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不可言的玉器工艺
玉不仅是古人对具备色泽、声音、纹理、硬度和质地等条件的美石的定义,而且更重要的是在古人心中,玉是完美品格的象征。我国是爱玉的国度,也是最早使用玉器的国度,从新石器时代中期开始就已经大批制作玉器。
我国玉器经过7000年的持续发展,经过无数能工巧匠的精雕细琢,经过历代鉴赏家的使用赏玩,经过礼学家的诠释美化,最后成为一种具有超自然力的物品,玉成了人生不可缺少的精神寄托。
古人说“玉不琢,不成器”。我国古代玉器工艺,采用切、磋、琢、磨工艺程序。
切即解料,解玉要用无齿的锯加解玉砂,将预料分开;磋是用圆锯蘸砂浆修治;琢是用钻雕琢花纹、钻孔;磨是最后一道工序,用精细的木片葫芦皮、牛皮蘸珍珠砂浆,加以抛光,玉器便发出凝脂状的光泽。
这套制玉技术,在商代已为工匠们所掌握。先秦称“琢玉”,宋人称“碾玉”,今称“碾琢”。现今的玉雕技法,大体还是采用切、磋、琢、磨4种方法。
我国古代玉器工艺的形成,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日趋完善的。
先秦时期,夏代玉器的风格,应是良渚文化、龙山文化、红山文化玉器向殷商玉器的过渡形态。
商代文明不仅以庄重的青铜器闻名,也以众多的玉器著称。商代晚期玉器以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玉器为代表,出土的700多件玉器,按用途可分为礼器、仪仗、工具、生活用具、装饰品和杂器六大类。表明商代玉匠开始使用和田玉,并且数量较多。
商代出现了仿青铜彝器的碧玉簋、青玉簋等实用器皿。动物、人物玉器大大超过几何形玉器,玉龙、玉凤、玉鹦鹉,神态各异,形神毕肖。玉人,或站,或跪,或坐,姿态多样;是主人,还是奴仆、俘虏,难以辨明。最令人叹服的是,商代已开始有了大量的圆雕作品。
西周玉器在继承殷商玉器双线勾勒技艺的同进,独创一面坡粗线或细阴线镂刻的琢玉技艺,这在鸟形玉刀和兽面纹玉饰上大放异彩。从总体上看,西周玉器过于规矩,这与西周严格的宗法、礼俗制度也不无关系。
春秋时期,政治上诸侯争霸,学术上百家争鸣,文化艺术上百花齐放,玉雕艺术光辉灿烂。东周王室和各路诸侯,为了各自的利益,都把玉当做君子的化身。
能体现春秋时期精神的是大量龙、凤、虎形玉佩,造型呈富有动态美的“S”形,具有浓厚的中国气派和民族特色。饰纹出现了隐起的谷纹,附以镂空技法,地子上施以单阴线勾连纹或双勾阴线叶纹,显得饱和而又和谐。
人首蛇身玉饰、鹦鹉首拱形玉饰,反映了春秋诸侯国琢玉水平和佩玉情形。
战国时期,和田玉大量输入中原,王室诸侯竞相选用和田玉。此时儒生们把礼学与和田玉结合起来研究,用和田玉来体现礼学思想。
秦代出土的玉器寥寥可数。秦玉艺术面貌还有赖于地下考古的新发现。汉代玉器继承战国玉雕的精华,并有所发展,奠定了我国玉文化的基本格局。
汉代玉器可分为礼玉、葬玉、饰玉、陈设玉四大类,最能体现汉代玉器特色和雕琢工艺水平的,是葬玉和陈设玉。汉代葬玉很多,而陈设玉最能反映汉代的玉器工艺水平。
这些写实主义的陈设玉有玉奔马、玉熊、玉鹰、玉辟邪等,多为圆雕或高浮雕作品,凝聚着汉代浑厚豪放的艺术风格。
汉皇室装饰玉有衰落的趋势,多见小型的心形玉佩、玉刚卯、玉觿等。考古工作者在偏居岭南的汉代南越王国出土大批装饰玉,以龙虎并体玉带钩、镂空龙凤纹玉套环最为精美,堪称稀世珍宝。东汉时,阴线刻纹又复苏盛行,绘画趣味有所加强。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玉器工艺史上的低潮,出土玉器极少,而且都具汉代遗韵,有所创新者,唯有玉环和玉盏。
唐代玉器,主要表现在玉料的精美化,工用的文玩上,装饰鉴赏化,总体上体现出浪漫主义风格。
唐代玉器数量虽不多,但所见玉器件件都是珍品,碾琢工艺极佳。八瓣花纹玉杯、兽首形玛瑙杯,既是唐代玉器工艺的真实写照,又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实物见证。
宋、辽、金玉器实用装饰玉占重要地位,“礼”性大减,“玩”味大增,玉器更接近现实生活,写实风格较浓。
宋徽宗赵佶的嗜玉成瘾,金石学的兴起,工笔绘画的发展,城市经济的繁荣,写实主义和世俗化的倾向,都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宋、辽、金玉器的空前发展。
南宋的玉荷叶杯,北宋的花形镂雕玉佩,女真、契丹的“春水玉”、“秋山玉”,是代表这一时期琢玉水平的佳作。
元代玉器承延宋、金时期的艺术风格,采取起突手法。其典型器物是“渎山大玉海”,随形施艺,海神兽畅游于惊涛骇浪之中,颇具元人雄健豪迈之气魄。
明清时期是我国玉器的鼎盛时期,其玉质之美,琢工之精,器形之丰,作品之多,使用之广,都是前所未有的。
明清时期皇室都爱玉成风,乾隆皇帝更是不遗余力地加以提倡。定陵出土的明代玉玺、清代的菊瓣形玉盘、桐荫仕女图玉雕,都是皇室用玉。
明清时期民间玉肆十分兴隆,苏州专诸巷是明代的琢玉中心,所谓“良玉虽集京师,工巧则推苏郡”。明清时期玉器千姿百态,茶酒具盛行,仿古玉器层出不穷。
明清时期玉器借鉴绘画、雕刻、工艺的表现手法,汲取传统的阳线、阴线、平凸、隐起、起突、镂空、立体、俏色、烧古等多种琢玉工艺,融会贯通,综合应用,使其作品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
从上述玉器工艺的历史发展来看,先秦时期的琢玉工艺相对简单,秦汉之后,因铜、铁等金属工具的运用,工艺流程逐步复杂,工艺品逐渐精致。又经唐代的浪漫、宋代的写实和元代的粗犷,至清代晚期,我国玉器工艺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玉器制作流程。
总之,玉器雕琢工艺的逐渐成熟,使悠久的历史更具深远的内涵,也最终奠定了玉在中华民族心目中的崇高地位,成为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闪射出永恒的灿烂光芒。
[旁注]
妇好墓 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境内。是商王武丁为祭祀妻子妇好而修建的宗庙建筑。于1976年被考古工作者发掘,是殷墟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墓葬。该墓保存完好,随葬品极为丰富,共出土青铜器、玉器、宝石器、象牙器等不同质地的文物1928件。
圆雕 又称立体雕,是指非压缩的,可以多方位、多角度欣赏的三维立体雕塑。圆雕是艺术在雕件上的整体表现,观赏者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到物体的各个侧面。材质有石质、木质、金属、泥塑、纺织物、纸张、植物、橡胶等。
镂空 在物体上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镂空是一种雕刻技术。外面看起来是完整的图案,但里面却是空的或者里面又镶嵌更小的镂空物件。镂空这种雕刻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石雕、玉雕、木雕、象牙雕等艺术雕刻领域。
和田玉 古名“昆仑玉”,俗称“真玉”。产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的软玉。主要由透闪石、阳起石矿物组成,质地致密、细腻、温润、坚韧、光洁。在我国至少有30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玉文化的部分主体内容,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和艺术瑰宝,具有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高浮雕 指所雕刻的图案花纹高凸出底面的刻法,多见于笔筒、香筒,寿山石雕刻中也有采用高浮雕。高浮雕也可理解为一种下刀较深的平面阴刻,广义上说是深刻浮雕或深刻透雕。高浮雕是指装饰在器口或腹部的兽首将器之纹样分成若干等分。长子口墓浮雕兽首较为盛行。
宋徽宗赵佶(1082年~1135年),宋朝第八位皇帝,也同时具有相当高的艺术造诣。他兄长宋哲宗无子,死后传位于他,在位25年。他自创一种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书”。另外,他在书画上的花押是一个类似拉长了的“天”字,据说象征“天下一人”。
金石学 是我国考古学的前身。它是以古代青铜器和石刻碑竭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偏重于著录和考证文字资料,以达到证经补史的目的,特别是其上的文字铭刻及拓片;广义上还包括竹简、甲骨、玉器、砖瓦、封泥、兵符、明器等一般文物。
渎山大玉海 是元世祖忽必烈在1265年下令制作的,由元大都皇家玉作完成。其制作意图是为了反映元代国势的强盛。它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特大型玉雕。是一件里程碑式的作品,代表了元代玉作工艺的最高水平,也预示了明清时期又一个玉作高峰的到来。
[阅读链接]
据古籍记载,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叫卞和的琢玉能手,在现在的湖北省南漳县内里得到一块璞玉。卞和捧着璞玉先后去见楚厉王和楚武王,均被王宫的玉工说成是石头,结果卞和被先后砍掉两只脚。
楚文王即位后得知此事,命人剖开这块璞玉,见真是稀世之玉,就以卞和之名将其命名为“和氏璧”。
后来,秦国为得到“和氏璧”,居然要以15个城池相交换,使玉的价值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也演绎出了“完璧归赵”这一名传千古的动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