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步穿杨——六艺之射

礼射教育是西周尊礼思想和礼制的产物,因有礼仪程序等级的规定,所以被称为礼射。礼射的目的是贯彻尊礼思想和等级制,并通过礼射来考察射箭人的道德行为,也就是“射以观德”。

古代学校中教射箭的方法为“五射”教学法。其中便包括了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等技艺。在我国古代,人们在学习射箭时,通常都会左手持弓,右手勾弦,头部自然转向靶面,眼睛平视前方,两臂举起,高度一般以使拉弓臂在眼睛的水平面上为宜,弓与地面垂直,这也是学习射艺最基础的动作之一。

射艺的教学与礼射教育

传说在我国远古的时候,天上10个太阳齐出,烈焰焦烤,江河干涸,大地龟裂,草木枯死,百姓遭受空前的灾难。

于是,玉帝派遣天神大羿下凡,赐给他“彤弓素矢”,让大羿下凡为民除害。大羿下凡之后,他每日勤加苦练射箭的技巧,并且他从射箭中悟出了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等技艺。最终大羿的射艺已经可以说是百发百中,天下无敌了。

等到大羿练好了射箭之术,他面对苍穹,弯弓搭箭,一口气射落了9个太阳,吓得最小的那个太阳战栗着躲进了扶桑木的浓阴里。

后来,后羿又一鼓作气,他射中了河伯之目、风伯之膝以及其他危害百姓的妖怪恶兽,真真正正为民除了害。于是,大地又恢复了生机,百姓又能安居乐业。

人们为了纪念大羿,将他当年射日的事迹代代相传,并且苦练大羿当年的射术,还根据大羿所悟出来的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等技艺,设定了这六种技艺为射艺的六科。

其实,大羿射日只是一个传说,不过这个传说也证明了我国很早便有了射箭这一门技艺。据古书记载,远在36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序”。而“序”就是古人教学射箭和训练武士射箭的专门学校。

在殷墟遗址的发掘中,考古工作者发现有骑射的遗迹,证明商代后期便出现了骑射。商代后期,出现了威力很大的战车。战车上包括三名战士,其中就有一名在车左边持弓箭的弓手。

商代学校有“教”、“痒”等几种类型,教学内容中重要的射箭课,就模拟当时战场上作战方式,可见商朝极为重视对贵族青少年的射箭训练。

西周时期,射箭也是当时重要的教育内容之一。男人自打童年起就开始普遍学习射箭,射艺也成了男子本领大小的象征,被称为“男子之事”。

周代的男子以不会射箭为耻辱,因此周代射艺的教学是非常普遍的。根据西汉著名学者戴德所著的《礼记·射义》中记载,周代人们家中生了男孩,家主就要用“桑弧蓬矢六、射天地四方”。

《礼记·射义》强调射箭教育的重要性,原文是这样记载的:

内志正,体外直,然后持弓矢省固;持弓矢省固,然后可以言中,其容体比于礼,其节比于乐。

这说明了周代的射箭教育除了强身健体、增强武艺外,还是培养人品质和素质的良好手段。

根据古籍《礼记·月令》中记载:

孟冬之月,天子乃命将帅讲武,习射、御、角力。

这说明当时对于包括射箭在内的武艺教育是极为重视的。

西周的学校以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为教学内容,并根据年龄的差别,规定不同的内容。

周代学校中教射箭的方法为“五射”教学法。其中便包括了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等技艺。

白矢,就是要求学生射箭必须射穿箭靶,能够看见箭镞。

参连,就是连珠箭,要求学生必须三箭连发。

剡注,就是水平箭,要求学生的箭直插于箭靶之上。

襄尺,“襄”是平的意思,“尺”指前臂。襄尺就是要求学生在射箭时,前臂要平,肘上可以放一杯水。

井仪,意思是学生的四箭必须同时命中箭靶,所射的箭要成“井”字形。

这五种射艺的教学法,为后人射箭提供了一定经验。我国古老的射箭教育以此为起点,逐渐形成了一种礼仪教育,这便是后来被称为礼射的仪式了。

礼射是西周尊礼思想和礼制的产物,因有礼仪程序等级的规定,所以被称为礼射。礼射的目的是贯彻尊礼思想和等级制,并通过礼射来考察射箭人的道德行为,也就是“射以观德”。

礼射也有习射练武和学习军事的意义。参加礼射的人必须按严格的礼仪规定行事,以显示出长幼有序、尊卑有礼。

礼射教育分为大射、宾射、燕射和乡射四种,自上而下,按等级排定。射箭时,学生必须按不同的等级进行,用的弓、箭、靶、音乐节拍也都不同,这体现了我国古代明显的等级制观念。

周朝天子有大射之典,凡有祭祖、神之事,就以射箭来选择诸侯贡士中可以参加祭礼的人;宾射是为天子因诸侯来朝,或是诸侯互相朝会而行的礼射;燕射是天子与群臣娱乐、宴饮时举行的礼射;乡射是春秋两季,地方官举行射箭比赛,习礼兼习射,并以射术选拔贤能之人。

即使是大射,天子、诸侯、卿大夫所采用的制度也不同。比如天子用虎靶,诸侯用的是熊靶,卿大夫以下用豹靶。

礼射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射箭比赛。每次参加的射手为六名,分为三组,每组两人。赛程共有三轮,每轮比赛,每人均射四支箭。

“射”原为西周社会的礼仪之一。是当时学校培养学生的重要内容,具有明显的体育特征。射箭最先是原始狩猎的一种工具,后来演变为健身和教育项目。

春秋时战事纷繁,弓射成为训练士兵素质的军事体育项目。比如魏国的大臣李悝为鼓励民众习射,他曾经制定《习射令》。

骑射是骑马与射箭相结合的项目。骑兵在战国时代的战争中起的作用很大,原因之一就是骑射的威力。

自秦汉以来,历代都重视步射、骑射的教育,这也成为了重要的军事体育训练项目。

比如西汉时期,将专门负责训练射箭的官吏称为“射声校尉”。再如宋代,当时的弩弓是以机械发矢的装置。弩射射程远而准确性大。宋代曾公亮的《武经总要》中列举了多种弩弓,并附有图解。

[旁注]

玉帝 全称“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又称“昊天通明宫玉皇大帝”、“玄穹高上玉皇大帝”,是道家所封的神仙之一,认为他为众神之王,在道教神阶中虽然他的修为境界不是最高,但是神权最大。他除统领天、地、人三界神灵之外,还管理宇宙万物的兴隆衰败和吉凶祸福。

大羿 本称“司羿”,“司”本义指知识和技能在家族中世代传承。“羿”是“射师”之义。“司羿”是“世袭的射师”。在我国上古帝喾时代,当时一位射师被任命为羽林军教头。此后这一显赫职务就在该家族内部世代传承。大羿便成为当时有名的神射手了,并逐渐被后来的人们所神化。

殷墟 商代后期都城遗址,是我国历史上被证实的第一个都城,位于我国河南安阳殷都周围,横跨洹河两岸,殷墟王陵遗址与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洹北商城遗址等,共同组成了规模宏大、气势恢弘的殷墟遗址。殷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

孟冬 指冬季的第一个月,也就是农历十月。也称阳月、阴月、小阳春、初冬、上冬、良月、露月、开冬、冬、飞阴月。孟冬时节季候寒冷,根据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曹孟德的一首诗,开篇就提到“孟冬十月,北风徘徊”,所以冬天的第一个月被称为孟冬。

六艺 我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这便是礼、乐、射、御、书、数。还有一种说法,六艺也就是六经,就是《易》、《书》、《诗》、《礼》、《乐》、《春秋》这六部经典。

礼射 古代一种射箭礼仪,射手调节好心态,从身心两方面锻炼来提高技艺,而不是怨恨超过自己的强手。这样,对手不再是仇敌,而是推动自己长进的“另一只手”。射礼的精神内涵都不离不开和平,是我国古代一种优秀的体育精神。

贡士 对我国古代中央一级科举考试中试者的称呼。原是指古代诸侯推荐给天子的学士。唐宋时期,科举考试中试者称“乡贡士”。明清时期,会试中试者统称贡士,贡士还不能做官,必须再经吏部考试,合格以后才能入仕。属于我国古代科举制度的重要部分。

李悝 (公元前455年~公元前395年),战国初期魏国著名政治家、法学家。濮阳人。他曾任魏文侯相,主持变法。选贤任能,赏罚严明。他主张废止世袭贵族特权,提出“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的名言。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对腐朽落后的世袭制度的挑战,对后世影响很大。

[阅读链接]

历史上,对羿有两种传说。一是上古时期射日的英雄羿,也称为大羿,被后人误作“后羿”,其实射日的羿是大羿,而非后羿。二是后羿,是真正的“后羿”,是夏王朝有穷氏国的国君。

根据记载,后羿原为我国古代东夷族的酋长,他带领善射的东夷族部落,起兵攻夏。后来,后羿凭借他的善射,最终代夏为后,所以后人称他为后羿。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学者左丘明在他所著的《左传》中记载:“后羿代夏政,恃其射也”。后羿不但善射,他也善于教射,提高了人们的射箭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