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夺天工——手工技术业

手工技术业是指依靠手工劳动技术,使用简单手工工具从事小规模生产劳动的工业。

最初与农业密切联系,属于农民副业性质的家庭手工业。我国手工技术业历史久、行业多、分布广,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手工技术业对生产日用消费品,创作艺术珍品,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历史长河中,我国传统手工业者不仅是民间的艺人,他们巧夺天工的工艺技术及其成果,代表了我国几千年的文化积淀。

各具特色的木瓦石匠

木瓦石匠其实是三个不同的行业,分别是木工、瓦工和石匠。木匠也叫“木工”,是用手工工具或机器工具制造木制品的人。瓦匠是用砖、砌块和砂浆砌筑构筑物的人。石匠是采集石料并将石料加工成产品的人。

在木匠、瓦匠和石匠三个行业中,木工特色、瓦工风采、石匠艺人,以及他们的祖师爷,颇值得玩味。

木匠是一种古老的行业。木匠古代称为“木工”、“匠人”、“梓匠”、“梓人”。是职业也是一门工艺。

木匠以木头为材料,他们伸展绳墨,用笔画线,后拿刨子刨平,再用量具测量,依据尺寸和要求做成各种各样的家具和工艺品。

“木工”是最通用的名称,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不过那时候还仅仅是一个官名,表明其职责范围。《礼记·曲礼下》记载:“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

木工有着悠久历史,早在先秦时期就有此职业,当时被视为下等的职业,因此上层社会人士并不会学习木工这个手艺。

“梓匠”或“梓人”也是木匠常用的一种代称。但在古代,梓人只是木匠中的一种,专门制造饮酒、弓箭和钟磬的架子。

古人将木匠大致分为三种:大器作、小器作,以及造船和其他杂器件。

大器作主要是修盖房子、立木架及制造粗糙的种田用的犁耙等物,大器作的木工未必会做细小精致的器具。

反之,小器作也不一定会修盖房屋。小器作主要是制造小巧精致、附有雕饰花纹的木器和佛像等物。

造船和其他杂器件介于大器作和小器作之间。船为古代日常交通工具,要求较高。其他杂器件往往是按特殊要求制作的物件。

瓦工技艺可以用一个词语概括,那就是“两面三刀”。其实,这个词语是古代建筑中的一个建筑术语,是瓦工技术水平高低的一个标准。

两面三刀的原意是指瓦工砌墙的基本功和基本动作。古代砌墙没有水泥,墙体粘接材料大多用黏性较好的黄泥,考究一点的工程用灰泥,就是在黄泥浆中加入适量的石灰浆,这种灰泥浆制作要求高,黏稠性好。

两面三刀包含了两面和三刀两个内容。

“两面”是指砖的两个黏结面,一般是指下面和一个顶面或侧面。当瓦工左手拿起一块砖时,砖块同时会在手掌上迅速打转、翻身,目的是在观察砖的外形,确定两个合适的黏结面。

“三刀”就是指砌一块砖等建筑材料时,瓦刀从灰泥桶中挖上一点泥浆后,分3次抹上建筑材料的黏结面。也就是说,要在正面抹成黏结的灰埂子,还要在顶面和侧面也抹成黏结的灰埂子。

技术水平高的瓦工师傅,砌出的砖墙平整美观。而技术较差的师傅,不是两个黏结面选得不好,就是瓦刀上挖的灰泥量有多有少,抹灰泥埂子时,不是三刀抹定,而是要四五刀才能抹定。

古代对学徒瓦工的培养,也是从两面三刀开始的。

石匠是最古老的行当之一。虽然是个辛苦活,但石匠不仅需要卖力气,还需要有灵活的头脑和高超的技艺。事实上,正是那些石匠艺人,把岁月的痕迹留了下来。虽然时代进步了,但人们的生活仍离不了石匠。

石匠都跟石头打交道,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专门打造房屋的石装饰品,石屋檐、石墙墩、石条、石地板等;另一类是打造石佛像、石狮、石狗、石鱼的;还有一类是刻壁画、刻石板画、刻碑文的。

石匠干的活都存在一定的危险性,而且干的活需要粗中有细,来不得半点马虎。古时,由于没有机械设备,开采石头全是靠手工来完成,所以这一工种无疑是最累、最危险的。如需开采大块石料时,石匠还要花费更大的心力才能够完成。

石料几经周折运到工地后,石匠就要按雇主的要求对石料进行设计。师傅设计完成后,那些身强体壮的徒弟就按设计要求打石。

徒弟把石艺品的雏形打造出来后,就由师傅开始进行精雕细刻了。再经最后一步打磨刨光,就可以让它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在石匠行当中,较为轻松的活就是石刻了。然而,这活是看着轻松,做起来却也相当不易。因为石刻对石匠要求很高,没有一定书画基础的石匠肯定吃不了这碗饭,所以许多人干起这活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石匠们在漫长的岁月里走的虽是一条艰辛的路,但他们掌握的这一民族工艺对促进人类的文明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些民间艺人留给后人的财富,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木瓦石匠的祖师是鲁班。鲁班又称“公输子”、“公输盘”、“班输”、“鲁般”。鲁班生活在春秋末期至战国初期,出身于世代工匠的家庭,从小就跟随家里人参加过许多土木建筑工程劳动,逐渐掌握了生产劳动的技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春秋和战国之交,社会变动使工匠获得某些自由和施展才能的机会。在此情况下,鲁班在机械、土木、手工工艺等方面有所发明。

大约在公元前450年以后,他从鲁国来到楚国,帮助楚国制造兵器。他曾创制云梯,准备攻打宋国,但被墨子制止。墨子主张制造实用的生产工具,反对为战争制造武器。鲁班接受了这种思想。

鲁班很注意对客观事物的观察、研究,他受自然现象的启发,致力于创造发明。

一次攀山时,手指被一棵小草划破,他摘下小草仔细察看,发现草叶两边全是排列均匀的小齿,于是就模仿草叶制成伐木的锯。

鲁班是个有名的巧木工,在他的经验指导下,在古代我国成为了当时木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

鲁班是少有的勤劳、机巧的匠工,受到社会普遍的赞扬,称他是“机械之圣”。对后世影响很大,几千年来,一直被奉为木工、泥瓦匠、石工等工艺共同祖师,称他为“鲁班爷”。

[旁注]

《礼记》 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编著者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经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作注后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唐代被列为“九经”之一,宋代被列入“十三经”之中,为士者必读之书。

钟磬 钟,是我国古代的一种金属撞击器。通常作为一种军事或宗教建筑的附设器具,用于报时或召集人群、发布消息等。宫廷所用的钟都刻有铭文,以祈求天神保佑。磬,古同“磬”,打击乐器的一种。

瓦刀 瓦工用以砍削砖瓦,涂抹泥灰的一种工具。瓦刀是铁制瓦工工具,形状像刀,由刀头和刀把组成,用来砍断砖瓦涂抹泥灰等。

刨光 用锋利的刀具刮擦使物体表面光滑或干净。刨光材料可以是木材,石材以及有机玻璃等。有专门的刨光机,木头的刨光也有手工作坊。比如木头刨光的方式有多种:平刨、压刨、双面刨、四面刨和六面刨等。

墨子(公元前468年~公元前376年)。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后来其弟子收集其语录,完成《墨子》一书传世。此书中体现的墨子的思想,在后世仍具有一定影响。

[阅读链接]

明代第十五位皇帝明熹宗朱由校,自幼便有木匠天分,沉迷于刀锯斧凿油漆的木匠活之中。做了皇帝后,依然整天与斧子、锯子、刨子打交道,成了名副其实的“木匠皇帝”。

明熹宗的木工技巧娴熟,一般的能工巧匠也只能望尘莫及。据说,凡是他所看过的木器用具、亭台楼榭,都能够做出来。凡刀锯斧凿、丹青揉漆之类的木匠活,他都要亲自操作,乐此不疲,甚至废寝忘食。他手造的漆器、床、梳匣等,均装饰五彩,精巧绝伦,出人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