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墨西哥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一、墨西哥金融危机的由来

1994 年 12 月 19 日,墨西哥比索对美元的汇率下浮 15%,12 月 20 日政府宣布汇率自由浮动。21 日午夜,财政部长突然宣布中央银行不再干预外汇市场,这一宣布,在短短的数天内,比索狂泻 40%多,连同先贬值的 15%, 共计贬值 60%,比索与美元比值从 3.4:1 降到接近 6:1,外国投资者纷纷抽逃资本。从而爆发了震惊世界的金融危机。

为了稳定货币和克服金融危机造成的严重后果,墨西哥联邦政府于 1994

年 12 月 29 日宣布实行经济应急计划。这一计划提出了三项目标:在短期内把经常项目逆差减少到一个可承受的水平;创造条件尽快恢复经济活力和增加就业;尽量把货币贬值引发的通货膨胀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避免通货膨胀率节节上升。为了实行上述三个目标,政府采取以下 4 个具体步骤:与各生产部门达成协议,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制止货币不断贬值和通货膨胀率不断上升的恶性循环;削减 1995 年计划内的公共开支;进一步深化经济结构改革,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强经济竞争力;利用国际信贷建立财政援助基金, 以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稳定金融。

1995 年 1 月 2 月,墨西哥政府又与企业界和工会达成一项协议。各方同

意,削减 1995 年的财政开支 5.2%,减少额达 37.5 亿美元;控制物价上涨; 限制工资的增幅等。新总统塞迪略在宣布这项协议时,号召全国人民作出牺牲,同舟共济,以确保政局稳定,尽快克服这场危机。

这场金融危机对外国投资者也带来了损失。据报道,金融危机爆发前美国在墨西哥的投资达 750 亿美元之巨,其中相当一部分投入证券市场和购买

国债,仅此一项美国投资者就损失近 100 亿美元。不仅如此,危机爆发后, 阿根廷、智利、巴西等国的股市也暴跌。

正由于这次金融危机的影响极广也极深,因而,以美国、加拿大为首的经济大国立即宣布提供 180 亿美元资金,以摆脱这场危机。到 1995 年 2 月上

旬,美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又宣布将提供 517.59 亿美元国际援助计划,以帮助墨西哥稳定金融市场。

美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解决墨西哥危机为什么会如此热心和付出如此大的力气呢?如果这场金融危机出现在亚洲某个小国,美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不会也如此热心、如此出力?很值得怀疑。

美国与墨西哥利益息息相关,不仅仅因为是 750 亿美元的投资,还有与

墨西哥贸易,更为重要的是墨西哥是 1994 年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而想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还有拉美国家,这对美国的经济利益非常重要,美国挽救墨西哥既可维护自己的利益甚至控制墨西哥(据说,美国贷款是以墨国有石油公司 70 亿美元创汇作担保的),又可树立自己的高大形象,使人们不至于对所谓的自由贸易和自由汇率制度加以怀疑。同时墨西哥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鼓吹的“自由化”成功的典型,一旦失败,对以后“自由化”的推行不利。正因为如此,美国、加拿大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虽然墨西哥实行自由浮动汇率机制造成金融危机,但从长远看却是一件好事。美国财长本特森甚至认为,实行自由浮动汇率机制最终使墨西哥货币币值趋于稳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自我安慰说墨西哥货币大幅度贬值不会被理解为对这个国家的

未来失去信心。①

由此,我们也足以理解美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对墨西哥的偏爱。我们也应当好好审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各种做法和建议。这些机构很多时候还是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利益角度看问题的。在墨西哥金融危机问题上,他们把更多的原因归因于政治不稳定,收入分配不公,私人资本的投机性,而忽视或不考虑自由贸易制度和自由汇率制度对一个缺乏竞争力国家的不良影响。

二、确定对外开放程度要考虑国情和能力

人们关于墨西哥金融危机对我国的教训和影响已谈得较多,但主要是从外债规模、资本结构及收入分配、政治因素考虑,这里拟从对外开放角度谈几点看法:

  1. 防止国际游资冲击国内金融市场

墨西哥金融危机与巴林银行倒闭事虽不同,但其共同特征是:短期资本流动引发危机。前者是预期资本收益不稳而抽逃资本,后者是对资本收益(股票指数上升)判断失误而损失资本。在这里,可以看到,短期资本具有更显著的资本本性特征:资本增值或获取利润。当资本不能增值或获取利润时, 短期资本必然会改变流动方向和流动地点。因此,我们在利用外资时,绝对不能抱有幻想,一定要看到资本获取利润本性的一面。

实际上,作为短期资本的国际游资时刻都想获取高额利润回报,甚至试图左右、冲击国际市场,有时还带有政治目的。尤其是在证券市场、股票市场上,国际游资更是想大捞一把。如新加坡,80 年代初,开放股票市场时, 香港有人想去大捞一把,他们试图通过先大量买进然后垄断卖出获取高额利润,从而使新加坡的股票市场一蹶不振。新加坡政府得知这一情报后,加大股票发行,使想在新加坡大捞一把的人空手而归,而且蚀了本。据报道,1994 年国际游资曾数度进入法国市场,拟迫使法郎贬值,但最后还是没有成功。可见,国际游资时刻在想兴风作浪,获取高额利润,并破坏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稳定。

目前,国际上有数千亿美元的游资,日交易量达万亿美元,其对世界经济乃至政治的影响越来越大,有人称之为“影子世界政府”,对此不能掉以轻心,决不可认为凡是资本皆可利用。必须考虑利用的条件,尤其是成功利用的必备条件,否则,很容易出问题。特别是我国的短期资本市场在向国际开放时,不宜过急。不要盲目相信与国际金融接轨的好处,而要看到我们驾驭的能力,要研究我们接轨的条件。我国目前的人员素质、管理制度、设备条件,还不具备与国际短期资本市场接轨的条件。股票市场、期货市场、国债市场都不应对外国人开放或应限制开放的流动性,否则很容易成问题。现在国际游资很多,时刻窥视中国,如我们自己不能很好把握,后果不堪设想。

  1. 贸易自由开放的程度应根据本国的竞争能力确定

确定本国贸易开放的程度应主要依据本国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不能仅仅顺应某些发达国家的要求,更不能只看到对自己的好处而看不到贸易自由的不足影响。墨西哥金融危机的导火线是比索贬值,而其重要根源在于持续几年大规模贸易逆差——对外贸易开放度过大。墨西哥自 1986 年加入关贸总

协定以后,贸易出口并无进展,乃至徘徊、后退。 1984 年出口 244 亿美

① 参阅徐发兴《墨西哥金融危机的成因》,载于《信息周报》。1995 年 2 月 10 日。

元,1985 年出口 221 亿美元。而加入关贸协定的当年出口降为 163.5 亿美元,

1987—1989 年 3 年中出口始终未超过 1984 年的水平。从顺逆差来看,1986

年以前 3 年,贸易顺差在 80—100 多亿美元,加入关贸协定后,进口逐年增

加,到 1988 年则只有 12 亿美元顺差。1989 年则开始出现逆差 14 亿美元。此后的 4 年,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1990 年、1991 年、1992 年出口一直维持在 270 多亿美元左右,逆差分别扩大到 28.4、108、204.4 亿美元。1993 年、1994 年出口增长加快,但逆差并没有好转,1993 年仍达 200 亿美元(199 亿美元),1994 年,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以后,逆差进一步扩大到 280 亿美元。由此可见,加入关贸总协定和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并没有给墨西哥的贸易带来福音。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中,恐怕不能仅仅看到对自己出口有利的方面,还要考虑到加入世贸组织进口可能比出口(增加)更大。因为,我们在国际上并没有竞争力强的产品,而国外产品和服务占领中国市场的能力却很强。故此,我们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中应慎重考虑。要考虑我们的竞争能力和企业转变机制的适应时间,一下子是不可能造就具有竞争能力的企业的。因此,要尽快深入研究接轨的具体对策,研究接轨成功国家与失败国家的原因。如果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条件不能改变,则宁可暂不加入或迟加入,也不应屈从少数国家的无理要求。

  1. 资本引进或利用虽可能实现国际收支的暂时平衡,但不可能实现本国的工业化

墨西哥经济发展资金一直不足,因而,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外资或外债。但这并没有给墨西哥带来奇迹。虽然在危机发生前有人曾把它说成是一个正在崛起的新兴工业化国家,但言过其实。外债问题一直困扰墨经济发展。1982 年,墨曾经出现清偿能力危机,当年,外债总额达 860 亿美元,占GDP 的 52.5%。90 年代初,由于外贸逆差扩大,还本付息压力增大,政府又大量借债或筹集外资。1992 年,外债增加到 1134 亿美元,当年偿债率达 44

%(还本付息占出口比率)。到 1994 年 9 月,外债又增加到 1650 亿美元, 占 GDP 的 47%。沉重的外债还本付息压力使墨西哥走上了资金不足的长期恶性循环道路,即资金不足—大量借债—利润因还本付息流失—资金不足⋯⋯ 结果,不仅长期国际收支失衡,经济发展也较缓慢。自 1982 年以来,墨经济

增长只有 1.2%—4.4%,其中有两年还是负增长,远低于 80 年代初和 70 年代的经济增长率。与新加坡、韩国相比,墨西哥根本不可能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新兴工业化国家。

墨西哥的事例再一次证明,依靠外资或外债不可能使本国经济走上工业化发展道路,这也已被南美国家的经验所证明。我国目前外债 1000 多亿美元,偿债规模与出口相比只在 10%左右,并不偏大。但目前利用外资规模过大,尤其近 3—4 年(1992—1995)更为突出。如果照此势头下去(地方利用外资的热情很高),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资金相当部分将被外资以利润形式吸走。三资企业的利润流失在目前已相当严重。以利润流失与以还本付息流失只是形式上的差别,本质上都是国民财富的流失。这对我国长期发展尤其是 2000 年以后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企业发展极为不利——相当部分企业将因此缺乏发展资金!应当看到,外资在我国的目的已经实现:占领市场、获取高额利润。而我们利用外资的目标还有相当差距。技术水平、产品质量虽有提高,但那是相对于历史和国内企业而言,在国际上仍然缺乏竞争能力, 技术水平仍然是二流以下。我们应当清醒,不能满足于利用外资所带来的贸

易数量扩张,更不能认为利用外资越多越好,规模越大越好。要知道,外资自身绝不会帮助我们实现工业化。要考虑和认清利用外资对长期发展的不利影响的一面。目前,应适当控制外资流入,尤其要控制外资大量流入不能创汇的基础设施。外资利用年均规模宜控制在 300 亿美元以内,不宜过大。

  1. 本币不能听凭国际要求实行自由兑换

人民币的自由兑换应在 2000 年以后,在 2000 年之前条件不成熟。墨西

哥自 1992 年以后实行比索资本项目自由兑换,实际上太早了,墨并不具备实行自由兑换的条件。在本币自由兑换的情况下,外币随时可兑换。它需要相对稳定的经济环境,尤其是本币币值的相对稳定和升值趋势。否则,外资、外汇随时会流走,外汇储备会急剧下降。并导致金融或经济危机。墨西哥 90 年代以来贸易状况趋于严重恶化,这本身就意味着本币有进一步贬值的压力;而另一方面,政府的还本付息压力较大,1992 年达 120 多亿美元。根据墨西哥的偿债规模和 1993 年的外贸逆差,墨西哥的外汇储备至少应达 320 多亿美元,若再考虑进口储备(3 个月)和稳定汇率的储备,外汇储备应在400 多亿美元,1994 年应至少在 500—600 亿美元。但墨 1993 年的外汇储备

只有 251.1 亿美元,进入 1994 年是减少的,到 11 月份只有 170 亿美元,危

机爆发时只有 65 亿美元。外汇储备的需求与供给存在巨大差异。在这种情况下,本币的自由兑换对本币币值和外汇市场的稳定极为不利。也正因为外汇储备不足,墨西哥政府自 1993 年以来大量吸引国外短期资本(以高利率), 这实际上是饮鸩止渴,但也是唯一可以采取的选择,终不能挽救比索的下跌趋势,也不能扭转外汇储备的危机。而墨西哥政府宣布比索贬值,外资自然要抽逃。因为自由兑换下的比索贬值,证券持有者是吃亏的,其必然要抽回资本。在这里,本币自由兑换的危害性充分暴露。它也表明,本币自由兑换一定要有成熟的条件。

从我国的情况来看,人民币汇率以购买力平价计算虽有升值潜力,但我国的经济环境还不稳定,尤其是出口增长和规模,并没有稳定的机制。外资流入中虽以长期资本为主,但对长期发展的不利影响正在出现,短期资本的比重正在加大,如果过早自由兑换,开放国际金融市场,将会吃很大亏。最为重要的是,香港回归对国内经济和国际金融将有什么影响还不清楚,还需要研究。应在香港回归平稳以后再审时度势提出人民币自由兑换,过早承诺或提出自由兑换没有好处。

  1. 在条件不成熟时,不能实行自由浮动汇率

墨西哥实行自由浮动汇率是一种被迫行为。在比索与美元汇率自由浮动之前,比索与美元的兑换是根据 1992 年 10 月 20 日制订的浮动机制进行的。

根据规定,兑换美元时,比索每天贬值不得超过 0.0004 个比索的限度,一旦超过这个极限,中央银行必须进行干预,以稳定比索的币值。12 月 19 日, 比索贬值率超过这个极限,中央银行抛售外汇进行干预,以稳定比索,但无济于事。第二天,比索继续贬值,迫使政府把比索兑换成美元的贬值上限调整到 0.53 比索,但仍不能制止比索继续下跌。由于政府外汇储备在 11 月份

只有 170 亿美元,几次干预抛售,结果只剩 65 亿美元。这表明墨西哥政府已无能力干预外汇市场。于是,政府不得不停止干预,宣布比索与美元的汇率实行自由浮动。墨西哥金融当局原以为国际收支不平衡即经常项目出现巨额逆差是比索贬值的主要原因,金融市场的货币投机交易只是加剧了比索的贬值。因此,实行自由浮动汇率就可以制止货币投机交易,从而使比索稳定下

来。但结果却爆发了金融危机。在这里,完全是墨政府认错了金融经济形势或者根本未曾注意到。因为墨西哥 1994 年仅仅是外债还本付息就要 200 多亿

美元,外汇储备不足就意味着清偿能力下降或危机,更何况还要弥补 200 多亿美元的贸易逆差。显然,政府错认了自由浮动汇率的好处。

实行汇率自由浮动的最基本条件,一是要有充分的外汇储备;二是出口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能力,能保持贸易顺差;三是本国经济具有坚定的稳固性。墨西哥政府这三个条件都不具备,尤其是经济的脆弱性极为突出,依赖外资、外债,贸易逆差较大,实行自由浮动虽然是不得已,但必然会引发危机。如果墨西哥政府意识到持续数年的贸易逆差影响,将比索由政府贬值 30

%—50%,从而达到抑制进口,促进出口的作用,既用不着费力去平稳外汇市场,可能也不会出现金融危机。这里的关键恐怕在于过分相信汇率自由浮动的好处,而忽视了自己的能力和条件。(见表 4-2)

表 4-2 墨西哥 1980—1994 年的经济情况(亿美元)

年份

进口

出口

顺逆差

通胀率(%)

GDP 增长(%)

1980

194.60

155.70

-38.90

26.4

8.3

1981

240.68

196.46

-44.22

27.9

7.9

1982

151.28

212.14

60.86

58.9

-6.0

1983

80.23

218.19

137.96

101.8

-4.2

1984

117.88

244.07

126.19

65.5

3.6

1985

139.93

221.12

81.19

57.7

2.6

1986

119.97

163.47

43.50

86.2

-3.8

1987

127.31

208.87

81.56

131.8

1.9

1988

195.91

207.65

11.74

114.2

1.2

1989

244.38

230.48

-13.90

20.0

3.3

1990

299.69

271.31

-28.38

26.7

4.4

1991

381.24

273.18

-108.06

22.7

3.6

1992

481.60

277.72

-203.88

15.5

2.8

1993

501.47

302.41

-199.06

9.8

1994

-280

资料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金融统计年鉴 1994 年》。

我国在未来的人民币走向自由兑换和政府干预的浮动汇率时,一定要严密监视外汇储备、进出口趋势对汇率的影响,不能紧抱理论规则不放,而放弃政府调控。实际上,目前的很多经济学、金融理论都没有经历过实践的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