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江纵队与盟军合作抗敌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挽救其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失败,于1944年春发动了打通平汉、粤汉、湘桂大陆交通线的战争,企图使占领中国的日军与孤悬南洋的日军联结起来,依靠中国大陆作最后挣扎。日军调集了五、六万兵力,于1944年3月间向河南以南发动进攻,中原沦陷,长沙、衡阳相继失守。

1944年7月5日,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给东江纵队和琼崖纵队全体指战员的电报指示中明确指出:“自广州沦陷后,迄今六年,你们全体指战员在华南沦陷区组织和发展了敌后抗战的人民军队和民主政权,至今已成为广东人民解放的旗帜,使我党在华南政治影响和作用日益提高,并成为敌后三大战场之一。”

7月25日,中共中央对如何进一步开展广东敌后游击战争问题,给中共广东省临委和东江军政委员会又作了具体指示。

中共中央在指示中提出了潮梅和闽西南发展游击武装的问题。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和战略部署,中共广东省临委和东江军政委员会决定召开一次会议,会议地点选在了大鹏半岛的土洋村地区。

土洋村背山面海,村里有座建于1912年的意大利天主教教堂,主楼为两层土木建筑,一厅一厢房,楼上有阳台,布道的神父就住在主楼上,东侧平房为礼拜堂,教徒们就是在这里听神父布道。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军把人间地狱搬到深港地区,神父卷起一袭残破的天国之梦,匆匆撤离,留下这座颇具西洋风格的建筑。于是这里成了东纵司令部和广东临时省委机关办公的地方。

1944年8月,中共广东省临时委员会和军政委员会为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开展敌后游击战的指示精神,在葵涌土洋村东纵司令部召开联席会议,史称“土洋会议”。会议决定大力发展武装,扩大部队,培养干部,加强地方党组织建设,巩固抗日民主政权。

林平、梁广、曾生、连贯、王作尧、杨康华、罗范群等参加了会议。饶彰风、邓楚白、黄宇、李嘉人、饶璜湘等各地负责人也列席了会议。

会议由中共广东省临委书记兼东江军政委员会主任林平主持。会议深入讨论了中共中央的指示和战略部署,分析了当前广东地区的斗争形势,并一致通过《关于今后工作的决定》,部署了全省的工作。

根据决定,在广东省继续深入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建立根据地与发展游击区。遵照中共中央指示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的方针,在全省继续放手发动群众,武装群众,广泛深入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凡敌人所到,或意图占领的地方,都派遣武工队及军事干部前往活动,建立根据地与发展游击区。同时,必须巩固现有的游击根据地,成为反攻的基地。东江纵队首先应创立罗浮山以北,翁源以南,东江、北江之间的根据地,并向东江、韩江(潮汕在内)之间伸展,然后再准备向闽粤边、粤赣湘边、粤桂湘边开展。中区则首先求得普遍发展,进而向西江、粤桂边及南路前进。然后两方面配合,取得对广州的包围之势,将来会合于粤桂湘边。

决定提出,根据地的战略方针是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不放松向运动战发展。关于部队,决定提出发展人枪,扩大部队,建立支队编制。

决定还强调要在全军进行思想教育,加强部队的思想建设,并提出要巩固抗日民主政权,使能起根据地及后方的作用,并向新区发展。

关于统战工作,决定提出要以我为主,去团结各阶层,争取中间人士。关于财政经济工作,决定提出总方针是发展经济,保障供给。

决定中还提出中区建立军政委员会,以五人组成,仍受东江军政委员会领导。同时,恢复和加强地方党的组织活动,号召共产党员都要参加到以武装斗争为中心的革命斗争中来,为打开广东的新局面,积极开展对敌斗争而努力奋斗。

土洋会议的召开,对加强广东党组织的建设和军队建设,全面发展广东的抗日武装斗争,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广东人民抗日武装发展的转折点,为广东人民抗日武装的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

会后,中共广东省临委将会议情况向中共中央和南方局作了报告。中共中央复示:省临委的决议与中央精神相符,中央完全同意所提出的工作方针和任务,要动员全省党员为实现“八月决议”而努力,并要注意开展广西和向北发展的工作。同时毛泽东称赞了林平的领导水平,并提出准备在广东成立中共中央分局或区党委。

大鹏半岛上的龙头山有座创建于明代的东山寺,土洋会议不久,这座香火袅袅的古寺成了东纵队军政干部学校,东纵副司令员王作尧任校长,为东纵培训军政干部。东江纵队军政干部学校开办了培训班,培养了数百名干部,后来改为抗大第七分校。

土洋会议后,东江纵队的军事组织建设进一步强化,由原来小股分散的游击活动,开始转变成较大规模的集团作战。

在宝安地区乃至珠江和北江流域的抗日武装斗争,由原来的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阶段,与广东全省的抗日武装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1944年9月,根据土洋会议决定和部队迅速发展壮大的情况,东江纵队进行整编,建立支队的编制:

第一支队,分布在广九路以西,东江河以南,珠江以东,宝安、深圳线以北。第二支队,分布在广九路以东,东江河以南,惠淡公路以西,大鹏湾以北。第三支队,是有机动性质的主力部队,随纵队司令部驻惠、宝交界,以今龙岗地区的葵涌、坪山为根据地。独立一大队即港九大队,活动于香港、九龙、新界及附近的海面。

独立二大队,活动于增城西南及广州近郊。独立三大队,活动于大鹏湾、大亚湾、惠阳、海丰交界的平山、白芒花等地沿海海面。

北上抗日先遣队,活动于清远至增城一带。

以后又陆续成立了第四、五、六、七支队以及北江支队和西江支队。

东江纵队开始向西、向东、向北前进,建立和发展新的根据地和游击区。东江纵队派出部队向北渡过东江,进入博罗、增城、龙门等地,建立了罗浮山根据地。

土洋会议后的一年,东江纵队进一步扩展了东莞、宝安、惠宝边抗日根据地和港九抗日游击基地,并超出东江向四面八方迅猛扩展。

在北面,相继创建了罗浮山、北江东岸抗日根据地和英清边、始兴抗日游击基地,继续向粤赣边推进;在东面,相继创建了惠东和海陆丰抗日根据地及东江上游抗日游击基地,并与韩江纵队取得联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6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部队发展到9个支队、4个独立大队共11000多人。

1944年12月2日,东江纵队成立一周年,东江解放区各地热烈举行庆祝大会,路西东宝地区33000人,路东坪山15000军民分别隆重集会庆祝,敌占区的群众代表也纷纷赶来参加庆祝大会。曾生、林平、杨康华分别在大会上发表演说。

据《前进报》发表的战绩统计,东江纵队成立一年来,共进行大小战斗375次,击毙敌伪1513人,俘虏敌伪1276人,敌伪投诚246人,缴获轻重机枪33挺、长短枪1645枝以及其他军用物资一批,破坏公路105公里,桥梁46座,碉堡25座,收复青溪、观澜、乌石岩、黄松岗、霄边、北栅、罗岗洞、三江、弯岗等于23个据点,扩大了解放区。抗日游击队伤亡258人,损失机枪二挺、长枪103枝。

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全世界都卷入了规模空前的世界大战之中,组成了中、苏、英、美反法西斯同盟。东江纵队坚决执行中共中央的国际统一战线政策,与盟军进行密切的合作。

日军占领香港后,把英军战俘、印籍军警、港英政府文员和其他国际友人囚禁于集中营,有的则强迫在启德机场服劳役。东江纵队在营救文化人士的同时,展开营救英军人和国际友人的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共营救英军人员赖特上校等96人、国际友人7人。

陈纳德率领的美国第14航空队,执行空袭港粤各地日军目标的飞机被击中,飞行员跳伞降落后,东江纵队从日军的搜捕中把他们救出来并安全送回大后方。到抗日战争结束时,共营救出克尔中尉等8个美军飞行员。

东江纵队营救国际友人和盟军人员的事迹以及它的战略地位,日益为盟国所认识和重视。延安《解放日报》1944年9月全文转载美国《美亚杂志》题为《东江纵队与盟国在太平洋的战略》一文指出:“东江纵队对于盟军将来在华南沿海作战具有极大的重要性”。

1944年秋,盟军攻占塞班岛、硫磺岛,付出了重大的代价。于是,美国考虑在中国东南沿海登陆,在中国大陆与日军决战。

为此,决定由美14航空队派出欧戴义到东纵司令部进行情报等合作的洽谈。东江纵队即于10月9日向中共中央报告请示。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经研究后,由周恩来复电同意与盟军的情报组织合作。

东江纵队在欧戴义抵达后便建立了由龙岗客家人袁庚负责的一个特别情报工作部门,所有情报工作者都是东江纵队的队员,并且由纵队用自己的财政来供给。由于他们的勇敢和机智,搜集到许多具有重要战略价值、重要目标的日军情报资料,经中共中央同意后向盟军提供,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东江纵队提供的情报,得到了盟军方面陈纳德将军和在华美军司令部、华盛顿总部的赞誉,第14航空队与东江纵队共同建立的情报站被称为是美军在南中国最重要的情报站。

东江纵队与盟军的合作,对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斗争作出了贡献,同时为中共赢得了很好的国际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