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城市客店的出现与发展

我国早期的城市还未与商业活动发生紧密联系,也就不可能有城市民间旅店的出现。后来,城邑内开始有了商业交换活动,这标志着兼有政治统治、军事防御与经济活动三者功能的城市开始出现。自汉代以后,不少城市逐渐发展为商业大都会,这导致了城市结构及其管理制度的变革。而中国古代的民间旅店,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逐渐进入城市的。

中国古代民间旅店在隋唐时虽然较多地在城市里出现了,但是,却由于受封建政府城市管理制度的约束而不能自由发展。其主要限制:一是按行归市,即同一行业的店肆皆须集中设在同一市内;二是坊市的四周围的坊墙, 坊门朝开夕闭,店肆门面不许向街开放。在这种制度下开办的城市客店,不但使投宿者感到极大的不便,而且也束缚了客店业务的开展。到了北宋,随着商品经济的高涨,自古相沿的坊市制度被取消了。所有居民市场,都不再以墙垣圈围,不再有定时启闭的门禁制度。同时,市场的地域限制和时间限制,也随着坊市制度的消失而消失了。于是,包括客店在内的各行店铺,争先朝着街面开设,并散布于城郭各繁华地区。

我国早期的民间旅店的大发展,使它在早期城市建设中逐渐占有了一定的地位,并与城市入口发生了密切的关系。城市人口的结构,一般由固定人口与流动人口两部分构成。流动人口中的大部分是在城市旅店居住的各地商人以及游历天下的诗人、官吏等。居于旅馆的客商,除作为城市流动人口的主要部分以外,其中不少客商还在当地娶妻生子,从而变成城市固定人口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