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是全县党的领导核心”

1947 年的冬天,大别山已经下了好几场雪,寒风呼啸,卷走了残留在树梢上的枯枝萎叶,大雪纷飞,覆盖了数百里巍峨的群峰。漫山遍野的马尾松,在朔风严寒的袭击下,依然挺拔,做立于绝壁险峰之上,在银装素裹中显得更加苍劲、碧绿、郁郁葱葱。

白雪皑皑、蜿蜒崎岖的山路上,邓小平穿着那件自己缝制的灰色棉军衣,和率先念、孪达,还有鄂豫区党委书记段君毅等一行,疾步向东走去。他边走边与李先念他们交谈着什么,偶而,也停下脚步歇歇气, 欣赏一下眼前这壮观的大自然的景色。

经过近一个月的反“围剿”斗争,敌人对大别山的围攻不断受挫, 解放军将要取得大别山斗争的又一个回合的胜利。在这坚持大别山斗争最艰苦、最困难的岁月里,邓小平率领前方指挥部,日日夜夜翻山越岭, 转战在崇山峻岭中。现在,他和战士们克服了所有的困难,咬紧牙关, 终于挺过来了,就象远处那些昂首挺立在峭壁上的劲松一样,经受住了严寒的考验,在险境和因难面前,变得更加坚强,更加百拆不挠。

在艰苦的反“围剿”斗争中,解放军在各级党组织和地方武装的有力配合下,又从敌人的手中夺回一部分县城和一些根据地。由于外线作战的胜利,敌人的一部分主力调出大别山,大别山的形势同渐缓和,地方工作重又蓬勃开展起来。经过这次反“围剿,斗争,邓小平确信,解放军在大别山已经站稳了脚跟。但是,从全局来看,大别山根据地还有相当一部分不十分巩固,不少地方仍处在敌我拉锯的游击状态,政权不稳,工作粗糙、不深入。邓小平在写给毛泽东的报告中详细分析了大别山根据地的这种情况,他说:“现我工作分布地区不下六百万人,但均不巩固,还是游击状态。几月来都初步分了浮财(地主隐藏的东西仍属大部),已分田的约八九十万人,但都很粗糙,分假田的一定不少,全区象样的根:据地只经扶、岳西、礼山之大部,其他各地都有一块或几块较好的区域。但是插花形的急待连成一片,而敌人则有计划的分割我之 联系,按地形条件,我如能控制经扶、商城、立煌、霍丘、岳西、英山、罗田、麻城、黄安 9 县全部,才算有了真正的根据地,此为我今后斗争的第一步目标。”①

前一个时期,由于敌人围攻大别山,邓小平一直忙于指挥军 事, 无暇具体指导地方工作。现在,形势有所缓和,他准备抽出一 段时间, 亲自到鄂豫区的儿个县去看看,检查一下这里的政权建设、土地改革和群众工作情况,以掌握和了解最准确可靠的材料。他认为,开辟根据地要靠军队,靠军事占领,而巩固根据地则必须靠地方政权和党的基层组织,靠人民群众的支援。在各级政权中,县委的作用尤为重要,它是全县党的领导核心,是带领群众与敌人进行斗争、从事各项建设的战斗堡垒,是一切工作的基础,是联系党与群众的桥梁。县委的工作做好了, 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就能通过他们顺利地、迅速地贯彻到群众中去,根据地的巩固和建设就有了保证。而根据地巩固了,主力部队才可以无后顾之忧,放心地调

① 《邓小平致毛主席电》,1948 年 1 月 15 同·

出去打大仗。

12 月下旬,邓小平在鄂豫区党委书记段君毅的陪同下,已经检查了几个县的工作。现在,丐由商城往金寨县去。

金寨县位于大别山的腹心地区,山大林密,地域辽阔,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老根据地。1929 年 5 月 6 日,鄂豫皖地区党组织在这里领导农民举行了著名的“立夏节起义”(亦称商城起义)。几天后, 各路起义队伍会师斑竹园,宣告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二师。不久,第三十二师与鄂豫皖地区的其它几支红军合编为红四方面军。所以,金寨县是红四方面军的发源地之一。红四方面军主力撤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后,国民党五虎将之一卫立煌率部攻占了金寨县,他为了炫耀自己的功绩,以自己的名字立煌为县名,将金寨县改为立煌县。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于 9 月 2 日解放了立煌县城,并成立了中共立煌县委和县政府。县委开始工作的第一件事就是更改县名,恢复金寨县原来的历史面目。当时的县长白涛曾亲自撰文,以通俗易懂的五言绝句,书写了《金寨县民主政府布告入向全县人民宣布,将立煌县改为金寨县。他写道:

查我金寨县,大别山中心, 革命根据地,中外有威名。立煌本战犯,不应留臭名, 改名金寨县,历史面目真。

金寨县是鄂豫一地委的重点县,这时的县委书记是张延积,县长是

王相卿,县委机关驻在南溪的余富山。

12 月下旬的一天,邓小平、李先念、段君毅一行来到金寨县漆店区

下楼房村,这里离余富山有 40 里路。邓小平一面派人去通知张延积等人来这儿汇报工作,一面和李先念、李达、段君毅到外面雪地上捡了一些松枝,准备开会时烤火用。

这时,中共中央在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召开了会议,毛泽东在会上作了《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党中央指出,这个报告是整个打倒蒋介石反动统治集团,建立新民主主义中国时期内,在政治、军事、经济方面带纲领性的文件,要求全党、全军进行深入学习,井在实践中严格遵照实施。刚好,这天晚上的新华社广播电台将全文广播这一报告。邓小平特意把金寨县委的负责人叫来一起听听,以了解党中央新的方针和政策,指导下一步的工作。

当张延积、王相卿等人赶到下楼房村时,天已黑了。邓小平正在专心致致地调整着收音机的频率,李先念、李达、段君毅等人围坐在一堆松枝旁,屋子很矮,窗子很小,屋里点燃了两支松油灯,但光线仍然很暗。

“来来,你们来得正是时候,先坐下烤烤火,听听新华社重要广播, 听完之后再汇报工作。”段君毅见张延积等人进来,忙起身打招呼。

当时,中共中央已在太行山上设立了新华社广播电台,以便迅速向各解放区传递党中央的声音,了解全国斗争形势。但由于大别山远离老区,斗争条件艰苦,敌人不断地进攻、围剿、扫荡,所以,直到现在, 很多干部还从未听到过新华社的广播。当段君毅招呼大家坐下听广播时,他们还真感到有些新奇呢。

不一会儿,新华社的广播开始了,那声音刚劲、浑厚、有力,字字句句凝聚着坚无不摧的力量,它越过千山万水,冲破风雪严寒,在大别山这间昏暗、矮小的草屋里回荡:

“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即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打退了美国走狗蒋介石的数百万反动军队的进攻,并使自己转入了进攻。⋯⋯

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在中国这一块土地上扭转了美国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蒋介石匪帮的反革命车轮,使之走向覆灭的道路,推进了自已的革命车轮,使之走向胜利的道路。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20 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①

这激昂、豪迈、振奋人心的声音,象眼前这堆闪烁、跳跃的松明一样,温暖着房间里每一个人的心。

邓小平坐在火堆旁,两手不停地拨弄着松枝,眼睛却一直注视着那小小的收音机。火光映红了他的面庞,看得出来,他比南下出征时瘦多了。一连几个月在穷山恶水中打仗、生活,日日夜夜为重建大别山根据地而过度操劳,他两颊的颧骨更高了,眼窝深陷,那双深邃而炯炯有神的眼睛显得略有些疲倦。

新华社的广播结束了,邓小平搓了搓手兴奋地对大家说:“毛泽东同志的重要报告,大家都听清楚了吧,我们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已达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我们已由战略防御转入了战略进攻,只要我们继续努力奋斗,黑暗即将过去,曙光就在前头,革命的胜利就会很快到来!”接着,邓小平让同志们汇报进大别山几个月来,在发动群众、剿匪

反霸、土地改革和政权建设方面的工作。

因为金寨县委的几个同志都是第一次见邓小平,所以说话十分拘谨。邓小平见状笑笑,随和他说:

“找你们来是随便聊聊,谈谈工作情况,不要拘谨,做了些什么工作,就谈什么嘛。”说着,他把头转向张延积:“干部和群众的情绪怎么样?”

“干部情绪很高,对坚持大别山斗争很有信心,除工作外,他们还帮助老乡搞生产,给红军家属打柴、挑水,群众很拥护我们,说我们象当年的红军。这里是老区,群众基础好,对创建解放区十分有利。”张延积谈起工作,便忘记了拘束,一口气说了一大堆。

邓小平听了十分满意,说:“那好嘛,你们要充分利用这里的有利条件,坚持大别山斗争。党中央和毛主席命令我们千里跃进大别山,就是要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把战争打到国民党统治区域内,在外线更多地消灭敌人,取得战争的主动权。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决策,我们每一个指战员和干部,都要认清形势,认清我们坚持大别山斗争的伟大意义和光荣任务。”

从张延积等人的汇报中,邓小平知道,金寨全县已建立了 11 个区、乡政权,而且在打击土顽,发动。群众,分浮财,分田等项工作中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在,群众对解放军开始信任,井在一定程度上能主

① 《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 1139—1140 页。

动配合与支持我们的工作。如在这次敌人的全面“围剿”中,一天,金寨县委的几个同志被敌人包围,突围不成便隐藏到一个老乡家。当敌人搜查到这家时,那个老乡死也不肯说出来,后来全村人还出面主动担保。敌人无可奈何,恼羞成怒,一气之下放火烧了这老乡家的房子。

邓小平听了高兴他说:“嗬!看来你们这里的工作做得还不错嘛! 你们已经开始在群众中扎下根子了。”他又说:“我们能不能在大别山站住脚,会不会被敌人赶出去,决定的一环便是团结群众,发动群众的工作做得深入不深入。你们都是搞这方面工作的,你们的一举一动,都象一面镜子,群众就是透过你们来认识我们党、我们军队的。因此,你们要时时刻刻联系群众。”

当邓小平了解到金寨县的干部来自各个方面,组织还不够统一,工作还不太协调时,他严肃他说:“县委是全县党的领导核心,应当有魄力统一组织各方面的力量,搞好工作,坚决不允许有各自为政的现象。在当前斗争比较艰苦,形势比较复杂的情况下,同志们务必要注意这个问题,这是你们能否坚持大别山斗争并取得最后胜利的根本问题。”

在此后的岁月里,邓小平提出的“县委是全县党的领导核心”这句话,把金寨县来自各个方面的干部凝聚到了一起,真正发挥了县委在巩固、建设根据地中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

到金寨不久,邓小平亲自帮助一个老乡找到了他丢失多日的牲口。那是几天前发生在商城的一件事。那天,邓小平住在商城南乡黑河村一个老乡家。闲聊中,听老乡说,前一天,解放军在湾子里打上匪,把他的牛牵走了。邓小平详细询问了情况,原来,老乡的牛是让土匪抢走的, 解放军来剿匪时,上匪扔下牛逃跑了,解放军则把牛当战利品牵走了。邓小平当即答应老乡,一定帮他调查、寻找。

离开商城,邓小平一行翻过九峰尖大山,进入金寨县,宿营时遇到了金寨县的一个工作组,一打听,恰巧就是他们前一天在黑河村剿匪, 并且确实牵了一头牛。邓小平命令他们立即把牛送还老乡,并对他们说:

“你们怎么不动脑筋想想,土匪的牛是从哪里来的?老乡丢了牛, 他能不急?这就是群众观点问题,一切行动都要以维护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在新区工作,尤其应注意遵守群众纪律。”

后来,当邓小平得知工作组已把牛送还老乡并向他道歉时,满意他说:“这样就好,不要认为这是件小事。严守纪律,执行政策,关心群众,这关系到我们能否在大别山生根立足的大事。记住,这是个教训。”

在金寨的这段日子,邓小平一直住在下楼房村那所地主的大院里。地主早已逃跑了,留下了这幢空荡荡的宅子。山区的地主没有华北平原那些“搂半县”、“圈半县”的大地主神气威风,有个几十亩地,造几间稍好一点的房子就已很惹眼了。

房子前面有条弯弯曲曲的小河,房子正造在这小河的弯处。站在河边,向远处眺望,林海雪原,一片白茫茫的景象。山林在沉睡,四周寂静无声,只有眼前这条通往远方的小河,日夜不停地哗哗流水,仿佛在向人们说:春天就要来临了。

就在这小河边上那幢房子里,邓小平渡过了来大别山的第一个除夕,也是最后一个除夕。

山里过年不比城市热闹,何况眼前正在打仗,一些群众携家带口躲

到了山上,使本来就没有几户人家的小山寨显得更加冷冷清清,连一些生活必需品都无处购买,更不要说置办年货了。上午,县委书记张延积领着一些人来给邓小平、李先念、李达等拜年,顺便带来些年货,如羊肉、鸡、花生什么的。张延积已从其 他同志那里了解到,邓政委一向严于律己,从不收受老百姓的礼物,也决不允许身边的工作人员以任何借口收留群众的东西。但考 虑到今天是除夕,首长总要改善一下生活吧,所以,硬着头皮送来了。

谁知,邓小平照例不肯收下,当他听说年货是群众慰问的,更 加不高兴,严肃他说:

“接受群众的慰问品也要分个时间、地点嘛,这里是新区,人民 群众生活很昔,我们不能再给他们添麻烦。赶快把这些东西全部退还群众, 要让群众过个好年。”

年货是退回去了,可除夕还得过。邓小平坐在那堆烧得正旺的松柴旁,一边拿书本煽火,一边对站在一旁的卫士长说。

“看看还有些什么吃的,拿出来大家一起吃嘛。” “只有几个麦饼,又冷又硬,还有一些枣子。”卫士长正在为首长

们没有一顿象样的夜宵而犯愁呢。

邓小平一听立刻来了劲:“那好嘛,快拿来吃。麦饼烤烤,红枣当菜,蛮好的一顿大年夜饭嘛!”

他一边吃红枣,一边自己烤着又黑又硬的麦饼: “嗯,蛮好吃,这比我当年穿越大沙漠那时的日子好过多喽!”邓

小平一向不爱谈论自己,平日里由于工作繁忙,更难得与大家闲话聊天。这会儿听他这么说,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转向了他。

邓小平是四川省广安县牌坊村人。16 岁那年,漂洋过海,赴法国勤工俭学。在法国,他因从事革命活动、传播马克思主义受到法国警方通缉,被迫由法转赴苏联,先后考进莫斯科东方大学和中山大学。1926 年5 月,冯玉样到苏联,要求中共派一批中共党员到西北军帮助工作,在选

派出来的 20 多人中,有 3 个人负责打前站,邓小平是其中的一个,这年,

他才 23 岁。

从莫斯科到内蒙,途经乌兰巴托和大沙漠,路途遥远,交通很不方便。邓小平一行乘坐一辆破旧的运军火的汽车,一连数日在朔风呼啸、尘埃蔽天的漫漫沙漠中艰难地爬行。凛冽的寒风卷起一阵阵尘沙,向他们扑面而来,他们一个个冻得蟋缩成一团,紧闭着双眼,只有到了宿营地,才能在帐篷里互相依偎在一起取取暖,吃点烤羊肉充饥。

事隔 20 多年,邓小平对当年穿越大沙漠的旅行仍记忆犹新。他说, 眼下,坚持大别山的斗争和生活是很艰苦,但这比他在沙漠中忍饥挨冻的情景要好过多了。特别是经过前一段艰难曲折的斗争之后,大别山这漫长、寒冷的冬天即将过去,而春天就要来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