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堆集围歼战

1948 年 11 月 23 日,邓小平与刘伯承、陈毅研究了下一步的作战部署后,即将总前委指挥部从临涣集移至小李家。因为前一天,国民党的飞机突然轰炸了临涣集。

小李家位于徐宿铁路、徐阜公路之间,东距宿县 30 公里,西距临涣

集 10 多公里。这是一个只有 40 多户人家的极普通的小村庄,自从总前委移驻这里后,这个淮北平原上的小村庄便与淮海战役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联系在一起了。

从远处看,小李家掩映在一片苍翠的柏树林中,而村里早已是一片枯枝萎叶、残秋寒冬的景色。全村的房屋都是清一色的草顶,黄泥巴墙, 光看外表,难以分辨哪家富贵,哪家寒惨。总前委设在一个叫李光者的农民家里。他家是中农,有 21 间房屋。作战室就设在他家的堂屋里,从

墙顶到墙根挂满了大大小小的军用地图,总前委的 3 个常委——邓小平、刘伯承、陈毅天天聚在作战室里,研究战况,部署,指挥前线作战。

总前委迁到小李家几天前,即 11 月 18 日,淮海战役第二阶段围歼黄维兵团的战斗就开始了。

贡维兵团隶属华中“剿总”司令官白崇棺指挥,是国民党的嫡系精锐部队之一,两个月前刚刚组建,全兵团由第十、第十四、第十八、第八十五军 4 个军组成,共 11 个师、一个快速纵队、约 12 万人。这是一支全部美械装备、战斗力很强的部队,也是中原野战军进入中原后遇到的一块最硬、最难啃的骨头。中原野战军参谋长李达曾这样描绘黄维兵团的实力:

“淮海战役是人民解放战争中规模最剧烈的一次战役;而双堆集作战,则是中野在自工战争以来规模最大而最剧烈的一次作战。这次作战, 所遇到的敌人,是蒋军的第一等护锐部队黄维兵团,它的兵力之大,装备之较现代化,工事之强度,抵抗之坚决,在中野来说,也都是第一次遇到的。”

当时,中原野故军有 6 个纵队,也是 12 万人,但编制不全,兵员不充实,重炮很少,弹药奇缺。以装备低劣的中野对付全部美械装备的黄维兵团,实力如何?结果怎样?邓小平心里十分清楚。他在 11 月 22 日召开的各纵队首长会议上曾非常形象地比喻了中原打黄维的艰难处境, 他说:

“消灭黄维兵团,对中原野战军来说,犹如‘瘦狗屙硬屎’”与黄维兵团的实力相比,中原野战军的力量是薄弱了些,但邓小平对围歼黄维兵团充满必胜的信心,他在向中央军委一再要求先打黄维的同时,就已经下了最大的决心和赌注,只要能消灭黄维兵团,保证整个战役的胜利,中野就是拼光了,也在所不惜。他在纵队首长会上严峻而激动地说:

“我们这次围歼黄维兵团是非常艰苦的,也是非常光荣的。要消灭敌人没有牺牲精神是不行的。划腰不惜一切代化在华野协助下,完成歼灭黄维兵团的任务。即使这一仗中野拼光了也值得,其它野战军照样渡江,中国革命照样胜利!”

在后来的作战中,邓小平在电话上反复指示各纵队首长,要坚决贯彻中央军委把敌人歼灭在淮河以北的指示,要发扬千里跃进大别山的顽

强精神,服从大局,不畏艰险,不惜最大牺牲,以“破釜沉舟”的决心, 争取打好中原作战的最后一个硬仗。

围歼黄维兵团的作战是从 11 月 18 日蒙城、板桥集阻击战开始的。

11 月上旬,黄维在确山地区接到蒋介石驰援徐州的命令后,即兼程

东进,于 11 月 18 日黄昏迫近蒙城,当时,中野一纵已先期到达蒙城, 在这里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阻击战,随后,第二纵队也赶来参加了战斗。由于敌人攻击面很宽,一、二纵队防御力量过于薄弱,黄维兵团于 19 日突过涡河。当天夜晚,一纵即移至淝河沿岸板桥集地区继续阻击敌人, 一直坚持到 21 日。

刘陈邓原拟在淝河与涡河之间歼灭敌人,但因这一地区过于狭窄, 不便大兵团作战,故改变计划,准备在浍河与淝河之间歼灭敌人。具体部署是:以第四、第丸纵队,豫皖苏军区独立旅,位于南坪集地区,实行正面防御,以第一、第二、第三、第六纵队位于浍河南岸敌之西侧, 第十一纵队位于敌之东侧,待敌人进入预定地区,从东西两侧实行向心突击,配合正面部队,歼灭敌人。

这时,黄百韬兵团已放弃碾庄圩,22 日,全军覆没。蒋介石为督促黄维北上援徐,对其封锁消息,命他率兵团立即行动,直取宿县,打通徐蚌,北援碾庄。

黄维是黄埔一期生,对蒋介石一向忠心耿耿,唯命是从。他虽然明白,眼下战局瞬息万变,攻占宿县,打通徐蚌根本不可能,而此去宿县必凶多吉少,但又不放违抗蒋介石的命令,只好硬着头皮命令部队,23 日向宦坪集进攻,打开通道,渡过浍河,向宿县前进。

浍河发源于河南省商丘地区,向东南经南坪集流向固镇。南坪集位于浍河南岸,从蒙城至宿县的公路经南坪集与浍河相交。浍河水深,不能徒涉,附近只有南坪集有座大石桥。黄绎兵团机械化程度高,携带大量车辆、坦克、重炮等辎重,要渡过侩河向宿县进军,就必须通过南坪集大石桥,所以,南坪集是黄维兵团的必经之地。坚守南坪集阵地的是陈赓指挥的第四纵队的将士们。这一仗打得异常激烈,从早晨 9 点直打

到日落黄昏。敌人主力分 3 路进攻,使用了所有飞机、火焰喷射器、榴弹炮、坦克等重型武器,但在第四纵队的顽强阻击下,始终未能接近阵地。

23 日夜,在小李家坐阵指挥的邓小平和刘伯承、陈毅,突然决定放弃甫坪集,诱敌深入,以第四、第丸纵队在侩河北岸布置成囊形阵势, 诱敌十八军主力进入浍河以北囊形阵势以内,利用浍河隔绝敌人,以便以四、九纵钳制十八军,以一、二、三、六、十一 5 个纵队由东西两侧出击敌人,先歼灭第十四军、十军、八十五军。解放军放弃甫坪集后撤, 黄维不知是诈,以为攻击得手,遂令十八军于 24 日经南坪集渡过浍河, 其余部队陆续跟进。当十八军通过甫坪集进入浍河以北四纵、九纵布置的囊形阵地后,黄维很快发觉中了圈套,又急令十八军缩回浍河南岸。这时,中野各纵主力趁敌人混乱之际展开猛烈攻击,将黄维兵团压缩在浍河与淝河之间,以双堆集为中心的纵横不到 15 里的狭小地区内,完成了对敌人的包围。

双堆集位于蒙城至宿县公路以东,甫坪集东南,是一个有 100 多户人家的平原集镇,因这里有两个古老的土堆而得名。一个是平古堆,高

30.9 米,一个是尖古堆,高 30.8 米,两堆相距约二三里,堆上建有庙宇。双堆集就在这两个古堆的中间,黄维兵团的兵团部就设在双堆集西南的小马庄。

蒋介石得知黄维兵团被围后,即令黄维向东攻击,突破包围,与李延年兵团会师。黄维遵命于 27 日组织 4 个师在飞机、坦克掩护下,向双堆集东南方向突围,但解放军已在东南部署了强大的火力,而第八十五军第—○○师师长廖运周又在来围中率部起义,突围失败。从 29 日起, 黄维兵团主力全部收缩在双堆集、南坪集、邵围子、蕲县集、芦沟集几个村落里,构筑大量地堡群,依托环形阵地和高炮、坦克,坚守待援。

黄维兵团是蒋介石的王牌主力之一,一向号称“攻如猛虎,守如泰山,静如处子,动如脱兔”。此刻,12 万人被解放军团团围在几个小小的村落间,攻击不成,守无屏障,急得如同一头咆哮的困兽。

邓小平在距双堆集仅十多公里的小李家兴奋地说: “这回,我倒要看看黄维守着这两个尖土堆,怎么样攻如猛虎,动

如脱兔?”

自从围歼黄维兵团的部署确定以后,作为总前委书记的邓小平,便主动承担了大量的、繁重的战役的具体组织和指挥工作。他对刘伯承、陈毅说:

“两位司令员同志,我比你们小几岁,身体也比你们好,具体工作让我多做些,夜间值班我也多值些。当然,大的决策指挥,还得靠两位司令员,靠我们三个‘臭皮匠’,只是具体工作由我多做些。”

在征得刘陈的同意后,他正式向作战科的同志们宣布,一般事情多找他请示报告,重大事情同时报刘、陈、邓。

围歼黄维兵团的作战开始后,邓小平天天守在作战室,刘陈邓共同商定的各纵队的作战任务,多由他在电话上向各纵队首长传达和部署, 他向值班员规定,凡前线的战报,必须随时向他汇报。掌握第一手材料, 是他的特点之一,除了每日听取汇报,处理电文,他天天亲自找各纵队首长通电话,一方面督促、检查各纵执行作战计划、命令的情况,一方面了解前线的战斗进展状况。

这时,淮北平原已进入地冻天寒的隆冬季节。北风呼啸,大雪纷纷扬扬,淮海战场被裹在一片白茫茫的世界里。寒冷的夜晚,邓小平常常坐在作战室里,等待着前线的战报。有时等得实在焦心,便从口袋里摸出一副扑克牌,独自一人玩牌。

东进以来,邓小平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作为总前委书记,他要负责淮海战役全局的决策、谋划、部署等问题,协调华野、中野两大野战军的作战;作为中原局书记,他要亲自督促布署中原解放区的支前、战勤和供应工作,以切实保障决战的顺利进行:作为中原野战军政委,他要具体领导中野的工作,处理大量的日常事务,同时,做好全军的政治思想工作,保证部队和前方将士的旺盛的战斗力。在这些日子里,邓小平日理万机,操劳备至,脸上生出好长的胡茬子,本来就已很突出的颧骨现在又高出了许多,显得又黑又瘦。邓小平一向讲究仪表、军容,可眼下军务繁忙,他已顾不得许多了。不过,有一件事他却天天不忘,那就是洗冷水澡。寒冬腊月冲凉水澡,这对于北方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一位见过邓小平冲凉水澡的小李家的农民说:“天那么冷,我们悟在被窝

里门都不敢出,他敢冲凉水。警卫员从井里打来一桶桶水,站在凳子上给他冲,他就喜欢洗凉水。”

12 月 30 日,战局发生了变化。蒋介石鉴于黄维兵团被围,徐州孤立难守,打通徐蚌线的计划已难以实现,命令杜聿明放弃徐州,率邱清泉、李弥、孙元良 3 个兵团经永城、涡阳、蒙城南下,先解黄维兵团之围, 再一同南撤;刘峙飞赴蚌埠,指挥刘汝明、李延年两兵团继续北援,以期接应。30 日夜,杜聿明率 30 万人撤离徐州,沿徐州至永城公路西撤。

邓小平接到杜聿明撤离徐州的情报后,即与刘伯承、陈毅研究,对整个部署作了紧急调整:华野 11 个纵队分 3 路向永城、涡阳、毫县急进, 阻击和拦击敌人;中野各纵加紧缩小对黄维兵团的包围圈,准备发起总攻击。

永城,在徐州西南 90 公翼处。如果敌人到了永城,就可往西分散逃走,往东南兜击中原野战军侧背,后果不堪设想。当时,华野、中野主力都集中在徐州周围、蚌埠地区和双堆集附近,一时难以赴到,而永城地区只有豫皖苏第三军分区部队守备。紧急中,邓小平直接要通了三分区的电话。他首先询问了永城地区守备部队的情况,讲明了眼下徐州之敌正向永城撤退的意图,接着十分严肃地说:

“总前委已命令华野几个纵队日夜兼程赶往永城堵截敌人,在大部队到达之前,如果敌人先头部队赶到,你们无论如何不能让敌人通过永城!即使打到一乒一卒也不准敌人通过!”

12 月 2 日,从蚌埠地区赶往永城阻敌的华野第二纵队正好通过小李家村外,邓小平和刘伯承、陈毅兴奋异常,一同到村外检阅。邓小平对第二纵队首长说:

“情况紧急,敌人工星夜向永城前进,那边部队少,你们要跑步前进!”

他想了想又说: “不管白天黑夜,不管敌人飞机轰炸扫射,不管掉队多少,一切都

不要顾及,一定要挡住敌人!”

当陈毅看见队伍中不少干部战士背了许多东西,立即命令:“把背包丢掉!轻装跑步前进!部队减员一半也要赶到敌人前面,在永城堵住敌人!”

12 月 4 日拂晓,华野各纵采取三面突击,一面堵击的战法,将杜聿明集团全部包围在徐州西南陈官庄、青龙集地区。

这时,黄维得知徐州之敌南援,李延年、刘汝明亦向北靠拢,又得意嚣张起来,连日来加紧准备,妄图突围。总前委命令部队一面继续压缩包围圈,一面准备调用预备队,发起总攻。

12 月 5 日,邓小平代表总前委,向所有部队下达了对黄维兵团作战总攻击的命令。

12 月 6 日 16 时 30 分,中野各纵向黄维兵团发起总攻。

围攻部队根据敌人的防御态势,组成 3 个集团:以一、三纵、华野十三纵为西集团,对马围子、北玉皇庙地区之十军十八师、十八军、八十五军各一部阵地进攻;以六纵及华野七纵为南集团,向双堆集及其以南之敌进攻;以四、九、十一纵队和华野特种兵纵队的炮兵主力为东集团,攻击双堆集以东之敌。

黄维兵团到底是一支训练有素的部队,他们利用这一地区村庄多为互不连接的浊立家屋,且多沟渠的特点,组成坚固的防御体系,以大量的地堡群、掩蔽部及交通壕构成,且互相贯通。工事越到纵深越坚固, 兵力亦愈到纵深愈雄厚。中野和华野的联合攻击遇到敌人的顽强抵抗, 而且越往纵深发展,抵抗也越激烈。刘陈邓命令部队,避开敌人火力, 采取稳步前进,占领一村,巩固一村的战法,提高了歼敌效果,减少了伤亡。

  1. 月 12 日,刘伯承、陈毅以中野、华野司令员名义,发出《促黄维立即投降书》,黄维拒绝投降。13 日,刘、陈、邓调整部署,调华野三纵和鲁中南纵队南下参加围歼黄维兵团。由华野参谋长陈士榘统一指挥华野第七、十三、三纵、鲁中南纵队、中野六纵 5 个纵队,置重点于南面,直攻双堆集。

这时,被围在双堆集地区的黄维兵团,经过十多天的抵抗,损失残重,弹药不足、粮食断绝。蒋介石虽天天派飞机空投物资,但包围圈大小,大部分物资都落在解放军阵地上,许多官兵和伤员在机寒交迫和失望中死去,黄维兵团已陷入绝境。

  1. 日,中野、华野发起总攻。战至 15 日,全歼黄维兵团。黄维突围不成,被解放军生俘。

与此同时,由蚌埠北进的李延年、刘汝明两兵团亦遭到华野的阻击, 未能与黄维兵团靠拢。黄维兵团被歼后,李、刘两兵团撤至淮河以南。淮海战役第二阶段作战胜利结束。

1949 年 1 月 6 日至 10 日,华野主力向被围在陈官庄地区的杜聿明发

动攻击,全歼杜聿明集团。至此,历时 66 天的淮海战役胜利结束了。在

两个月的作战中,中野、华野共歼敌 55.5 万余人,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直接威胁了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上海和武汉等城市, 为解放军渡过长江,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

在艰苦的决战岁月里,邓小平以其战略家气魄和胆略,以中野全部拼光的决心和勇气,亲自策划和指挥了双堆集歼灭战,描绘了淮海战役中最为壮观,最惊心动魄的场面,创造了中原野战军历史上又一次光辉的战例。

后来,邓小平在关于《淮海战役中双堆集歼灭战初步总结》的题词中写道:

“双堆集胜利仅仅是全国千百次重要胜利的一个。一如坚持大别山的意义一样,只能把它的宝贵经验提取出来,作为我们继续进步的基础, 而不能把它变成障碍自己前进的政治包袱!”双堆集歼灭故结束后,邓小平于 1949 年 1 月 3 日亲自起草了《关于歼灭黄维兵团的初步总结》, 以邓小平、张际春的名义上报中央军委。在这个总结中,他以多半的篇幅用来总结对黄维作战的经验,其中包括组织进攻,战术、政治攻势、战前动员、战勤供应、战场纪律等各个方面。这些经验对于中原野战军下一步的渡江作战和解放全中国的战斗都是极其宝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