心授的,老师怎样弹,学生也便怎样弹。老师弹什么节奏,学生也弹什么节奏。耳朵好、记性好的学生,听老师弹两遍旋律就可以记住了。等学生回到家,他们只要有谱子,就不会弹错的。

作为一种音乐符号系统,乐谱提供了乐曲的基本情况。事实上,乐谱不是只让少数学生学,而是要让天下所有琴人一起学的。在只能看到琴谱而听不到具体弹奏的情况下,谱子不是等同于天书,所以古人教琴正是拿琴谱学曲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