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头镇誓师
1946 年 6 月 28 日,邓小平、刘伯承、薄一波等乘吉普车离开邯郸, 向磁县马头镇方向奔驰而去,准备参加在那里召开的第三、第六纵队自卫反击作战誓师动员大会。
夏天的清晨,阳光和煦,清新宜人,这对于连日来一直处在紧张繁忙的备战状态的人来说,是多么的轻松惬意。尽管这轻松的感觉只是短暂的,甚至是一瞬间的,但它也足以令人心满意足了。
一片浓荫遮盖的村庄,马头镇到了,这里距邯郸城只有十几里路。从远处望去,村头有一片郁郁葱葱的古松老柏,那里掩映着一座气势雄伟壮观的古丛台,当地的百姓们都晓得,这是战国时期赵武灵王为庆祝胜利,观看军事演习而专门修建的。邓小平把今天誓师大会的地点选在这里,可以说是独具匠心。
会场设在离古丛台不远的一片旷野里,在一片煤堆上,人们用木板临时搭建了一座检阅台,简陋而朴实,看不出任何精雕细凿的痕迹,与宏伟的古丛台形成鲜明的对照。检阅台的周围是一排排穿着灰色军装的战士,他们肩上的刺刀在阳光的照耀下门闪发光,耀眼夺目,在这一望无际的灰色的海洋的簇拥下,高高的检阅台显得更加庄严和神圣。
邓小平与第三、第六纵队的首长陈锡联、彭涛、王近山、杜义德一一握了手,便健步登上了检阅台。今天,邓小平显得格外精神,虽是大热的天,他却穿戴得整整齐齐。平素,他很注意自己的仪表、风度,尤其遇到象今天这样的隆重场合,更是一丝不苟。尽管他个头不高,也没有标准军人那槐梧的身材,然而,他那身整齐的装束,气度不几的言谈举止和严肃的表情却处处显示出一种气字轩昂、咸武潇洒的军人气质, 使人感到他才是一个真正的军人。
邓小平站在台中央那张铺着花线毯的桌子后面,目光扫视了一遍台下那一排排整齐的队伍,开始了他的动员报告:
“同志们,国民党已经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了!中原解放军主力已撤出宣化店①,分路向西突围,我们也要做好最后准备,随时投入战斗。”
空旷的田野里一片寂静,只有邓小平那宏亮、激昂、铿锵有力的声音在回荡:
“经过 8 年抗战,我们取得了胜利,人人都希望结束战争,家人团聚,安居乐业,建设家园。但蒋介石不顺从民意,不适应历史潮流,把战争强加在我们的头上,我们只有奉陪到底,用枪杆子打出和平来。” 邓小平停顿了一下,又接着说:“现在,蒋介石调集了 193 个师,约 160
多万人向解放区发动进攻,仅我们晋冀鲁豫解放区周围就有 28 个师,约
24.9 万人。敌人已经气势汹汹地向我们逼过来了,我们只有迎上去,消灭他们,才能保卫解放区,保卫我们的胜利果实。大战之前,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蒋介石发动的战争是非正义的,是违背人民意愿的,必须遭到人民的反对。而我们的自卫战争是正义的,是顺从民意的,必然得到人民的支持。所以,我们的装备和力量虽然暂时还不如蒋介石,但
① 中共中央中原局和中原军区所在地,在湖北省礼山县(今大悟县)。
我们一定能够打败他,一定能够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邓小平讲完了战争的形势和晋冀鲁豫解放军所担负的任务后,把话锋一转,向大家解释了在古丛台附近召开誓师大会的原因,而这正是许多指战员从一开始就感到困惑不解,急于想知道的问题。
“我们脚下的这块土地,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国土。这个古丛台是战国时期遗留下来的古迹,距今已有 2000 多年的历史了。”邓小平燥着那
口浓重的四川口音,抑扬顿挫地向大家讲述着 2000 多年前发生在这里的一段故事。
2500 年前,武灵王在赵国继位。当时的赵国国势衰弱,常受秦、齐等大国和匈奴、胡人等外族的欺侮和侵扰。由于赵国无力抵抗,常吃败仗。赵武灵王在率兵作战的过程中,发现胡人穿的衣服短小,骑马射箭极为方便,而自己的将士则宽袍长带,坐着笨重的战车,行动极其迟缓。他决心学习胡人,改革军队的服装,要将士们舍弃战车,学骑马射箭。他不顾朝野的反对,亲自骑马射箭。后来,赵国的军队果然一天天强大起来,并打了不少胜仗。赵武灵王十分得意,为了观看军事操演,庆祝胜利,他下令大兴土木,在这里修建了这座丛台。
邓小平用手指了指那座气势宏伟的古丛台说:“今天,我们把大家集中在这座古丛台前,目的就是要全体战士懂得胡服骑射的道理。我们的古人尚且知道要改革军事,以适应战争的需要,我们是共产党人,是人民的军队,更应懂得实施战略转变的重要意义。全面战争爆发后,形势变了,作战的对象也要变,我们面临的敌人是强大的,是用全新的美式装备武装起来的正规军,如果我们不彻底摒弃过去的分散游击的战术,不从思想上来一个战略转变,就不能对付新的战争。”
誓师大会结束后,邓小平、刘伯承和其他晋冀鲁豫军区的首长们一起检阅了部队。最后,邓小平来到即将出发的第六纵队前卫团,和战士们一一握手。看着眼前这些全副武装、精神抖擞的战士们,邓小平脸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经过几个月紧张的政治整训和军事大练兵,他的部队再也不是 10 个月前刚从大行山下来的“土八路”了,而是具有良好政治素质和军事素质,具备较高野战、攻坚能力,能适应大规模运动战的正规兵团,有了这支训练有素的部队,就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就能克服一切困难,完成党中央交给的艰巨任务,胜利实现毛泽东和中央军委的战略方针。他充满信心地鼓励战士们说:
“要记住,敌我斗争不仅是军事力量的竞赛,而且也是全副本领的斗争,不仅斗力,更主要是斗智。你们要做智勇双全的战士,党就靠着你们,在人民群众的支援下多打胜仗!”
出发前,邓小平对后方的工作作了全面的安排。6 月 27 日,他在邯郸主持召开了晋冀鲁豫中央局和晋冀鲁豫军区会议,部署了全区的军事力量:邓小平、刘伯承、张际春、李达等率领野战军第三、第六、第七 3 个纵队和冀鲁豫军区主力一部,执行豫东方向作战任务;陈赓、谢富治率第四纵队和大岳军区一部,执行晋南方向作战任务;腾代远、王宏坤、薄一波等负责军区工作,其任务是组织各军区武装,对付豫北平汉路及道清路的敌人,保证主力侧翼的安全,同时,开展群众性的游击战,配合野战军主力作战。
- 月 10 日,邓小平指示晋冀鲁豫中央局在邯郸召开了 4000 余人参加
的党政军干部大会,号召全区党员、干部树立必胜信心,配合主力部队, 粉碎蒋介石的进攻。
7 月 14 日,正式组成晋冀鲁豫野战军指挥部,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委,李达任参谋长,张际春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同一天,邓小平和刘伯承乘吉普车从邯郸出发,率指挥部开赴冀鲁豫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