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挺进中原
战略进攻前的准备
豫北战场硝烟未尽,邓小平便接到毛泽东关于举行战略进攻,兵出中原的电报。其实,毛泽东自全面战争爆发前夕向刘伯承、邓小平、薄一波、陈毅等提出《全局破裂后太行山东两区的战略计划》后,就一直在寻求外线出击,兵出中原的有利时机,并为此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1946 年 10 月,毛泽东指示刘伯承、邓小平,仍按同年 6 月作战计划
精神,准备以后以主力向中原出动,并特别强调,豫东一带是将来战略机动的转环枢纽,应加以扩大和巩固。当时豫皖苏地区处在徐州、开封之间,是个重要的战略区,又是将来刘邓大军外线出击,兵出中原的必经之地,所以中共中央决定,以冀鲁豫第六地委和华中第八地委所辖地区为基础,重建豫皖苏解放区。吴芝圃任区党委书记,张国华任军区司令员。11 月 6 日,邓小平在山东省哪城县董楼村接见吴芝圃和张国华, 向他们宣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豫皖苏解放区统一领导的决定,要他们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七纵队一部和豫东支队立即出发,越陇海路甫卞,以豫东为中心,重建和发展豫皖苏解放区。12 月 12 日,吴芝圃、张国华率部在豫东瞄县平岗一带与冀鲁豫第六军分区和华中第八军分区部队会师,宣布正式成立豫皖苏区党委和军区。1947 年 1 月,邓小平率部举行豫皖边战役时,豫皖苏军区部队密切配合,协同作战,解放了豫东皖北十几座县城和广大地区,巩固和扩大了豫皖苏解放区,为刘邓大军经豫皖苏向中原挺进提供了可靠的前进基地。1947 年 1 月 2 日、1 月 24
日,毛泽东连续两次电示刘邓,缩短内线作战时间,准备 5 月开始向中原出动,转变为外线作战。同时作好外线作战的一切准备工作,如弹药、新兵、干部、经费等。
5 月间,全国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解放军经过一年的艰苦作战,共
歼灭敌人正规军 97.5 个旅,连同地方团队共计 112 万人。敌人的兵力虽
在不断补充,但已由战争开始时的 430 万人下降到 373 万人,其中正规
军由 200 万降到 150 多万,且多陷于对交通线和重点据点的守备,能作战略机动的兵力已为数不多。与国民党军队相反,解放军的人力、物力得到了及时补充与发展,总兵力由战争开始时的 127 万人增加到 195 万
人,其中正规军由 61 万发展到 100 万人。更重要的是,除山东、陕北战场尚处在防御地位外,其它战场已先后转入战略反攻,取得了战争的局部主动权。毛泽东和中央军委根据整个战局的发展情况以及敌人南线的不利态势,决定不待敌人的进攻全部被粉碎和解放军的总兵力超过敌人,立即组织解放军主力转入成略进攻,实现外线出击,兵出中原的战略计划。
5 月 4 日,毛泽东以中央军委名义电告刘怕承、邓小平、陈毅、粟裕, 对整个南线的战略进攻作了通盘部署,指出,刘邓、陈粟两军任务是协力击破顾视同系统,刘邓军于 6 月 1 日后,独立经冀鲁豫出中原,以豫皖苏边区及冀鲁豫边区为根据地,以长江以北,黄河以南,潼关、南阳之线以东,津浦路以西为机动地区,或打郑汉、或打汴徐,或打伏牛山, 或打大别山,均可因时制宜,往来机动,并与陈粟密切配合。”5 月 8
日,毛泽东再次电示刘邓:“仍按中央 5 月 4 日电,争取于 6 月 1 日前休整完毕,6 月 10 日前渡河,向冀鲁豫区与豫皖苏区之敌进击,第二步向中原进击。”同时电告陈毅、粟裕,“在 6 月 10 日以前,应集结全力
寻求与创造歼敌机会,并准备于 6 月 10 日以后配合刘邓军大举出击。” 毛泽东的战略意图是,刘邓军渡过黄河,挺进中原,以调动山东和陕北敌人回援,彻底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将战争由解放区引向国民党统治区,使全国各战场转入战略进攻。
当时,刘邓正指挥部队进行豫北反攻作战,鉴于部队连续作战,已极度疲劳,刘邓向中央军委建议,休整一个时期后再渡河。6 月 3 日,中央军委回电,同意全军休整,渡河时间推迟至 6 月底。同时强调,主力南进须作长期打算,望作政治上、物质上的各种准备工作。
5 月中旬,豫北反攻作战还未结束,邓小平便披着一身硝烟尘土,从豫北前线匆匆赶到晋冀鲁豫中央局所在地冶陶,着手进行战略进攻的各项准备工作。
5 月 15 日,邓小平主持召开了晋冀鲁豫中央局会议,讨论转入战略进攻的具体问题。在这次会议上,邓小平、刘伯承、徐向前联名向中共中央建议,为了统一领导战略进攻后中原地区的党政军工作,成立中共中央中原局,由邓小平、刘伯承、李先念、张际春、郑位三、李雪峰、刘子久、陈少敏组成中原局常委,邓小平任中原局书记,郑位三、李先念、李雪峰任副书记。这一建议立即得到中央批准。6 月 13 日,中共中央任命徐向前为晋冀鲁豫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在刘邓率部挺进中原后, 和薄一波、滕代远等人共同主持晋冀鲁豫中央局和军区的工作。
离渡河南进的时间只有 1 个月了,而准备工作千头万绪,任务繁重。在督促检查各项工作时,邓小平着重抓了部队的政治思想
工作。他指示野战军政治部,要组织全军干部、战士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实行战略进攻的指示,学习 5 月 1 日新华社《全力准备大反攻》
的社论和毛泽东 5 月 3 日为新华社写的《蒋介石政府已处在全民的包围中》的评论。6 月 3 日,他授意政治部发出《目前形势与方针任务的报告大纲》,在干部战士中普遍进行形势与任务的教育,动员各级干部认清形势,明确战略进攻的意义和任务,提高争取胜利的信心。6 月 21 日, 邓小平在野战军直属队营以上干部大会上作了《关于解答时局与任务中几个问题的报告》,详细分析了解放战争的形势,深刻阐述了反攻的必要性。
邓小平在讲到反攻的时机问题时说: “党中央和毛主席说,反攻时机到来了。为什么?这是有根据的。
首先,是由于蒋介石反动集团面临着严重的军事危机,不能照旧统治下去。蒋介石在第一线集中了 220 多个旅,后备非常空虚,山东、陕北两个主要战场上不但打不出名堂来;而且还被我逐步歼灭,其他儿个战场上已经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蒋介石线不能保持住,点也不能保持住,所以不能不来一个重点防御。我们歼灭蒋军 90 个旅以上,战局没有理由不发生变化,事实上已经变化了。
党中央 2 月 1 日指示中写道,中国时局将要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这个新的阶段,即是全国性反帝反封建斗争发展到新的高潮的阶段,现在是它的前夜。蒋管区的伟大的人民运动发展起来了,学生运动、工人
运动、民众运动闹得轰轰烈烈,人民跑在我们前面去了,这与解放区的军事胜利,是打败蒋介石的两大力量,而解放区是领导力量。新的高潮, 很快到来,我们要领导这一高潮走向彻底胜利。如果我们不支持蒋管区的人民运动,而成为群众的尾巴,高潮就可能逐渐下降,就会影响革命的胜利。
从军事上看,敌人采取重点防御,我们是让蒋介石巩固他的统治区, 喘口气再来打我们,还是我们先去剥夺他的兵员、财力,扩大解放区, 来充实我们自己的力量,到底这两种办法哪一种好呢?这是很明白的摆着,蒋介石到处被动,好象两个人打架,只要再加一拳就能把对方打败, 你偏偏要歇一歇让他喘气,自然是不对的,这用之于革命会使革命失败, 要犯严重错误。”
对于一些干部、战士提出的反攻出去打不打大城市?能不能站住脚?有没有因难等疑问,邓小平一一给予明确的解答。他说:
“对城市好打就打,不好打就不打,你采取重点防御,我就占面, 有机会就占地方,地方占多了,人口增加了,兵员解决了,财经也解决了,反过来敌人就困难了,力量对比又要起新变化。道理就在这里。”
关于反攻出去能不能站住脚的问题,邓小平充满信心他讲道: “能,一定能够站住脚,但有一条,看我们三大任务①做得好不好。
客观条件是具备了的。我们首先在思想上下决心不向后看(回头看着晋冀鲁豫),讲战法,讲政策,把三大任务做好。蒋管区人民那样好,有什么理由站不住脚呢?如果三大任务有任何一条做不好,都是站不住脚的;三条任务做好了,不要多久就站住脚了,新区很快就会变成解放区。”
接着,邓小平分析了反攻后可能遇到的困难,他说: “困难有没有?一定有的。不能设想能象在解放区内线作战那样方
便,要设想更多的困难,餐把饭吃不上嘴等等都会有的,思想上必须充分准备。即使有困难,只要充分做好三大任务,这也是暂时的困难,而且影响不了站不站得住脚。当然,我们是要历尽辛苦,你们想一想,象我们中国这样大的国家,人口占全世界四分之一,要革命成功,不化辛苦是不行的。我们这一代的确是幸福的,光荣的,我们将要造成子子孙孙的幸福,即令牺牲,也是值得的。反攻确实辛苦,并且是持久性的, 争取得好,就快些,厌倦不应该,真正把革命干成功,辛苦是值得的。今天我们需得拿出英雄气概,拼命地于,前仆后继,英勇奋斗,一定可以干成功的。”
最后,邓小平号召全体指战员要立下反攻雄心,一心一意跟毛主席走。他说:“我们的反攻是有把握的、光荣的、正确的,我们一定能完成党给我们的任务,争取反攻的胜利。
邓小平的动员报告解决了一部分干部、战士思想上的疑问,提高了他们对反攻形势和外线作战的认识,鼓舞了他们的信心和斗志,他们纷纷表示,早日出征,打过黄河去,开辟新解放区,坚决为实现党中央的战略进攻方针而斗争。
关于渡河的准备工作,早在 1947 年 2 月就开始了。当时,鉴于黄河不久就要回归故道,邓小平指示冀鲁豫区党委成立了黄河河防指挥部,
① 三大任务即打仗;执行财经政策;执行群众工作与土地改革。
王化云任司令员,负责黄河南北交通和河防安全,同时加紧修复黄河大堤,在沿河各县设立船管所,征集民船,以备黄河归故后使用。3 月 15 日,国民党为阻止刘邓大军向南支援山东战场,强使黄河在花园口合拢回归故道,构成从风陵渡到济南约 1000 公里正面的黄河防线,刘邓大军要实现外线作战,挺进中原,必须首先突破国民党军的黄河防线。为此, 解放区军民开展了支援大军渡河的准备工作。3 月,冀鲁豫行署发出“封购各村大树用以造般”的紧急通知,同时责令冀鲁豫黄委会主任王化云和行署秘书长罗士高主持召开沿黄河各地专员、县长会议,部署建厂、造船、筹料、征船等工作。5 月,中央军委确定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突破黄河防线,南下作战,挺进中原的战略方针后,冀鲁豫解放区沿河各县加紧了造船、修路、训练水手、编组民工队、建立运输站等准备工作。到 6 月,共修理旧船 100 多只,造新船 54 只。这些般只少则可坐二三十
人,大则可乘 100 多人或五六辆汽车。为了隐蔽和安全,造好的船,有的伪装藏在村里,有的藏在地窖中,工程大的一些船坞,除了藏船之处外,还要挖若干条长 400 多米、深 3 米、宽 30 米 的引河。在造船、修
船的同时,冀鲁豫区党委根据邓小平的命令,组织了 8 万多民兵准备随
军参战,动员了 110 万武装民工组成支援供应线,此外,在沿河各县组
织了 1000 多船工和水手,专门进行驾驶帆船的训练,为大军渡河作好了准备。
渡河以前,加强和充实了部队。每个野战纵队平均补充了近 8000 名翻身农民和经过训练的解放战士,加强了主力部队的战斗力。此外,补充了足够的经费、弹药和装备。6 月 5 日,野战军司令部颁布“敌前渡河战术指导”,要求全军指战员开展渡河前的战术训练和技术训练。这个渡河战术指导,对渡河的准备,地形的选择,渡河的指挥,渡河中的通讯联络以及遇到紧急情况的处置等作了详细的规定,以保证全体指战员在渡河时行动一致,争取渡河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