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礼仪学习原则和取舍

我国古代礼仪的学习过程,必须遵循一些重要的古代礼仪原则,包括尊重的原则、遵守的原则、适度的原则和自律的原则。

“尊重”原则,要求在各种类型的人际交往活动中,以相互尊重为前提,要尊重对方,不损害对方利益,同时又要保持自尊。

“遵守”的原则,也就是人们要遵守社会公德,遵时守信,真诚友善,谦虚随和。

“适度”原则,强调的是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一定要把握适度性,不同场合、不同对象,都应该始终不卑不亢,落落大方,把握好一定的分寸,这一点非常重要。

“自律”原则,要求人们在交流时,双方在要求对方尊重自己之前,首先应当检查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礼仪规范要求。

儒家主张礼治,以差别性的行为规范也就是礼作为维持社会、政治秩序的工具。这一主张同法家的法治,以同一性的行为规范作为维持社会、政治秩序的工具,原本是对立的。在先秦百家争鸣的时代,儒、法两家各自坚持自己的主张,抨击对方的学说,互不相让。

秦汉时期的法律继承了法家思想,至汉武帝时期,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法家逐渐失势,儒家抬头,从此,立法思想以儒家思想为主导。

儒家以礼入法的过程,也就是我国古代法律的儒家化过程。它始于西汉时期,历经魏晋南北朝到隋唐逐渐成熟。后来,《宋刑统》沿用唐律,明、清律也深受唐律影响。有关礼的规定大体保留在各个朝代的法典之中,只是处罚有所不同而已。

如果想学习古代礼仪,必须知道我国礼教的产生过程。“礼”起源于我国古代宗教祭祀仪式,原来并没有等级制度的伦理道德方面意义,在阶级社会出现以后,人类开始有等级之分,宗教祭祀也随之出现了身份的限制和区分。于是,作为宗教祭祀仪态的“礼”便开始具有了社会身份区分的内容。逐渐转化为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一种身份制度。

在阶级社会,礼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这三部分就是礼物、礼仪和礼意了。

礼物,就是古代行礼所用的宫室、衣服、器皿及其他物质的东西。礼仪,就是使用礼物的仪容动作。物和礼仪必须适当,要做到恰到好处。礼意是由礼物和礼仪所表达的实实在在、明明白白的内容、旨趣或目的。

作为伦理道德的“礼”的具体内容,它包括孝、慈、恭、顺、敬、和、仁、义等。西周时期的周公旦“制礼作乐”,并且将这事作为头等重要的大事来做。

“制礼”,就是制订各种典章制度,涉及当时敬奉神灵、政治、经济、军事、刑法、人们的言谈举止等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从行为规矩到祭祀祖先,从婚丧嫁娶到日常用语,都进行了具有的规定。

在礼的属性中,其等级制度是礼的本质。而伦理道德方面的属性则为等级制度的外在显现。礼教实际上就是向人们传授孝、慈、恭、顺、敬、和、仁、义等儒家思想。

由此可见,在阶级社会,礼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必需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它已经脱离了原先为封建等级制度服务的本质,成为了维系社会良好风气的道德规范。

当然,这并不是意味着人们可以不用学礼,也就可以不再受到“礼”的约束,甚至把传统文化等一味地看成是陈腐的,这显然也是不对的。

实际上,人们所鄙弃的只是古代礼教中的糟粕,对于儒家文化中占据相当分量的高尚的东西,人们还是要乐于继承并发扬光大的。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礼”无与伦比的魅力必将会再度大放异彩,使世界眼中的中华民族,成为一个文明、开放的民族。作为“义利之邦”,中华民族的形象,将会因为“礼”而更加亮丽清新。

[旁注]

儒家 又称儒学、儒家学说,或称为儒教,创始人是孔子。是我国古代最有影响的学派。作为我国古代固有价值系统的一种表现的儒家,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学术或学派,它是中华法系的法理基础,对我国以及东方文明发生过重大影响并持续发展的意识形态。

汉武帝 (前156年~前87年),刘彻,西汉王朝第7位皇帝,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在位期间,为巩固皇权,他在地方设置刺史,开创察举制选拔人才,又颁行“推恩令”,开拓了汉朝最大版图,功业可谓辉煌无比。

伦理 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处理这些关系的规则,比如“天地君亲师”为五天伦;又比如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为五人伦。还有古代的忠、孝、悌、忍、信为处理人伦的规则。从学术角度来看,人们往往把伦理看作是对道德标准的寻求。

仁 我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是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春秋时期的大圣人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包括孝、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

传统 把前人的生活习俗和社会活动等经验总结出来,进行传承,让后来的人们遵照经验生活,进行社会活动。狭义的传统就是原始社会部落时代的首领传承,以及后来国家天下的皇基传承。广义的传统也包括精神、风俗、道德、思想、艺术、制度等社会因素。

[阅读链接]

周王朝初年,周武王伐纣灭殷。后来,周公旦为了巩固周王朝建立的社会秩序,他在殷礼的基础上,重新制订了礼乐。东都洛邑建成之后,周公旦召集天下诸侯举行盛大庆典,在这里正式册封天下诸侯,并且宣布各种典章制度。周公旦先后发布了各种文告。使作为社会身份意义的“礼”进一步制度化,系统化。

周公旦制定和推行的典章制度,主要有“畿服”制、“爵谥”制、“法”制、“嫡长子继承”制和“乐”制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和贵贱等级制。礼乐制度调整了中央和地方、王侯与臣民的关系,加强中央政权的管理。后来的孔子一生所追求的就是这种有秩序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