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江纵队的扩大和发展

1943年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苏联红军在欧洲战场获胜,英、美在太平洋战场加紧对日军进攻,意大利法西斯政府被迫宣布投降,德、意、日法西斯联盟开始瓦解。

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战场也遭到沉重的打击。

在东江地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粉碎了日寇不断的“扫荡”,粉碎了国民党顽固派的一连串的进攻,抗日力量日益发展壮大。

1943年8月,新华社报道了中共中央两个重要文件:《国共两党抗战成绩比较》和《中国共产党抗击全部伪军情况》。

在这两个文件中,第一次向全国、全世界宣布了在广九铁路地区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在抗击日伪军。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中共中央指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改称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

1943年12月2日,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的番号改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曾生任司令员,王作尧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尹林平任政治委员,杨康华任政治部主任,此时共有队员4000多人。

东江纵队下辖7个大队:增城、博罗地区为第二大队,队长阮海天,后由肖光生接任;东莞地区为第三大队,大队长邬强;主力珠江队扩编为主力第五大队,大队长彭沃;惠宝边区为惠阳大队和护航大队,惠阳大队大队长高健,护航大队大队长刘培;宝安地区为宝安大队,大队长曾鸿文;港九地区为港九大队,大队长蔡国梁。

同一天,司令员曾生、政治委员林平、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王作尧,政治部主任杨康华发表了《东江纵队成立宣言》,庄严宣告东江纵队成立,她是人民的子弟兵,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建设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而斗争。

1944年1月1日,东江抗日军民分别在惠宝边、惠东、阳台山、大岭山、港九、增城等抗日根据地召开大会,庆祝东江纵队成立。

曾生、王作尧发布第一号布告,重申部队的宗旨和统一战线等各项政策。指出成立东江纵队,实行统一指挥,宗旨一如既往。

东江纵队成立后,首先抓部队的政治思想建设。把共产党支部建立到连队,完善一整套的政治工作机构和制度,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来要求和约束干部、战士,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来教育战士。

为了提高部队指挥员的领导素质,1944年7月,东江纵队军政干部学校在大鹏东山寺正式成立,由东纵副司令员王作尧兼任校长,李东明任政委,林鄂任教育长,饶卫华任秘书长。

军政干部学校在东山寺先后培训了两期学员。第一期对连、排干部进行政治、军事、文化教育训练,学员200多人,设军事队和政治队两个培训队。第二期是培训排、班干部,并招收一部分中学生、高小生,设立了党员队和学生队,约400人,学制为半年。

第二期开办时曾吸收部分海外华侨参加学习。学校开设多种课程,政治课主要学习《论持久战》、《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等毛泽东同志的著作和中共中央有关方针政策。军事课主要学习队列,射击、投弹、刺杀和爆破四大技术,袭击战、夹击战和麻雀战三大战术,班排进攻与防御学,地形学,军事技术和简易通讯等。

1945年2月东江抗日军政干部学校随东江纵队司令部迁至博罗县罗浮山,后又随军辗转粤北地区。东江纵队还在大鹏半岛设立了报社、印刷厂、医院、制药厂、电台、军服厂、兵工厂等机构,建立了宣传和后勤服务机构。

东江根据地还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使根据地成为有武装、有政权、有广大群众基础的抗日根据地。

各级民主政权成立后,建立与健全农民抗日救国会、妇女会、青年抗日救国会、儿童团、抗日自卫队等民众抗日团体。

1945年1月19日,坪山成立自卫大队,土洋、葵涌、坑梓、横岗等地先后成立了自卫中队。大亚湾、大鹏湾等沿海地区,还组织了渔民海上自卫队、盐发自卫队。民众抗日团体在保卫根据地、支持和配合部队作战方面都发挥了重大作用。东江纵队很快从成立时的4000余人扩大到6000余人。

东江纵队成立后,在加强部队建设,巩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权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果。部队的战斗力得到空前的提高,在东江抗日战场上取得了一系列胜利,扭转了军事上的不利局面。

1943年,日军为恢复广九铁路正常运行,以维持香港中转站作用,派重兵驻守广九铁路沿线据点。东江纵队成立后,在广九线两侧,频频打击敌人,使这条交通大动脉始终不能正常通车。

1944年新年刚过,第三大队于1月11日突袭常平车站,歼伪军一个连;2月29日歼伪常平护路队,并争取伪军暂编第一团投诚。第五大队于2月初于林村车站歼日军物资收集队。

独立第三中队于2月上中旬歼平源伪区政府和日军藤本大队设于凤凰山上的班哨。2月下旬于清溪地区歼日军川口中队一部,破坏日军砍树修复铁路企图。日军惊呼:广州、香港之间的广九铁路地区为“治安之癌”。

广九线上日伪军连遭我军打击后,他们便策划消灭东江纵队主力,以确保铁路畅通。

3月31日,驻大朗伪军四十五师千余人,进攻驻我梅塘黄獐坑村第三大队。我第三大队在第五大队配合下歼其2个连。

5月8日拂晓,驻樟木头日军加藤大队偷袭驻梅塘乡龙见田村第三大队。上午,独立中队于马山头与日军展开激战,毙伤日军50多人,中队政委李中壮烈牺牲。下午,第三大队在第五大队的配合下进行反击,毙伤日军近百人。日军逃回樟木头后,加藤大队长和10多人剖腹自杀,一日军指挥官说:“我到华南以来是第一次打败仗。”

飞鹰中队在广九线争夺战中表现出色。中队长何通年仅19岁,他的手下有个战斗作风非常勇猛的小鬼班。班长黄友年仅17岁,东莞凤岗德岭人。只要有战斗任务,他总是争着打冲锋。

7月22日,飞鹰中队于潭屋村歼伪警中队的战斗后,押着扛枪及弹药的俘虏,抬着伤员,迎着10级台风和暴雨,向雁田撤退。

途经老虎山下沙岭村边时,遭到日军藤本大队拦截,黄友率领全班占领田埂阻击敌人,掩护中队转移。

小勇士们以一当百的大无畏勇气,连续打退日军多次冲锋,黄友的战友傅天聪、尹林、赖志强、李明等相继牺牲,只剩黄友负伤多处还在继续奋战。他将文件扯碎,连同手枪塞在稻田里,在投出最后一颗手榴弹后壮烈牺牲。战后,飞鹰中队收集黄友等烈士的遗体,埋葬在老虎山下,并找到黄友塞在淤泥里的手枪和《党员须知》。全体队员无不痛哭失声,决心要为黄友等烈士报仇。

9月20日,他们用自制的定时地雷,在石马桥巧妙地放置在敌碉堡内,全歼日军一个班。当日,飞鹰中队全体指战员,用缴获的歪把子轻机枪等武器,奠祭英雄黄友班。

东江纵队政治部命名飞鹰中队小鬼班为“黄友模范班”,授予黄友等五勇士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延安总部追认黄友为“战斗英雄、中共模范党员”。

广九线争夺战以日军的失败而告终。1944年7月美国《美亚杂志》指出:“虽然日军已控制了铁路两头两年,但他们还不能使一列火车畅行全线。”

成立于1941年12月的东江游击队护航队有“土海军“之称。东江纵队的海上队,有护航大队的2个海上中队和港九大队的1个海上中队另2个海上小队。海上队的装备是在小型风帆木船上配备一挺平射机枪或重机枪和一个武装班。广九铁路被东江纵队切断后,日军开辟了从广州经香港至汕头的航线,在遭到美十四航空队轰炸后,改用小型运输船,靠近海航行。

我“土海军”以渔港为基地,护渔护航,破坏日军海上运输。以炸药包、渔炮、手榴弹,短枪等轻武器近战歼敌,开创了小船打大船、木船打铁船的范例。“土海军”控制了大亚湾、大鹏湾、伶仃洋几百里的海域和通往香港的航线。

从1944年春到日本投降,东江纵队海上队共俘敌船43艘,炸沉敌船7艘,歼日伪军280多人,缴获轻机枪5挺、步枪50多支、山炮一门和大批物资。

日军把香港作为太平洋战争的中间枢纽,补给基地。港九地区的交通要道密布岗哨、据点、碉堡,决定了港九地区游击战争以短枪队活动为主,对日军占领城镇进行城市游击战。

港九大队频频出击,使日军恐慌,“扫荡”不断。进入1944年,日军各种规模的“扫荡”几乎月月都有。港九大队用灵活的游击战术与日军周旋,使日军的“扫荡”一次次失败。

在3年多的时间里,日军经常遭到意想不到的袭击。港九大队下辖8个中队,有800多人的队伍,遍布九龙市区、新界和大屿山。从日军占领香港到抗战胜利,在港九地区坚持斗争3年零8个月。

港九大队短枪队队长刘黑仔带领十几位短枪队队员在九龙、西贡一带,神出鬼没,袭击日军,出色地完成运送武器、护送文化界名人、抢救国际友人、打击汉奸土匪和收集军事情报等任务,成了名扬港九的传奇英雄。

东江纵队成立之后,游击区逐步扩大,队员人数不断发展。在短短的5个多月中,东江纵队共与日军和伪军战斗90多次,击伤、击毙日军和伪军400多人,俘获500多人。有了这支抗日雄狮,东江抗日根据地也得到了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