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徐蚌作战

淮海战场位于江苏、安徽、山东、河南 4 省交界地区,东起海州, 西止商丘,北起临城,南达淮河,地域辽阔,村落稠密,津浦、陇海两条铁路纵横交错,公路四通八达,有利于大兵团作战。徐州位居淮海战场的中心,它是南京的屏障,系关京沪和江南的安危。因此,徐州的得失,关系重大,失去徐州,就等于失去了整个长江以北的地区。

郑州、开封解放后,蒋介石派国民党陆军参谋总长顾祝同到徐州, 与刘峙重新调整了淮海地区的兵力部署:孙元良的第十六兵团由商丘转移到蒙城地区,保障津浦路徐蚌段西侧的安全;邱清泉的第二兵团在砀山、永城地区集结待机;刘汝明所辖的第四绥区部队由商丘移至临淮关; 李弥的第十三兵团由碾庄圩、炮车段向灵壁、泅县地区转移,担任机动任务;黄百韬的第七兵团由新安镇移至运河以西集结;冯治安的第三绥区部队放弃临城、枣庄,退守韩庄、台儿庄段运河及其以南地区:周■ 的第一绥区部队驻守淮阴、扬州线;李延年指挥新组织的第六兵团防守蚌埠;另调白崇禧集团的黄维兵团由确山地区开早阳、太和集结,参加徐蚌间作战。

这时,邓小平、陈毅率领中原野战军主力已东进至商丘东南地区, 正向毫州、涡阳、永城地区集结。华东野战军经过紧张地筹划,也完成了发动淮海战役的一切准备工作。11 月 1 日,中央军委根据粟裕的建议, 同意整个战役由邓小平、陈毅统一指挥。

根据中央军委确定的淮海战役第一阶段作战任务是围歼黄百韬兵团,华东、中原野战军分别制定了第一阶段的作战部署:

华东野战军 8 个纵队担任围歼位于新安镇地区的黄百韬兵团的任

务,另以 3 个纵队围歼邳县、官湖、炮车、运河车站地区之敌,控制运

河以东地区,阻击李弥兵团东援,以 3 个纵队出临城、台儿庄、贾汪, 自徐州以北、以东进逼徐州,切断陇海路,阻击徐州之敌东援。

中原野战军的任务是配合华东野战军作战,首先歼灭位于商丘地区的第四绥靖区部队,钳制邱清泉兵团,然后直出徐蚌线,切断徐蚌线联系,从西、南面威胁徐州,并阻击可能由蚌埠北援之敌。另以刘怕承指挥的第二、第六纵队和陕南军区部队侧击和尾击由确山东进的黄维兵团,迟滞其前进。

1948 年 11 月 6 日,华东、中原野战军按预定计划发起淮海战役,至

  1. 日,华东野战军将黄百韬兵团主力合围在碾庄圩地区。为了配合华野作战,邓小平、陈毅指挥中野第一、第三、第四纵队和华野第三、两广纵队以及冀鲁豫军区部队举行沛(开封)徐段作战,以歼第四绥靖区部队,吸引邱清泉兵团西援。7 日,中野向第四绥靖区敌人主力发起进攻, 但该敌已先期向蚌埠方向撤退,中野一纵和华野三纵在张公店地区歼其第一八一师 5000 余人。8 日,第四纵队沿陇海路东进,解放硕山,进逼徐州。中野主力、华野第三、两广纵队在控制了郑州至黄口段 300 公里铁路后,即转入徐蚌线作战。

攻取宿县,切断律浦路徐蚌间联系,是淮海战役中一着举足轻重的妙棋。当时,徐州以北已为华野占领,以西郑州、开封、商丘为中野解放,围歼黄百韬的战斗开始后,徐州以东也为华野所控制,唯有徐州以

南尚为敌人占领。蒋介石以重兵守徐州,他唯一的补给线和退路是津浦路,只要解放军攻克宿县,控制徐蚌段,就切断了敌人的补给线,阻绝了徐州之敌的退路。

郑州解放后,邓小平和陈毅曾两次向中央军委提出主力东进后的 3 个方案,其中都有一个方案是切断徐蚌线。

在豫西坐阵指挥的刘伯承分析了淮海战场的敌情后,也于 11 月 3 日向中央军委和正在淮海前线指挥作战的陈毅和邓小平提出了切断徐蚌线作战的建议。他说,敌人重兵守徐州,其补给线仅一律浦路,怕我截断, 所以要孙元良兵团到宿县,要邱清泉、刘汝明两兵团南下。因此,陈邓主力力求首先截断徐、宿间铁路,造成隔断孙兵团,会攻徐州的态势。这样,不仅孙兵团可能北援,便于我们在运动中给以歼击,邱兵团也可能被迫南顾,减轻东面华野的压力。

战局的发展正如刘、陈、邓所预料:华野围歼黄百韬兵团的战役打响后,徐州东线战场吃紧,蒋介石急忙采取救援措施,将孙元良兵团从宿县调徐州,命令邱清泉和李弥兵团增援黄百韬兵团,而且有放弃徐州的迹象。

11 月 9 日,中央军委电示陈毅、邓小平: “徐州敌有退却模样,你们按照敌要总退却的估计,迅速部署截断

敌退路,以利围歼,是正确的。” 11 月 10 日,中央军委又来电:

“你们务须不顾一切,集中 4 个纵队,全力攻取宿县,歼灭孙元良兵团等部,切断徐蚌路,断敌退路,愈快愈好,至盼至盼。”在永城中原野战军司令部,邓小平和陈毅连夜制定了徐蚌线作战方案。

11 月 10 日,刘伯承从豫西赶到毫县,与邓小平、陈毅会合,并一起研究了攻取宿县,截断徐蚌线的具体方案。

当天,刘、陈、邓下达徐蚌线作战命令:中野第四纵队,在华野第三纵队、两广纵队协同下,分别从宿县以北沿洋浦线北向徐州方向攻击前进,以钳制邱清泉、李弥、孙元良兵团东援黄百韬兵团;中野第三纵队和第九纵队之第八十团,攻夺宿县城;第九纵队和豫皖苏军区独立旅及第三军分区部队占领固镇,向蚌埠方向推进,阻击可能北援的李延年兵团;第一纵队位于宿县西北地区待命。在向参战部队作战前动员时, 邓小平指出:

“这次我们中原野战军 4 个纵队扑向津浦线,夺取宿县,控制徐州、蚌埠段,对直接配合华东野战军歼灭黄百韬兵团,防止徐州敌人主力南逃,都有重大意义。特别是对由平汉线确山地区东进急援徐州之敌黄维兵团,由于我军占领了宿县城,控制了徐蚌段,也就有了围歼它的战场, 而且可以腾出手来,胜利发展淮海战役。”

位于津浦线徐蚌间的宿县,是一座古城,环城有宽约 20 米,水深没项的护城河,坚实高厚的城墙上及各桥头、街口、要隘都修筑有大批坚固的工事。十几辆装甲车在铁路上日夜不停地巡逻,保护着一列列北弛而去的军用列车,公路上,各个交通要口塞满了装载着各种物资的军用车辆。徐州东线战场吃紧以后,南部的这条补给线对徐州敌人就越来越重要。当时,守备宿县的敌人有:第二十五军第一四八师、交警第十六总队、第二总队之第三大队、陆军第六支队、装甲第七营,约 1.3 万人。

这些部队装备好,战斗力强,其中交警总队为军统系统部队,成员均受过良好训练,是守备宿县的主要力量。

11 月 12 日,刘、陈、邓指挥中野主力和华野三纵、两广纵队分别转入徐蚌线作战。13 日拂晓前,中野三纵、九纵一部完成了对宿县城敌人的四面包围。中野四纵、华野三纵及两广纵队按预定计划攻击徐州至宿县段敌人,在夹沟地区追歼由宿县北撤的孙元良兵团的第四十一军军部及第一二二师,俘敌 3000 余人,缴获大批汽车、火炮、辎重和通讯器材等装备。14 日,又在涂州以南三堡地区歼灭国民党第三绥靖区的第三十六师 4000 余人,逼近徐州。15 日下午,围攻宿县城的部队向守敌发起总攻, 16 日晨攻克该城,歼敌 1.2 万余人。这时,中野第九纵队一部和豫皖苏军区独立旅,占领了蚌埠以北的任桥、固镇,并向南推进,以阻止李延年、刘汝明兵团向北增援。

至此,徐蚌线作战取得了胜利,解放军控制了以宿县为中心,北至曹村、南至固镇的广大徐蚌地区,切断了徐蚌间敌人的联系,提前完成了对徐州的战略包因,为第二阶段围歼黄维兵团准备了战场。

后来,毛泽东在给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等人的电报中,对攻克宿县,切断徐蚌线,给予很高的评价,他说:

“你们消灭了刘峙系统 18 个整师(包括争取何、张 3 个师起义在

年),并给邱清泉、李弥、孙元良、刘汝明 4 个兵团以相当打击,占领徐州以南、以东、以北、以西广大地区,隔断徐、蚌联系,这是一个伟大的胜利。在战役发起前,我们已估计到第一阶段可能消灭敌人 18 个师, 但对隔断徐、蚌,使徐敌完全孤立这一点,那时我们尚不敢作这种估计。”

当刘、陈、邓指挥中野主力切断徐蚌线的时候,徐州以东围歼黄百稻的战役打得正激烈。11 月 11 日,华野各纵向被围于碾庄圩一带的黄百韬兵团展开猛烈攻击。碾庄圩地区位于运河以西,陇海线西侧,共有十几个村庄。每个村庄都筑有二三米高的土围子,周围修筑了以地堡群为基础,堑壕纵横交错的防御阵地。黄百韬将其兵团部设在碾庄圩,所属各军配置在东、西、南、北各个方向,凭借有利地形和坚固的工事顽强抵抗。20 日,攻击部队占领碾庄圩,22 日黄昏,全歼黄百韬兵团。至此, 淮海战役第一阶段作战取得了胜利,共歼敌 18 个师,将刘峙集团分割为南北两大股,为全歼该敌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战役第一阶段,淮海故场局势发展很快,变化很大,原来设想的战役第二、第三阶段攻取的两淮、海州、连云港等地已为解放军占领, 刘怕承指挥的尾击、侧击东援徐州的黄维乒团的第二、第六纵队、第一纵队一个旅以及豫西、陕南、豫皖苏军区各部也来到淮海战场,与陈毅、邓小平会合,中野主力攻占宿县,迅速切断了徐州敌人南退之路,形成了对徐州四面包围的战略态势。这一切都推动了战役规模的扩大,即由原华东野战军主力作战,中原野战军配合,发展为西大野战军共同作战, 由原计划歼灭刘峙集团一部发展的全歼刘峙集团和白崇禧集团一部的规模宏大的战役。因此,中央军委和毛泽东认为,淮海战役已发展为南线空前大战役,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即全国局面亦可基本上解决。所以,淮海前线急需一个能统一指挥华野、中野两大野战军的机构,来统筹解决战役的指挥和后勤供应等工作。

在淮海战役第一阶段作战接近尾声的时候,11 月 16 日,中央军委决

定成立淮海战役总前委,统一领导中野和华野,统筹指挥淮海前线作战事宜和后勤工作,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 5 人为前委

委员,可能时,开 5 人会议讨论重要问题,经常由刘伯承、陈毅、邓小

平 3 人为常委,临机处置一切,邓小平为总前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