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龙会议坚定抗日信心
1941年12月17日,为适应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抗战形势,中共中央随之发出了《关于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敌后抗日根据地工作的指示》。
指示分析了太平洋战争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影响,指出敌人为供应太平洋战争,其榨取在华资源、巩固占领地之心更切。因此,敌人对敌后抗日根据地“扫荡”仍旧是可能的,对根据地经济之封锁亦必更强化与残酷。
同时,敌人必更加控制伪军及伪政权,增强其特务活动与破坏工作。因此,要求各抗日根据地军民一方面要有在敌后坚持长期抗战争取胜利的信心,另一方面又要对日益增加的严重困难有充分的认识,在精神上、物资上,在各方面的工作上做好准备,去战胜困难。
《指示》还明确指出,敌后抗日根据地总的方针应当仍旧是长期坚持游击战争,准备将来的反攻。并号召敌后抗日军民要咬紧牙关,渡过今后两年最困难的斗争。
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精神,1942年1月下旬,中共中央南方工作委员会副书记张文彬到达宝安阳台山抗日根据地白石龙村,同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领导人林平、梁鸿钧、曾生、王作尧、杨康华人等进行多次谈话,决定在白石龙村主持召开了一系列会议,称“白石龙会议”。
会议总结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三年来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和反顽斗争的经验教训,对当前抗战形势、任务、方针、政策、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以及部队军政建设等问题,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定。
香港沦陷后,广东沿海包括珠江三角洲、潮汕平原等广大地区已经沦为敌占区,敌后战场也随之扩大,因此会议指出,东江下游、广州外围及珠江口沿海地区虽然大部是平原和水乡,但只要是日军占领的地方,我们就要遵照中共中央、毛泽东的指示,向一切敌人占领区域发展,决不受国民党当局的限制和约束,独立自主地放手扩大军队,建立根据地,发动群众,建立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的政权。
对于游击队即将遇到的困难,会议强调:抗日游击队和抗日根据地将面临日伪军和顽军两面夹击和残酷围攻的严重局面,对此必须有充分的认识和精神上、物质上的准备。会议号召全党全军顽强坚持抗战,战胜困难,去争取胜利。
为了加强和统一领导东江地区的敌后游击战争,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决定成立东江军政委员会,尹林平为主任,梁鸿钧、曾生、王作尧、杨康华、潭天度、黄宇为委员。
会议还决定成立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总队长梁鸿钧,政治委员林平,副总队长曾生,副总队长兼参谋长王作尧,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杨康华,参谋处长邬强。
不过,由于邬强未到任,由周伯明任参谋主任。
总队设政治部、参谋处和军需处。同时成立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部队整编为一个主力大队和四个地方大队,总队长为梁鸿钧、政委为尹林平。
在原第五大队基础上成立主力大队,仍称第五大队,大队长王作尧,副大队长周伯明,政治委员卢伟良;东莞地区部队仍为第三大队,大队长曾生,副大队长邬强,政治委员陈志强;惠宝边地区部队编为惠阳大队,大队长彭沃,副大队长高健,政治委员谭天度;宝安地区部队编为宝安大队,大队长曾鸿文,副大队长阮海天,政治委员何鼎华;港九地区部队编为港九大队,大队长蔡国梁,政治委员陈达明。
此时,共有队员1500多人,主要活跃于东江下游和广州、香港的外围地区。
白石龙会议是东江纵队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会议。它正确分析了东江地区的抗战形势,明确了部队今后的斗争任务,加强了部队的建设,对进一步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具有重要意义,并为粉碎即将到来的日伪顽军的残酷进攻打下了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