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江纵队挺进粤北抗战
1945年1月,为加强领导粤北敌后人民的抗日斗争,中共广东省临时委员会及时作出决定:领导机关迁往罗浮山,派出东纵两支部队进入粤北地区开展武装斗争。
2月,东江纵队击毙了日军少将安田利喜雄。2月底,纵队派遣邬强、李东明率领北江支队,蔡国梁、邓楚白率领西北支队,各三四百人向英德挺进,在英德、佛冈、新丰、翁源、曲江、始兴一带活动。东江纵队独立第四大队向东挺进,在海丰、陆丰、惠阳、紫金、五华一带开展抗日活动。
随着形势的发展,中共广东省临委的领导机构已不能适应新的局面,因此,1945年2月10日,中共广东省临委向南方局和中共中央提出成立新的统一领导机构的请求报告。
3月6日,中共中央指示:“中央决定将临委及军政委合并,改为区党委,实行领导一元化,领导广东包括南路一切党政军民工作,并暂时兼管闽粤赣党的工作。
1945年5月,中共广东省临委、东江军政委员会、东江纵队司令部、政治部、后勤机关及军政干校、《前进报》社等直属队先后进入罗浮山根据地,罗浮山成为中共广东省组织的政治和军事中心。
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1945年7月6日至22日,中共广东省临委在博罗县的罗浮山冲虚观召开扩大干部会议,史称“罗浮山会议”。
会议由省临委书记、东江纵队政治委员林平主持。参加人员有曾生、王作尧、杨康华、林锵云、李嘉人、黄康、刘培等30多人。
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与研究贯彻中共“七大”决议,传达贯彻中共中央6月16日和7月15日指示,总结广东抗战以来的经验教训,建立广东党的统一领导机构。会议认真地听取了中共“七大”决议和大会各项报告的传达,与会同志受到极大的鼓舞。
林平代表中共广东省临委在会上作了《目前形势与斗争任务》的报告和《为创造强大巩固的抗日根据地而斗争》的总结报告。
与会代表根据党的七大所制定的政治路线与组织路线,联系广东的斗争实际,总结了工作经验教训,并围绕着如何担负起重大任务和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林平在报告中,对广东形势进行了全面分析,指出:广东是华南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中心,又是有光荣革命斗争传统的地区。从整个战略上来说,广东已成为盟国必争、敌人必守、国民党反动派必夺、我必要解放的一个地区,这是一个复杂的斗争。
报告总结了抗战以来广东党取得的主要成绩:抗战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广东人民,经过几年的斗争,已经建立了相当于20多个团的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在广东全省占半数以上的县有我们的部队在活动,建立了数百万人口的根据地和民主政权,还培养了一大批各种干部,他们是创造华南战略基地的骨干。
报告同时指出了广东党工作上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主要是对于革命斗争的长期性与发展的不平衡性认识不足,对于武装工作与沦陷区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于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等。最后,林平在报告中代表中共广东区党委提出今后工作的方针和总任务:
展开全面对敌武装斗争,提高人民觉悟,依靠人民,巩固解放区,联合多数,反对少数,打开广东、华南民主新局面,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全面内战的阴谋。这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针。因此,我们的总任务是:准备力量,配合盟国反攻,解放广东人民,建设华南新局面。
报告还提出了具体的工作任务,其中第一个就是创造一个进退有据的战略性的根据地,并认为这是工作的中心和出发点。报告又分别提出了解放区、敌占区,以及国民党后方的主要工作任务。
会议经过认真学习和讨论,一致同意林平所作的报告,并通过了如下重要决议并报中共中央。
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决定撤销广东省临委和东江军政委员会,成立中共广东区党委。
林平、梁广、曾生、王作尧等为委员。林平任书记,组织部长梁广,宣传部长兼新华分社社长饶彰风,统战部长连贯,城市工作部长黄康。
东江纵队司令部负责研究与指导海南岛之外广东全省的军事工作,政治部负责研究与指导海南岛之外广东全省军队的政治工作。并同时成立与健全各地的党组织领导机构。
报告中强调:今后的中心任务是创造进退有据的战略根据地,扩大解放区,扩大主力军,派出主力迅速北进,打开始兴、南雄、仁化、曲江、乐昌、乳源的局面,准备协同南下支队开辟五岭根据地,使我军在南方有一个坚强的战略基地,使华北、华中和华南三大敌后抗日战场,南北呼应,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
这次会议,在党的“七大”团结、胜利精神指引下,开得非常成功,是中共广东地方组织史上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会议。
通过这次会议,总结了经验,提高了认识,明确了方向,克服了在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上存在的一些不良倾向,使会议开成了一个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为以后的斗争胜利奠定了基础。
中共广东区党委根据罗浮山会议决定,组织部队分三批挺进粤北。
第一批,由林锵云、王作尧、杨康华率领东江纵队第五支队、珠江纵队独立第三大队等单位1800余人先行北上,迎接王震、王首道率领的八路军三五九旅南下支队。第二批,以东江纵队第三支队为主共1000余人,一个月后北上。第三批,林平、曾生率领1000余人,三个月后北上。
不久,中央派王震、王首道率三五九旅南下,准备建立五岭根据地,广东省委派王作尧率部北上接应。
第一批挺进粤北的部队1000多人,于8月16日从博罗县横河出发,挺进广东、江西、湖南交界地区,准备迎接王震、王首道率领的八路军三五九旅从延安南下的部队。由于日本已经投降,沿途遭到国民党第六十三、第六十五军的层层堵击。
后因日本投降,全国政治形势急剧变化,两王部队已于8月底北返大别山区。由于通讯工具落后,王作尧并不知情,他率部在粤北山区与国民党军队周旋,连打了几个胜仗,广东省主席张发奎的老家彩岭也被他们打下,几十瓶法国“三星”白兰地成了战利品。
战士们留了半箱给二王部队,剩下的痛饮一空。张发奎得报怒发冲冠,兴兵讨伐,结果数十名国民党兵为了营救名酒,当了俘虏。10个月中,敌人试图把东江纵队主力困死在粤北山区的阴谋终未得逞。
随后,第三支队、西北支队和独立第一大队相继挺进粤赣湘边地区。留守在惠阳、东莞、宝安的部队,则从广九铁路的两侧向日军发动进攻,使广九铁路两侧的根据地连成一片。
此时,东江纵队已先后成立了9个支队和6个独立大队,并成立了4个指挥部,分别指挥东江以南、东江以北、粤北和东进的部队。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五岭战略根据地的决定,虽然由于形势突变未能实现,但是当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军大批涌向东江解放区,企图消灭东江纵队时,挺进粤北的仁化、南雄、始兴、和平、连平和江西省大余、全南、龙南、定南以及湖南省的汝城等县的部队完成了战略展开,开始了创建粤赣湘边根据地的斗争。
1945年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伟大胜利的一年。7月26日,中、苏、美、英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无条件投降。接着,朱德总司令命令侵华日军最高司令官冈村宁次向中国解放区抗日部队投降。命令在广东的日军向曾生将军投降。
9月9日,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在南京向中国政府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呈交投降书,中国抗日战争正式结束。
受中共中央的指示,东江纵队对拒绝向中共军队投降的日、伪军发动了进攻,至9月底,占领了东江两岸、粤汉路、广九路沿线、沿海地区的城镇60多个,此时东江纵队的总兵力已达11000余人。
据不完全统计,东江纵队在向日伪军进攻中,共歼伪军2个营、3个连和1个排,日军1个小队;共迫降伪军1个营、7个连,日军171人;缴获海岸炮4门、山炮1门、迫击炮4门、小钢炮3门等。
解放了惠阳、东莞、宝安、海丰县和港九广大地区。部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成为拥有1万1千多人的坚强的人民抗日武装。
先后建立了东莞大岭山、宝安阳台山、惠宝边坪山、江北罗浮山、北江东岸、惠东、海陆丰抗日根据地和港九、东江上游、清(远)英(德)边、始兴等抗日游击基地。
并在3万多平方公里的解放区里成立了路西行政督导处、路东行政委员会、惠东行政督导处、博罗县抗日民主政府、海丰县抗日民主政府、北江东岸抗日动员委员会等县级抗日民主政权。
据不完全统计,抗战八年中,东江纵队对日伪军作战1400余次,毙伤日伪军6000余人,俘虏、投诚3500余人,缴获各种枪6500余支、各种炮25门。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东江纵队有2500多名指战员英勇捐躯,烈士的鲜血染红了祖国南部的广大地区。
1944年7月5日,中共中央军委给东江纵队和琼崖纵队全体指战员电报指出:“你们在华南沦陷区组织和发展敌后抗日的人民军队和民主政权,至今已成为广东人民解放的旗帜,使我党在华南的影响和作用日益提高,并成为敌后三大战场之一。”
1945年5月朱德总司令在党的‘七大’所作的军事报告——《论解放区战场》中,将东江纵队与琼崖纵队与八路军、新四军相提并称为:“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这是对东江纵队以及琼崖纵队的历史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