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崖抗日根据地
1938年10月,冯白驹和杨永仁分别代表琼崖共产党和琼崖国民党在协议上签了字。
根据这个协议,12月5日,琼崖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四区独立队,简称“独立队”。独立队全队300多人。队长为冯白驹。
琼崖抗日根据地始建
琼崖革命根据地位于广东省的海南岛。抗战之前,早在1927年10月,中共琼崖特委杨善集、王文明等领导安定、琼山、万宁、乐会等地农民起义,创建了工农革命军和琼崖革命根据地。
1928年春,工农革命军改编为工农红军,成立琼崖工农红军司令部,冯平任总司令。同年7月,琼崖苏维埃政府成立,王文明任主席。
同年8月,撤销红军司令部,成立琼崖工农红军独立师,梁秉枢任师长,黄学增任政委。
1929年7月,特委领导机关被破坏,8月,成立中共琼崖临时特委,不久正式成立特委,冯白驹任书记。随后,琼崖根据地有了较大发展。
1932年秋,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影响,红军遭受挫折,根据地大部丧失。1932年冬后,留下的少数人由冯白驹等领导在山区坚持斗争。
1936年春,红军又发展至260多人,成立了统一指挥机关琼崖红军游击队司令部。革命的星星之火,从此又以燎原之势燃遍全琼。
至1937年上半年,在中共琼崖特委的领导下,又汇集了600多名党员,琼崖武装斗争以及各项工作的恢复和发展,改变了琼崖革命被动的局面,各根据地普遍恢复并出现了回升景象。
这时,中共琼崖特委也同中共南方临时工作委员会取得了联系,重新得到党中央和上级党委的直接指导。
就这样,琼崖革命根据地自第二次反“围剿”失败后,经历了4年游击战争,终于排除万难,闯过险关,重新开辟了革命斗争的新局面。
抗日战争爆发后,党中央发出指示:“把琼岛创造为争取900万南洋华侨的中心根据地,创造为南方发展扩大影响的根据地,创造为培养干部的根据地。”国家中央这一指示,中共琼崖特委领导琼崖300万人民,在远离党中央,面对日、伪、顽夹攻的情况下,高举团结抗战的旗帜,开始了琼崖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开展工作。
1938年10月,琼崖国民党当局在抗日战争形势日益吃紧和抗日舆论的压力下,被迫接受中共琼崖特委的主张,达成琼崖国共合作抗日的协议。冯白驹和杨永仁分别代表琼崖共产党和琼崖国民党在协议上签了字。
根据这个协议,12月5日,琼崖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四区独立队,简称“独立队”。独立队全队300多人,200多支枪。队长为冯白驹。
独立总队在与国民党武装部队共同抗日的前提下,保持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自主。
琼崖国共合作抗日达成协议,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改编为抗日队伍,标志着琼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独立队成立之后,开始在琼山、文昌两县一带活动。
1939年2月,日军在琼山天尾港强行登陆。独立队获悉日军进占海口之后,为阻击日军东进并掩护群众撤退,立即派出第一中队奔赴海口市以南的南渡江潭口渡口阻击日军,打响了琼崖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抗击日军的第一枪。
磹口是海南南渡江上的一个渡口,也是日军东进的必经之道。独立队就埋伏在磹口附近,准备阻击敌军。
敌军出动飞机对磹口一带进行轰炸,独立队战士李文奇被炸弹炸伤。但当时独立队没有急救包,李文奇只好用布条进行简单包扎。最后,李文奇因为流血过多而死。他也成为日军侵琼后,独立队牺牲的第一个勇士。
听到李文奇牺牲的消息,独立队的战士个个义愤填膺,他们睁着愤怒的眼睛,端起机枪,向敌人扫射。但因为不断遭到敌人飞机的轰炸,独立队被迫转移。
潭口阻击战虽然没有能够消灭一个敌人,但它打出了独立队抗日的军威。在部队回来的路上,许多当地百姓都从丛林中走出来,询问这支部队的情况。当百姓知道这是一支共产党的部队,又看到战士们抬着李文奇的尸体时,百姓们纷纷对独立队跷起了大拇指。
就这样,潭口阻击战之后,当地老百姓纷纷投奔独立队,要求拿起武器抗击日军。
琼山、文昌处于沿海平原地带,位于海南岛的东北部,这里地势平坦,中心地区纵横二三十千米,包括外围在内约几十千米之广。
琼文地区虽然无险可守,但是琼崖特委领导的红军在此有4年游击战争的经验,在斗争中又和当地群众结下了深厚的鱼水之情,加上这里物产丰富、交通便利、信息获取灵便,是开辟敌后游击根据地,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的好地方。
1939年2月14日,日军在三亚港登陆,占领了三亚、榆林、崖县。接着,日军继续向全岛推进,琼崖各县县城除白沙县城外,交通要道、重镇、沿海港口等相继被占领。
大敌当前,国民党军政纷纷溃撤,独立队冲锋在前,积极打击敌人。他们凭借着琼文游击根据地和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持,在罗牛桥、罗板铺等战斗中重创敌人,壮大了自己。
1939年3月,独立队扩编为独立总队,由300余人发展至1300余人。
通过独立总队的不断斗争,琼文游击根据地得到不断的充实。当时,独立总队的活动地区也扩大到澄迈、临高、儋县、琼东、定安、乐会、万宁、昌江、感恩等县。
独立总队在琼文地区积极开展军事活动的同时,琼崖特委还发动群众,在根据地里建立医务所、军械厂,创办了《抗日新闻》等报纸,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同时,独立总队派出干部深入敌后农村,发动和组织群众成立农协会、妇救会、青抗会和不脱产的群众武装组织。独立总队本身还举办军政训练班。
以琼文抗日游击根据地为依托,党的组织也迅速得到发展。除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白沙、保亭、乐东3个县外,1939年年底,全琼各县都有县委组织,区有区委,乡有总支,村或连村有支部,全琼中共党员发展至9000余人,占当时广东全省党员的3/5左右,成为琼崖抗战的核心力量。
在开展军事斗争的同时,在中央的支持下,琼崖地区还进行了党政军机关的调整与建设。
当时,为支持海南岛的抗日斗争,党中央先后派庄田、李振亚赴独立总队担任领导职务,调整和充实了中共琼崖特委和独立总队的领导机关。
特委由冯白驹任书记,李明任副书记,总队由冯白驹任总队长兼政治委员,庄田任副总队长,李振亚任参谋长,王世熹任政治部主任。
1940年10月,海南成立了第一个抗日民主政权文昌县抗日民主政府。1941年5月后,先后建立了琼山、琼东等县级政权。11月10日,琼崖东北区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冯白驹任主席。
抗日民主政府不仅团结岛内倾向抗日的各民族、各阶层人士,还积极主动地争取海外爱国侨胞的支持和援助,感召他们为抗战服务,或从政参军,从而建立起更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随着这些抗日名民主政权的建立,琼崖抗日根据地的雏形逐渐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