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足需求——服务性行业
服务业是指为人服务,使人生活上得到方便的行业。服务业是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而产生的一个行业。随着社会的发展,不仅在经济活动中离不开服务业,而且服务业也越来越注重满足人们的需要。
我国古代服务行业中的烹饪业、茶馆业以及戏班艺人的演出等,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历史长河中各自表现出不同的形式,成为了当时社会的一面镜子。事实上,无论从个人生活来源还是从社会层面,古代烹饪、茶馆、戏班等行业,都是最“给力”的行业。
打造色香味形的烹饪
烹饪是服务行业里的膳食的艺术。我国烹饪历史悠久,“色、香、味、形”则是我国烹饪特色的基本蕴涵。一个好的料理,色香味形俱佳,不但让人在食用时感到满足,而且能让食物的营养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我国的烹饪艺术是在烹饪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发展并丰富起来的。在历代厨师的调理下,人们的食物越来越好看、好闻、好吃,具有实用与审美紧密相连的特点。
我国烹饪技术肇始于新石器时代。这个时代的烹饪好似初出娘胎的婴儿,既虚弱、幼稚,又充满生命活力,为夏商周三代饮食文明的兴盛奠定了良好的基石。
夏商周时期,烹调原料显著增加,又革新炊饮器皿,使菜品质量得到提高,在饮食制度等方面也有新的建树。
这一时期,烹调原料比以前大有增多,如稷、黍、麦、菽、麻籽“五谷”,葵、藿、头、葱、韭“五菜”,牛、羊、猪、犬、鸡“五畜”,枣、李、栗、杏、桃“五果”,米醋、米酒、饴糖、姜、盐“五味”,说明了食物资源已比较丰富。
烹饪中的动植物原料很多都是人工驯养和栽培的,并已成为主要来源,选料方面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这一时期,我国现已出土的商周青铜器有4000余件,其中多为炊餐具。轻薄精巧的青铜食具登上烹饪舞台,不仅提高了烹饪工效和菜品质量,还显示礼仪,装饰筵席,展现出奴隶主贵族饮食文化的特殊气质。
这一时期,菜品质量有了显著提高。
一方面,出现了饭、粥、糕、点等饭食品种,肉酱制品和羹汤菜品多达百种,花色品种大大增加;另一方面,可以较好运用烘、煨、烤、烧、煮、蒸等烹饪方法,烹调出熊掌、乳猪、大龟、天鹅之类高档菜式,产生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宫廷宴“周代八珍”。
周代八珍又叫“珍用八物”,是专为周天子准备的宴饮美食。
它由两饭六菜组成,具体名称是:肉酱油浇大米饭,称为“淳熬”;肉酱油浇黍米饭,称为“淳母”;煨烤炸炖乳猪,称为“炮豚”;煨烤炸炖母羊羔,称为“炮牂”;合烧牛、羊、鹿的里脊肉,称为“捣珍”;酒糟牛羊肉,称为“渍”;类似五香牛肉干,称为“熬”;烧烤肉油包狗肝,称为“肝”。
周代八珍推出后,历代争相仿效。元代的塞北八珍和天厨八珍,明清时期的参翅八珍和烧烤八珍,还有山八珍、水八珍、禽八珍、草八珍、上八珍、中八珍、下八珍、素八珍、清真八真、琼林八珍、如意八珍等,都由此而来。
这一时期还建立了新的饮食制度。如从夏王朝开始,宫中首设食官,配置御厨,迈出食医结合的第一步,重视帝后的饮食保健,这一制度一直延续至清代末期。再如筵宴,也按尊卑分级划类。
此外,在民间,屠宰、酿造、炊制相结合的早期饮食业也应运而生,华夏大地许多重要城市酒肆兴盛。
因此,夏商周时期,在我国烹饪史上开了一个好头,后人有“百世相传三代艺,烹坛奠基开新篇”的评语。
从春秋战国开始,历经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各个时期,我国封建社会统一局面长,分裂时间短,政局较稳定,经济发展快,饮食中的烹饪技艺成绩斐然。
至明清时期,烹饪迅猛发展,宫廷菜和官府菜大盛。以清代“满汉全席”为标志的超级大宴活跃在南北,我国烹饪技术达到了古代社会的最高水平。
满汉全席是我国最著名、规模最大的古典宴席,主要由满族烧烤、茶点和汉族经典菜肴组成,菜品达100道以上。如果按照每天三餐进餐,通常要三天才能吃一遍。
再加上奢华的制作原料、精湛的烹饪技艺、开席时宏大的场面及隆重的礼仪,使满汉全席成为我国古典宴席之冠。
满汉全席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其鲜明的文化特征,不仅赋予满汉全席一种独特的魅力,更使满汉全席成为中华饮食文化的瑰宝。
说到烹饪就不能不说说厨师,因为厨师是以烹饪为职业,以烹制菜点为主要工作内容的人。
在我国历史上,伊尹是第一个以厨师身份辅佐天子治理国家的杰出庖人。他一生辅弼商王朝五代帝王,教民调和五味,创中华烹饪之术,开后世饮食之河,在我国烹饪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我国烹饪界尊为“烹调之圣”、“烹饪始祖”和“厨圣”。
伊尹自小聪明好学,不仅学得能做一手好菜,而且善于总结创新,创制出食疗方和汤剂,为人防病医病。
伊尹长期做厨师,逐渐形成了他自己的烹饪理论。他对食物的特性、产地、选用,到火候的掌握、调料的搭配,均有独特的见解。例如哪里的鱼味美,哪里的肉味美,哪里的菜味美,哪里的水果味美等,他都了如指掌、如数家珍。
按照伊尹的说法,水中的动物气味腥,食肉的动物气味臊,食草的动物气味膻。要想把这三类气味各异的动物做出美味佳肴,主要依靠水、火、味的调控,进而达到消除腥味、膻味、臊味的目的。
首先要正确掌握火候,宜猛则猛,宜温则温;其次要正确用水。需要“焯”的不同的食材,“焯”的时候水温是不同的,具体操作方法也是不同的,只有正确掌握,才能去除食材的杂味;此外,还要正确选用调料,即甘、酸、苦、辛、咸等五味俱全。
只有根据锅中水的变化正确掌握火候,准确把握调料搁放的先后顺序和比例,才能做出大多数人普遍能够认可并接受的美味佳肴。
伊尹虽然是个厨师,但他没有整天围绕锅碗瓢盆转,还从烹调的技术要领,引申出治国的大道理,并讲给商王朝的开国君主商汤听。
伊尹作出结论:
做菜既不能太咸,也不能太淡,佐料要放得适中;治国就如同做菜,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松弛懈怠,只有弄清主次先后顺序,掌握好分寸,才能够政通人和,国家才能治理好。
伊尹结合各地美食特点,对商汤说:“你要吃到这些美食,就要有良马;要成为天子,就要实行仁政,让你的百姓生活过得好,能够信任你。”
伊尹这些亲民、行仁政的建言,商汤听了之后心悦诚服。商国大臣们听了,也无不佩服。于是,商汤任命伊尹为相。
由于伊尹出身于厨师之家,而且是个有治国见解的厨师,后世的厨师们便称他为厨师的鼻祖,有“中华厨祖”之誉。
总之,我国烹饪技术在历史的发展中已经炉火纯青,不仅形成了色香味俱佳的烹饪特色,也出现了像伊尹这样声名鹊起的厨师。在我国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中,展现了独有的魅力。
[旁注]
八珍 我国传统菜肴中8种珍贵食品。有周八珍、元八珍、明八珍、清八珍等。起源于周代的周代八珍,是后世之八珍筵席的先驱之作。周代以后,八珍代指8种稀有而珍贵的烹饪原料。其具体所指随时代和地域而不同。
商汤(?~约公元前1588年),子姓,名履,今人多称商汤,又称武汤、天乙、成汤、成唐,甲骨文称“唐”、“大乙”,又称“高祖乙”。河南商丘人。初为商人部落首领,后为商王朝的创建者,庙号太祖。他灭夏建商,在位期间施仁政德化天下,有深远影响。
[阅读链接]
从前有位很有名的厨师,深受人们喜爱。他做到御厨,原因就是很普通的食材,经他加工便美味可口。人们很好奇,于是就有厨师偷师学艺,但总是不得要领。
有的厨师问这位名厨师个中奥秘,然而他总是让他们自己慢慢体会。
御厨晚年患病,弥留之际,家人问他做菜的秘诀到底是什么。御厨说出了秘密:“刷干净锅,防治串味。”
原来,炒菜后,锅内的剩余物质会影响再炒的菜的味道,也易生成有害物质。“刷干净锅,防治串味”,可谓至理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