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曹植辩道论的意义

魏初曹植的辩道论,斥“神仙之书,道家之言”为“接奸诡以欺众,行妖慝以惑人”,实含有对于农民在野道教相颉颃的反动性,上面各章已经说明;但对于桓谭无神论思想的不彻底性,则批评得有些价值。他说:

“中兴笃论之士,有桓君山者,其所著述多善。刘子駿尝问人言, 诚能抑嗜欲,阖耳目,可不衰竭乎?时庭中有一老榆,君山指而谓曰: 此树无情欲可忍,无耳目可阖,然犹枯槁腐朽,而子駿乃言可不衰竭, 非谈也。君山援榆喻之未是也。何者?余前为王莽典乐大夫,乐记云, 文帝得魏文侯乐人窦公,年百八十,两目盲。帝奇而问之:何所施行? 对曰:臣年十三而失明,父母哀其不及事,教臣鼓琴,臣又能导引(严可均全后汉文所辑桓谭新论作“臣不能导引”),不知寿得何力。君山论之曰:颇得少盲专一内视情不外鉴之助也。先难子駿以内视无益,退论窦公便以不鉴证之。吾未见其定论也。君山又曰:方士有董仲君者, 系狱阳死,数日目陷虫出,死而复生,然后竟死。生之必死,君子所达, 夫何喻乎?夫至神不过天地,不能使蛰虫夏潜,震雷冬发。时变则物动, 气移而事应。彼仲君者,乃能藏其气,尸其体,烂其肤,出其虫,无乃大怪乎?”(广弘明集卷五)

今按曹植此论,虽未谈及神灭,实为无神论文献;此中原因,在于曹植重道家之道义,而反对道家之道教。他在反对农民的廉价道教并施以辱骂之馀,更不信神仙道教有助于统治,所以在怀疑道教的行文中,无意地流露怀疑有神的思想。但这不是说他连道家的泛神论也反对的。他的出发点只在于消灭农民道教作乱的危险性而已。可见道家也与一切的学派同样,并无固定不变的思想内容,因而一个人属于何学派并不足以限其思想的发展,因为思

想内容的社会根源是阶级集团的地位,其理论根源是世界观的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