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到新县

1948 年春节刚过,邓小平便与李先念、李达等一行由金寨翻山越岭, 来到新县。

新县,即经扶县。位于大别山北麓,四周群山环抱,主峰黄毛尖, 海拔 1000 多米,山间有谷地、盆地。该县森林资源丰富,主要有马尾松、黄山松、杉木、乌桕、油茶、栋类、毛竹、桂竹等。此外,盛产花生、茶叶、板栗、白果、猕猴桃等山货。

新县在鄂豫皖一带可谓久负盛名。过去,它是光山县的一部分,叫新集镇。1927 年到 1929 年,共产党在鄂豫皖地区领导了著名的黄麻起义、商城起义、六霍起义,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鄂豫皖三省交界的逃亡地主纷纷跑到新集,以此为据点,与根据地人民作对。1932 年 2 月, 红军攻克新集,此后,光山县苏维埃政府、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鄂豫皖省委、鄂豫皖省苏维埃政府等领导机关相继设千此地,新集成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和首府。1932 年 9 月,国民党军刘峙部攻占新集,刘峙以自己的号“经扶”为县名,在新集设立了经扶县,它包括光山南部地区和黄安、麻城北部的一小部分地区。

抗战时期,新四军第五师在大别山建立了豫鄂边抗日根据地,因考虑到与国民党的统战关系,一直沿用“经扶”县名。这次刘邓大军解放了经扶县城后,首先提出更改县名的问题。

两个月前,刘伯承率领后方指挥部和中原局机关向淮西转移时,途经光山县南向店。在这里,经扶县委书记穰明德向刘伯承汇报了县委各方面的工作,并提出了更改县名的问题。穰明德当时提了两个方案,一是叫“伯承县”,一是叫“新县”。刘伯承听了表示同意更改县名,但他说:“不要以人名作地名,还是叫新县好。”这样,新县的县名就定下来了。

1947 年 12 月 30 日,经扶县在陈店乡王湾召开了全县首次人民代表大会,这次大会正式通过了更改县名的决议,即将经扶县改为新县。

新县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自大革命以来,共产党在新县的活动就从未间断过,特别是刘名榜领导的罗礼经光中心县委和游击队,长期在新县一带坚持斗争,在群众中的影响颇为广泛。这里群众基础好, 党的影响大,人民对革命军队怀有深厚的感情。因此,刘邓大军解放新县后,在这一带开展工作一直很顺利,井取得了明显的成绩。邓小平在写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中,几次提到新县是大别山根据地工作开展得比较好的少数几个县之一。

对于新县的工作,邓小平一直很关心,井倾注了不少心血。在此之前,他曾两次到新县,亲自部署和指导各项工作。第一次到新县,邓小平帮助组建了新县县委和县政府,使新县的工作迅速全面地开展起来。那是新县刚解放不久的事情。当时,刘邓大军刚进入大别山,一切尚无基础,连吃饭都成问题。邓小平来到新县后,立即任命野战军民运部长穰明德为新县县委书记,任命刘名榜为新县县长,井派了一批得力干部, 希望他们在最短的时间里发动群众,建立政权,打开新县工作局面,井通过新县工作的开展,迅速沟通刘邓大军与当地群众的联系,建立巩固的根据地。

新县的干部果然不负邓小平的重托,他们一到新县,便立即深入群众,积极宣传党的政策,打击上顽,保护群众利益,培养积极分子,很快巩固了政权,打开了斗争局面。使新县成为大别山根据地的中心区之一。

第二次到新县,邓小平帮助建立了鄂豫第二地委、专署和军分区, 使新县和二地委的工作进一步深入发展。

1947 年 12 月下旬,大别山的反“围剿”斗争即将取得胜利,邓小平部署完了前方的作战,便与李先念、李达、段君毅来到新县。他们一行沿着山间小路向西走去,行至泅店区一个村庄时,突然从四面八方杀出一股武装,一接触,原来是县委书记稼明德正带着部队在泗店区剿匪, 他得到情报说东边来了一股“敌人”,便立即命令部队设下埋伏,投入战斗。

邓小平一见穰明德,便开玩笑地说:“穰明德,你这个小圈子可顽固了,竟然把我们当俘虏给捉来了。”

邓小平详细询问了新县县委和县政府开展工作的情况,他一边听汇报,一边不住地点头,并对某些具体工作作了指示。

这时,新县已划归鄂豫二地委领导,由于前一段敌情严重,鄂豫区党委和军区一直忙于搞坚壁清野,粉碎敌人的围攻和扫荡,所以,二地委、专署、军分区一直没有成立。邓小平这次到新县,除了听取县委工作汇报,了解一些基层工作情况外,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帮助二地委建立健全领导班子,进一步发挥各级党组织在创建、巩固根据地过程中的领导作用。他亲自任命穰明德为二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刘名榜为专署专员,熊作芳为军分区司令员,詹士山为副司令员,彭晓林为副专员, 马一鸣为组织部长,王黎之为宣传部长。此外,任命王光力为新县县委书记,邱进敏为县长。这样,二地委、二专署、二军分区领导班子就算正式成立了,机关就设在新县。

这次是邓小平第三次到新县,当他看到在他离开新县的这段时间里,二地委领导班子成员已经全部配齐,工作进一步深入地开展,各项工作纳入正轨,分区部队发展了,队伍壮大到 3 个团,还搞了一部电台, 加强了对外通讯联络。他十分高兴,与华北老解放区相比,尽管这里的工作条件很差,斗争环境很艰苦,群众觉悟也不如老区,各方面困难还很不少。但经过半年的艰苦斗争,反复拉锯,总算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的艰难险阻,根据地正在一天天地发展和扩大, 总算有了今天这样一个初步稳定的局面。不久,它就可以象老区那样, 由创建阶段,进入巩固发展阶段,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更大的贡献。

邓小平十分清楚,解放军在大别山的斗争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敌人对根据地的“围剿”虽然遭到了失败,但他们并不甘心,还会卷上重来,特别是,将来解放军主力转出大别山后,敌人一定会肆机报复, 再次与解放军争夺大别山。所以,坚持大别山的斗争还在继续,困难还会存在。这次,他到新县来,就是要全体干部了解全国斗争形势,进一步在思想上树立坚持大别山斗争的信心,对即将到来的严重局面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为主力部队转出大别山作宽大机动创造条件。

在新县,邓小平召集鄂豫二地委全体干部会议,在会上,他作了关于全国形势和大别山形势的报告。

邓小平首先讲了反攻以后所取得的胜利,他说:

究竟我们反攻取得多大胜利?毛主席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报告中指出,自反攻以来,歼灭了敌人 69 万,这数字一点也不夸大。加

上 12 月歼灭敌人 11 万,总计 80 万,超过自卫战争第一年的战果。这里

面有我们歼灭的 11 万。我们自进到大别山以后,9 月至 12 月,我们并未

大打,也打掉了敌人 5 个旅,歼敌 5 万,比自卫战争第一年战果大。中

央分配作战任务,第二年再消灭敌人 96 个旅,每月分配我们两个旅,我们算是完成了任务。陈粟、陈谢、东北的战果就更大了。

更重要的是我们前进了一千里,创造了三大解放区,都已展开了工作,人口多了 4500 万,建立了各级政权及军区组织。大别山敌情最严重, 而我们不仅战略展开了,而且战术也展开了,到处有我们的工作。我们已经在新解放区站住了脚,我们不会走,是已经明确了,这就是敌人也看得清楚。二陈(陈毅、陈康)的情况比我们更松些。我们最后展开的江汉、桐柏两个区,因接受了我们的经验,已顺利地展开了。

第一年我们在内线打,对我们很方便,但如果继续在解放区打,便上了蒋介石的当,这样我们便来了个跃进,打破了蒋介石把战争放在解放区内打,摧毁解放区,使我们不能持久的毒计,实现了我们的计划, 剥夺了蒋介石 4500 万人口,这对蒋介石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蒋原计划在

河南征兵 11 万),如果再跃进 1000 里,便到了广东、福建,再一个 600 里便到了海边。

邓小平继而分析了全国的战局:

由于我们的跃进,使蒋介石征兵 100 万的计划只完成 50%,逃兵便有 30—70%,现在靠拉夫来凑数。这等于消灭了他 100 万,形势不能不起变化。这就是敌人彻底地输了,我们胜利了,而这一反攻胜利,正在发展。

在东北,迫使敌人缩在狭小的地区,我们增加了 700 万人口,军队

增加了 6 倍,装备很好,在数量质量上都超过了敌人,敌人不但关外部队不能应付,还在从关内调(二十四军、五十四军也被消灭一部,五十四军还未来大别山,这次也被调到东北)。我们队伍都进了长春、沈阳城内。东北发言人已公开宣布,今年要进关。

晋察冀在收复石家庄以后,形势大大地变了,新的胜利消息就要传来。

在山东,敌人只有 3 个机动部队,我们负担很轻,已恢复敌人重点进攻以前的状态。

苏北是我们反攻出来之后才建立的新部队,现已能歼敌 8000 人,保持市镇 3/4,乡村 8/10,城 2 座,这一新起的部队,战斗力很强。

陕北我们在训练、休整,有 27 座城,延安以北到榆林已完全归我们。

关中,人口、面积增加 1 倍,敌军占 8 座孤城。敌人只有 11 个旅,比过

去重点进攻时弱得多(敌重点进攻时 34 个旅),现已转入反攻,消灭胡宗南是有把握的。

现在,战略上我们是继续胜利,而敌人后退一千里转入防御。过去敌人是面的防御,现在已转到线的防御,更发展到重点防御(东北)。晋察冀、冀东是线的防御,平汉以南只是点的防御,陕北完全是点的防御,晋冀鲁豫完全是点的防御,而且点也不多了,鲁西南也是点,豫皖

苏敌人只有五师、五十五师,兵很少,也是点。邓小平在揭示敌人战略上的弱点时说:

蒋介石最怕“线线切断,点点包围”。我们打下石家庄、运城这两个战略据点,给敌人震动很大,使敌人看到点的防御也发生恐慌了。在东北已经不敢以一个师防御一个城,我们一个攻势,敌人以 20 来个师应付。敌人本可以放弃一些点,但破了产的地主,放不下架子,这对我们很有利。

敌人过去是黄河战略,想把我们赶到黄河以北,现在则是长江—— 汉水战略。蒋介石唯恐我们过江,他们内部估计,只要我们一过江,蒋介石便完了(所谓完了,不是不打,而是缩到一个角挣扎)。蒋介石现在的人力来源只有靠湖南,其他各省都没有完成计划。两广因游击战争开展,不能征兵;云南、贵州也征不了多少;四川已出兵 450 万,再搜刮也不多了。如果我们再下长江,打下湘鄂赣,则蒋介石一点办法也没有。钱可向美国要,人却不行。我们一过长江便胜利了。蒋想在最后无办法时,退到云、贵、川打,这叫作马歇尔计划。我们如过了汉水便到了四川,马歇尔计划就会破产,蒋介石就断了退路。蒋要把战争扭到长江、汉水以北打这个战略是积极防御——攻势防御。如说过去蒋还有进攻性,现在则丝毫没有,敌人对大别山的进攻,是战役性的。

了解反攻意义之大,就在使敌人改变了战略,这便是我们的胜利。邓小平接着分析了大别山敌人兵力变化情况,说:

去年上半年,蒋介石向我山东、陕北重点进攻,共计 100 个旅(陕

北我们只 3 万,打退了敌人 30 万兵力的进攻),这一次只有对我们大别

山来一次进攻,而且只有 33 个旅,但二陈(陈毅、陈赓)一打,从大别

山抽走了十几个旅,现在我们区只有敌人 20 个旅,比刚到的时候还少 3 个旅。

半年前 100 个旅,现在拼命不过凑了 33 个旅,而一击也垮了。过去是扭着干,我们如何打它却不散,现在不行了。

根据这种形势,邓小平最后得出两点结论:(一)基本的——敌人是防御的;(二)敌人是攻势防御,以进攻达到防御。他说,这叫作垂死挣扎。垂死是基本的,不看到这一点,便不了解反攻胜利,挣扎是另一方面,不看到这一点,会松懈、麻痹、丧失斗志!

小小的会场挤得满满的,几十个坚持大别山斗争的干部被邓小平那深刻、精辟的分析紧紧地吸引住了。过去,他们只看到敌人 33 个旅对大别山的猖狂进攻,只看到敌众我寡、力量薄弱的不利条件,所以感到形势紧张,困难重重,听了邓小平的报告,他们的视野一下子由大别山扩展到了全国。他们了解到,敌人的进攻虽然气势汹汹,但那只是防御性的进攻,是临死前的狂吠;我们的面前虽然仍有不少困难,但等待我们的是胜利和希望。

窗外,寒风呼啸,屋内篝火熊熊。邓小平的报告激励着房间每一个人,使他们的注意力早已冲越这昏暗的小屋和寒冷多雪的大别山,转到了中原和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