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江地区各游击队的组建
1938年10月11日,日寇在大亚湾登陆,淡水、惠州相继失守。广东东江下游沦陷之后,中共在该地区组建了多支抵抗日军的游击队,分别为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队、广东民众自卫团增城县第三区常备队等。
10月13日,中共中央电令中共广东省委和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要求在东江日占区开辟游击区。
同日,中共广东省委委员、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主任廖承志根据电令,在香港召集中共香港市委书记吴有恒、中共香港海员工作委员会书记曾生等人举行会议。
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精神,驻香港八路军办事处、中共香港市委和香港海员工委等领导人廖承志、吴有恒、曾生、谢鹤筹、周伯明等多次开会,决定迅速在惠阳等地建立抗日游击队武装,深入敌后,发动群众抗战,并确定由曾生带队回惠阳组织人民抗日武装。
1938年10月24日,曾生、谢鹤筹、周伯明等人很快就组成了临时工作组,带领一支由共产党员、进步工人和青年学生组成的共60多人的队伍,从香港分批出发,回到他的老家惠阳坪山。
10月30日,在惠阳坪山羊牯嶂,由曾生主持召开了有惠青回乡救亡工作团和坪山、淡水、盐田、沙鱼涌等12个党支部代表参加的干部会议,正式宣布成立中共惠宝工作委员会,并做出建立和发展党组织和成立惠宝人民抗日游击队两项重大决定。
1938年11月间,中共惠宝工委派黄国伟到客家地区大鹏半岛建立和发展党组织,先后吸收了下沙潮歌学校教师黄闻华、陈培、陈永年,坝岗的黄业、蓝兆麟,王母的钟宝斌等数人入党。
同年12月,中国共产党在大鹏半岛建立了第一个中共党支部,支书黄闻,支委钟原、蓝造。
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又建立了淡水、坪山等三个中心区委,并向当地的国民党驻军借来15支步枪,以及当地中共党组原有的几支枪,组成最初的抗日武装。
为便于部队公开合法地开展活动,以取得社会各届的支持,根据中共东南特委的指示,曾生、周石永、刘宣等与国民党驻军第四五一旅温淑海联系,经谈判协商后得到了“惠阳人民游击大队”的番号,使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的组建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12月2日,在征得当地驻防的国民革命军第一五一师温淑梅旅长同意后,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在惠阳淡水的周田村成立,曾生任总队长,郑天保任副总队长,周伯明任政治委员,队员有100多人,温淑梅向总队长曾生颁发了委任状。
12月7日,日军收缩防线,撤出惠阳淡水镇,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从伪军手中收复淡水镇。
12月10日,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召集淡水镇500多名当地群众进行选举,建立惠阳县第二区临时行政委员会作为当地的临时政权。
其后,在日军进犯淡水时闻风而逃的国民党军罗坤大队,又重新收拾人马回到淡水。为避免不必要的摩擦,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主动撤出淡水地区,进入坪山,以坪山为基地进行军政训练,发展抗日武装力量。
1939年春,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在吸收了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的70多人和九龙淘化大同罐头厂工人18人之后,已经有200多人,120多支枪,主要在惠阳、宝安沿海地区进行抗日游击战争。
1939年春夏,大鹏半岛中共党员发展到20余人,于同年5月成立了中共大鹏区委,钟原任书记,蓝造任组织委员,陈培任宣传委员。
曾生部队以龙岗客家地区坪山为基地,在淡水、葵涌、沙头角、深圳、横岗、龙岗地带与日军作战30余次。1938年解放淡水,并建立区抗日民主政权。1939年元月,解放深圳圩。东宝惠边王作尧部以乌石岩、龙华为基地,战斗在宝太公路和宝深公路沿线。
1939年12月下旬,火烧大冲桥,围困南头城,迫使日军由蛇口撤逃,南头城于1940年元旦获得解放。这是抗日战争中广东首次解放的县城。
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队由王作尧创立。王作尧出生于没落封建家庭。1931年,王作尧考入黄埔军校燕塘分校第七期学习,1934年结业。
1935年10月,王作尧参加中国共产党外围革命组织中国青年同盟,在国民党军队从事民运工作,组织抗日救国十人团,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抗日战争开始后,王作尧受中共广东省委派遣,回到东莞组织抗日武装。
1938年10月,日军发动广州战役。10月11日,王作尧被任命为中共东莞县委宣传部部长兼武装部部长。他审时度势,决定在县城建立队伍。1938年10月15日,中共东莞中心县委组织成立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王作尧任队长,袁鉴文任政训员,有学生、小学教师、青年组成的队员100多人。
起初,这支小小的队伍其成员大多是没有战斗经验、缺枪少弹的普通农民。为了把壮丁队建设成合格的抗日武装,王作尧不仅把他在燕塘军校中掌握的军事知识和技能手把手地传授给队员们,而且战斗间隙还组织队员在群众中大力宣讲抗日救亡的道理,被老乡们亲切地称为“老模”部队。
当时,日军虽然攻占了广州、佛山等大中城市,但却因兵力不足而造成后方空虚。王作尧抓住战机,率部深入宝深公路沿线,展开破袭战和麻雀战。12月,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一大队和第二大队在东莞章阁村成立,黄木芬任第一大队大队长,蔡子培任第二大队大队长。
12月下旬,中共东南特委将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一大队、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和各地区的其他武装人员约150人,在东莞苦草洞进行整编,组成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王作尧任大队长,何与成任政训员,党总支书记为黄高阳。整编后的游击队主要在广九铁路中段和宝太公路沿线进行抗日游击战争。
1939年,中共广东省委成立东江军事委员会,王作尧是该委员会的委员之一,他领导的东宝惠边抗日武装和曾生领导的惠宝边抗日武装携起手来,形成了东江抗日战场。
这两支队伍是东江纵队的前身,当时惯称“曾、王两部”,在以梁广为书记的中共东南特委和东江军委的领导下,以勇战强敌的姿态出现在东江敌后战场上,担负起抗日的重担。
1938年10月下旬,中共增城县组织争取到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增城县统率委员会第三区指挥部主任单容沛的支持,将广东民众自卫团增城县仙村大队和雅瑶大队合并,成立了广东民众自卫团增城县第3区常备队,单容沛兼任队长,中共党员阮海天负责指挥,中共党员杨步尧任政训员,有成员100多人。10月17日,常备队在增城仙村圩附近击沉日军橡皮艇1只,击毙日军10多人。1939年1月,开赴增城和博罗的边界地区进行抗日游击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