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创建中原解放区从淮西到豫西

1948 年春天,接连下了几天雨,中原大地上的所有树木、庄稼、花草都沐浴在这场霏霏细雨中,一片清新、芳香、郁郁葱葱的景象。

潇潇春雨中,邓小平和刘伯承正率领野战军指挥部和中原局机关从淮西向豫西方向转移。

从 1947 年 6 月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以后,经过半年多的作战, 全国形势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华北、华东、东北、西北各战场大量歼灭敌人,取得了反攻作战的胜利。南下中原的刘邓、陈粟、陈谢三军经过艰苦作战,已击破了国民党在中原战场的全面防御体系,迫使敌人转入战略要点的分区防御。几个月来,三支大军在大别山、豫陕鄂、豫皖苏以“品”字形阵势互相配合,协同作战,解放了中原 2500 万人口的广大

地区,建立了鄂豫、皖西、豫陕鄂、豫皖苏、江汉、桐柏 6 块解放区, 在江、淮、河、汉广大地区站稳了脚跟。

根据全国和中原战局的发展,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确定,1948 年南线应以中原战场为中心,中原地区的斗争任务是:继续大量歼灭敌人, 彻底粉碎敌人的中原防御体系,发展和巩固中原各解放区,使之早日连成一片,成为解放军继续前进的战略基地。在军事部署方面,中央军委指示,挺进中原的刘邓、陈粟、陈谢三军应遂步集中,在淮河、汉水、陇海路和津浦路之间机动作战,打中等规模或大的歼灭战。

三大主力即将会师,中原的战局和创建中原解放区的斗争都将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作为担负这一重任的中原局,其任务也更加艰巨。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新的挑战和任务,中原局迫切需要寻找一个巩固的战略后方,作为联系各战略区的中枢,以协调指挥各野战军的作战,统一领导中原各解放区的建设和各项工作。

过去,由于大别山形势动荡,敌情不断变化,中原局一直随刘邓野战军主力行动,没有稳定的后方,与各方面的联系常常中断,不便统一领导与指挥。刘伯承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后方指挥部和中原局机关转到淮西后,鉴于淮西一带比较富庶,曾打算以淮西作为中原的后方。但经过一个时期的工作,发现敌人对淮西的争夺很激烈,根据地动荡不安, 一直处在游击的环境中,这对中原局开展工作,指导各解放区的建设很不利。此外,淮西一带河流纵横,地域狭窄,不便大兵团机动作战。因此,邓小平和刘伯承都主张把中原局领导机关设在豫西。

豫西位于河南的西部,北依黄河,东界平汉,西邻潼关,南至汉水、丹江,境内多山,有伏牛山、嵩山、桐柏山、崤山、熊耳山,还有伊、洛、汝、沙、白、唐诸河流。豫西不象大别山外围的淮西那样富庶,但地域辽阔,水寨较少,山地与平原相间,是个可战可守,能进能退的好战场。如果中原各野战军以豫西为后方,就可以背靠伏牛山和武当山, 依托江汉作前进基地,从容向西南发展,威胁国民党的长江防线和大巴山防线。从军事上看,豫西是国民党白崇禧、顾祝同、胡宗南三大军事集团的结合部,中原各野战军以豫西为后方,就可利用敌人中原防御体系的这一弱点,抓住其要害,打破其联系,使自身得到长足发展。同时,

又可以起四面策应的作用,除了向南之外,西可以策应西北野战军向西安、潼关方向的作战,威胁关中;东可以策应华野粟裕兵团南渡黄河在豫皖苏一带发展;北可以与华北各解放区相呼应。

豫西位居黄河南岸,隔河与华北解放区遥遥相望,陈谢兵团解放豫西、控制黄河交通后,豫西就成为连接华北老区与中原新区的纽带,尤其是在国民党严密封锁平汉铁路时,豫西与太岳解放区的这条交通要道就更为重要。因此,以豫西为后方,“即可前出,又可后送”,便于加强中原新区与华北老区之间的联系,又有利于指挥整个中原作战。

1948 年 2 月 8 日,刘伯承在《关于中原指挥机关的转移及淮西区划为中原局向中央的请示》报告中,提出了把中原局迁到豫西的建议,他说:

“我们感到最近两个月来,因领导和指挥上困难很多,大别山斗争紧张,⋯⋯为了全面领导指挥的便利,是否可以考虑把中原领导机关转移到豫西和桐柏间。那里虽甚贫瘠,但似不象大别山动荡。安置后方及与后方联系,都可能要便利些。”

几天后,2 月 12 日,邓小平在大别山以刘邓名义给中央军委和粟裕发了一个电报:

“根据总的任务,我们三军应确定向西,战役组织应以陈谢、陈唐两部先向西迸,吸引敌十师、十一师向西,以便大别山的部队集结,迅速补充新兵,尾十师、十一师之后,并吸引大别山之敌向西

进。”

在邓小平提出了三军向西的战略总任务之后,3 月 7 日到 14 日,先行进入豫西的华野陈(士榘)唐(亮)兵团(辖第三、第八、第十纵队) 与原在豫西的陈谢兵团乘敌人主力西调,洛阳空虚之际,发起洛阳战役, 余歼守敌第二○六师,活捉师长邱行湘。17 日,因敌胡■,孙元良两兵团来援,陈唐、陈谢兵团主动撤出洛阳。4 月 5 日,陈谢兵团再次攻克洛阳,第二次解放该城。4 月 7 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了《再克洛阳后给洛阳前线指挥部的电报》,提出了管理好新解放城市的各项具体政策。

洛阳地扼秦、晋、豫三省要冲,是陇海线中段军事重镇,是联系国民党中原战场与西北战场的重要环节。洛阳为解放军所控制,这就斩断了敌人中原与西北战场的联系,为解放军掌握中原战场的主动权,彻底消灭中原国民党军主力创造了条件。

自从陈谢兵团挺进豫西后,洛阳一直是豫陕鄂解放区的心腹之患。它处在陇海线上,又是国民党的军事重镇,常使豫陕鄂解放区有腹背受敌之危。洛阳的解放,解除了豫陕鄂解放区的后顾之忧。而中原局机关迁到豫西,也会更加安全和可靠。

洛阳战役期间,刘邓率主力在淮西地区完成了休整、补充,于 4 月初,由临泉地区出发,向豫西方向移动。

开始,敌人没有察觉刘邓大军西行的意图,所以,一路上,未见敌情,部队行军还算顺利。

  1. 月 8 日,行至上蔡县洪河以东地区时,突然遇到一场罕见的暴风骤雨的袭击。战士们没有雨具,雨点打在脸上象雹子打的一样痛,雨水顺着头发、脸庞直往脖子里淌,顿时,浑身上下湿个透。许多战士经不住

这暴风雨的袭击,被风刮得东倒西歪、摇摇晃晃,举步维艰。还有些人冻得直发抖。几个纵队首长见部队行军实在困难,向刘邓请示,是否等雨停了再行动。刘邓商量之后,正待发布停止前进的命令,突然收到敌人已发觉大军西行意图的电报,国民党国防部汉口指挥所白崇禧已下令驻阜阳的国民党军立即尾随刘邓大军西进,驻信阳地区的张轸兵团由南向北侧击,令胡■兵团的整编第十八军不去洛阳,回师漯河、西平地区堵击,企图阻止刘邓大军越过平汉铁路,进入豫西,与陈谢、陈唐兵团会师。

“情况紧急,部队不能休息了,只有迅速渡过洪河,赶在敌人之前越过平汉路,才能脱离险境。”

“是啊,如果今夜不能渡过洪河,天亮之后,敌人的飞机一定会赶来轰炸,到那时,处境就更危险了。”刘伯承接着邓小平的话说道。接着,他命令部队,继续前进,连夜渡过洪河。

这时,天已经黑了,伸手不见五指。凤越刮越狂,雨越下越大,洪河河水上涨,桥早被冲垮了。战士们跳进齐腰深的河水,手挽着手,臂挽着臂,一步一步地艰难地涉过洪河,冒着暴风雨继续西行。

经过这场暴风雨的袭击,不少战士病倒了,有的再也没有爬起来。雨停了,邓小平命令各纵队迅速安置冻病的伤号,休息之后,继续前进。

指挥部刚要进村,敌机便赶来了,满是水洼的道路上炸开了一个个的泥坑。幸好指挥部撤得及时,没有遭受大的损失,只炸死了几头牲口, 炸坏了几车物资。

“好险哟,差点给封在村子里。”邓小平一边拍打着满是泥浆的军装,一边笑着对刘伯承说。

4 月 10 日,部队来到平汉铁路。这时,平汉线自陈谢、陈粟两军破击后一直未通车,往返于郑州、许昌、驻马店的大车络绎不绝,熙熙攘攘。部队在遂乎县越过于汉铁路,进入豫陕鄂解放区。这时的豫陕鄂解放区,经过半年来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全区建立了 40 多个民主县政权, 成立了豫陕鄂解放区党政军领导机构——前委、后委、行署、军区,地方武装不断发展,土地改革、剿匪反霸,发动群众等项工作不断取得成绩,解放区政权巩固,社会秩序比较稳定,全区正在由创立阶厨进入巩固发展时期。

邓小平一边走,一边观察欣赏着豫西的山山水水,田园风光。豫西的地理民情与其它地方完全不同。由于历史上的原因,豫西的土匪很多, 而且活动猖獗。为了安全,这星村村都筑有寨墙,寨

寨都有堑壕,炮楼,宛如古代的城堡。见了这般情景,邓小平不由地想起了抗末期开辟豫西抗日根据地的那段日子。

1944 年 4 月,日军发动豫湘桂战么,侵占豫中、豫西 36 座县城。 中共中央指示北方局和八路军前方总部,派兵相机进入河南,收复失地, 开辟抗日根据地。

当时,邓小平任中共中央北方局理书记,主持八路军前方总 部的工作。接到指示,他立即了解了豫西的军事政治状况和地理民情,并着手组建八路军豫西抗日独立支队。他对支队领导人皮定均、徐子荣说:

“建立豫西抗日根据地,南可与新四军五师的豫鄂边联结,东与豫皖苏配合作战,北和太行、大岳沟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你们要象一把钢刀插入敌人心脏,牵制敌人西进南下。你们到豫西后, 一定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我相信,只要你们加强团结,发挥集体智慧, 任何困难都是可以战胜的。”

一个月后,邓小平又把支队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郭林样找了来,亲自听取了关于支队组建和渡河准备的汇报。他端起煤油灯,

走到挂在墙上的军用地图前,仔细研究了渡河方案,确定了渡河地点,然后对郭林祥说:

“豫西民性强悍,不打一点该打必打的仗,群众是瞧不起的。只要你们坚定地执行党的政策,又打一点胜仗,群众就会信任你们,就一定能扩大武装,建立政权,开辟根据地。”

在北方局和邓小平的亲自部署下,皮徐支队迅速渡过黄河,以登封、渑池等地为中心,开辟了豫西抗日根据地。不久,中共中央又先后派了几支武装到豫西,根据地很快扩展到整个豫西沦陷区,东到乎汉路、南到伏牛山,北至黄河,西达灵(宝)陕(县),活动范围达近 30 个县,人

口 800 余万。现在,部队经过的舞阳、叶县等地,就是当年豫西抗日根据地第三军分区的辖区。

到豫西后近一个刀的时间里,野战军指挥部一直驻在叶县以东的郭店镇。这期间,刘邓召集陈赓、谢富治、陈士榘、唐亮召开军事会议, 部署三军会师后下一步的军事行动。当刘伯承赞扬陈谢兵团挺进豫西后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与刘邓、陈粟大军共同实现了把战争引向国统区的战略意图时,陈赓不好意思地说:

“我们能顺利挺进豫西作战,主要是由于敌人主力被引向陕北、大别山、沂蒙山三大主战场,我们乘虚而入。我们只是刘邓大军的一部分, 过去,因作战形势需要,我们在一个地区单独活动了一段时间,现在我们正式归还建制了,归刘邓首长直接指挥。前一段,通讯社、报纸为了宣传,称我们陈谢大军,我陈虚何许人也,怎敢与刘邓、陈粟并列?”

一席话,说得刘伯承、邓小平等人哈哈大笑。

在叶县,刘伯承主要部署下一步的军事行动,而邓小平则全面了懈中原各方面的工作情况,并着手筹划加强中原局领导,组建中原军区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