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山建立抗日交通情报网

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琼山县委就建立起联系各区乡以及周边各县的交通情报网。

抗日战争爆发后,琼崖国共两党谈判达成合作抗日协议,红军在云龙改编,琼崖抗日独立队队长冯白驹向国民党琼崖当局提出建立通讯联系的建议,得到琼崖守备司令王毅的应允,双方建立了联络关系。

为了坚持琼崖抗日斗争,中共琼崖特委、独立总队部和琼山县委决定建立抗日交通情报网,收集日伪情报,为抗日斗争服务。在广大民众开展抗日游击战的打击下,日伪当局深感不安,加强对府海市区及近郊的控制和封锁。

为及时了解日伪活动的动态,中共琼崖特委派琼崖抗日独立总队副官主任谢李森负责在府海地区设立秘密的抗日交通联络站和抗日情报站,收集日伪情报。

谢李森接受任务后,回到文昌与谢佩珊秘密联系,让谢佩珊前往海口,在市区建立地下情报站,开展地下工作。

谢佩珊利用各种关系,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日军颁发的“良民证”和出入海口的“准许证”,还取得日军宣抚班班长的同意,出具定居海口的证明。

1942年12月底,谢佩珊以南洋归侨的身份,当起海口阜成丰旅店的老板,以此掩护,开展地下情报工作。

情报站成立后,谢佩珊利用各种关系,广泛接触日伪琼崖临时政府、伪警务厅、伪军司令部、伪琼崖日报等日伪上层机关和人员。

通过这些日伪分子,了解到日伪情报并设法送给琼崖特委和独立总队,对抗战起到很好的作用。

抗战初期,中共琼山县委建立起与琼崖特委、独立总队部的交通联系。1939年8月,琼崖特委建立了与中共中央、香港分局的电讯联系。

琼山县是琼崖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根据地,琼崖特委、琼崖抗日独立总队在琼山县建立交通情报联络总站,琼山县委也建立联系各区、各乡、各村的情报联络站。

担任情报工作、交通联络工作的人员都是经过党组织挑选、立场坚定、忠诚于党的事业的革命同志,其中大部分是共产党员,他们在抗日交通、情报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他们在艰苦、危险的工作中,长期吃不饱、穿不暖,风里来、雨里去,日夜奋战在情报、交通的战线上,许多人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抗战期间,日军严密封锁海南岛,妄图扼杀人民抗日武装。中共琼崖特委的电台遭受损毁,与党中央及广东省委从此失去联系,同时大量支援琼崖抗日的物资也无法正常转运到岛内。在这种背景下,中共琼崖特委决定建立琼雷地下交通线。

1939年4月,中共琼崖特委和独立总队派遣王乃策、符英华和王锡珠在临高县的昌拱组建琼州海峡航运站,王锡珠任站长。

琼州海峡航运站组建船队,以创办海运业为掩护,采购和转运军用物资。由于当时徐闻东部海面常有日军军舰巡逻封锁,海上直运极为不便。

为缩短水运路程,保证交通安全,独立总队副官陈玉清在广东徐闻县迈陈镇打银村梁玉阶家设立地下交通联络站,这就是打银村地下交通联络站。

梁玉阶的儿子、革命青年梁步孔担任站长。联络站成立后,凡往来琼崖的人员和各种物资经过徐闻时都先送到这里,然后再伺机秘密转送到抗日根据地。

1939年冬,独立总队驻广州湾办事处主任谢李森、副主任张刚秘密潜到徐闻,与吴必兴一起到前山、龙塘沿海一带勘探地形,决定以创办店铺为掩护,建立地下交通联络站。

1940年2月,吴必兴与徐闻县龙塘革命青年苏君育在龙塘墟大街西北端合股创办“良友茶店”,兼营寄宿,“良友茶店”地下交通联络站正式设立。

这样,这条广州—硇州—良友茶店—打银村—临高县昌拱的琼雷地下交通线正式建立运转。

联结在琼雷地下交通线上的徐闻地下交通联络站,为中共琼崖特委与中共中央及祖国大陆联系发挥了重要作用,先后成功地接待和护送了一批由中共中央、南方局、广东省委等直接派往琼崖工作的党政领导干部,接送刘成义、曾辉等电台、军械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琼崖华侨回乡服务团以及马来亚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组织部部长杨少民等抵达海南岛游击区,转运了电台、机械、硝磺、医药、被服、弹药等军需日用物资,有力地支援了海南岛的抗战。尤其是电台的成功转运,使中共琼崖特委和独立总队及时收到中共中央的指示,正确执行中共中央路线,为琼崖抗战扭转局面,粉碎日军“速亡琼崖”阴谋,夺取抗战最后胜利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