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开化——古老历史

三秦就是指的关中地区,三秦文化是指在三秦区域内产生的一种地方文化。关中地区位于我国内陆腹地,和于黄河和长江流域中部。

大约在80万年至120万年前,关中地区的蓝田猿人和陕南汉中龙岗寺人,就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开始制造和使用一些原始的工具,采集果实和狩猎鸟兽。

在新石器时代,原始氏族公社时期的文化遗存在陕西西安、临潼、渭南等地多有发现。丰富的史前文明,有力地说明了,三秦地域是我国古人类的发源地和丰富历史的沉积地之一。

会制造石器的蓝田猿人

在西北部的内陆腹地,黄河和长江流域中部,有一南北长、东西窄的地域,北部为黄土高原地区,中部为平原,以南为山地。中部平原,也就是关中地区,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陕西蓝田县南傍秦岭,北临漏河。在远古时期,这里气候温暖湿润,大片的森林覆盖着大地,各种动物在这里活动。在大约115万年前到70万年前,蓝田猿人开始在这里活动。

蓝田猿人是发现于陕西蓝田县公王岭和陈家窝两地的古人类化石,是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属早期直立人,学名为“直立人蓝田亚种”。

蓝田猿人化石是亚洲北部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直立人化石,把人类活动的时间上溯了五六十万年,填补了人类进化史上的一个缺环。

公王岭遗址在蓝田县城东南,是灞河左岸最高的一个小土岗,前临灞河,后依秦岭。陈家窝遗址位于灞河右岸。两处相聚22千米。

蓝田猿人遗址主要出土的文物是古人类和伴生的动物化石,及制作粗糙的旧石器等。

陈家窝遗址出土的下颌骨化石,属于一位老年女性个体,比较完整,其特征是具有多的颏孔,有明显的联合部突起和联合棘。

公王岭的猿人头骨由比较完整的头盖骨、大部分上颌骨和附在它上面的第二、第三臼齿,以及一些零星碎块组成。

这是属于一位30岁左右的女性,头骨壁极厚,额部明显后斜,前额低平,没有额窦,眶上圆孔硕大粗壮,在眼眶上方几乎形成一条横行的眉峭。圆枕两侧向外延展,向后明显缩窄。头骨高度较小,脑容量为778毫升。

复原后的蓝田猿人头骨倾斜并有明显的颏三角,从整体看比北京人和陈家窝出土的下颌骨化石都要原始,尽管如此,由于他们的主要特征所显示的阶段性相似,故将其确定为同一类型,统称为“蓝天直立人”。

蓝田人遗址出土文物主要为旧石器,共发现200多件,石器种类有大尖状器、大型多边砍斫器、中小型多边砍斫器和单边砍斫器,还有刮削器和石球等。

石器中有特色的是大尖状器,断面呈三角形,又称“三棱大尖状器”。除蓝田外,这种石器在丁村遗址、匼河文化、西侯度文化和三门峡市等地点中也有发现。这些地点均位于“汾渭地堑”及其邻近地区,表明大尖状器是这个地区旧石器文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出土的石器中比较有特色的是用脉石英打制的盘状器,这种盘状器很可能用于割裂和刮削,它中心凸起,周围成刃,直径约10厘米,有明显长期使用的痕迹。这种盘状器在黄河流域旧石器晚期遗址中也有发现。

在这些旧石器中,最引人注目的要算蓝田猿人的手斧了。在蓝田手斧出土以前,考古学家把这种石器视为欧洲旧石器早期文化的特色,手斧在亚洲东部的出现使得学术界感到困惑:它们究竟是远古文化交流的结果呢,还是蓝田猿人的独立发明,至今仍是个不解之谜。

遗址中出土的石球则是狩猎工具,不过,制作粗糙,与丁村、匼河、三门峡市等地发现的比较接近。蓝田的砍斫器、刮削器没有什么特色,制法和类型都和华北其他旧石器时代早期地点的差不多,但器形大得多,更显得粗笨。

蓝田猿人制造石器采用的材料,多为脉石英、石英岩、砾石,石器加工技术十分粗糙,有单面加工和交互加工者。

器形多不规整,对原料的利用率也较低,制造石器的技术较差,他们只会用锤击方式制造工具,器物以单面加工为主,对较大的石块进行撞击后,再经过第二步加工的较少,制作得相当粗糙,器形尚不规整,石器类型不多,往往一物多用,这些表明当时的石器制作技术仍具有一定的原始性。

蓝田遗址出土的动物化石总量多达1200多件,与蓝田人伴生的动物群有41种,不但包括较多的华北中更新世常见种属,如中国缟鬣狗、李氏野猪、三门马和葛氏梅花鹿等,而且存在少量的第三纪残存种和第四纪早期典型种,如蓝田剑齿虎、中国奈王爪兽、更新猎豹和短角丽牛等。

公王岭遗址动物群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具有强烈的南方色彩,如其中的大熊猫、东方剑齿象、华南巨貘、中国貘、毛冠鹿和秦岭苏门羚等,都是华南及南亚更新世动物群的主要成员。

公王岭遗址动物群中存在着这么多的南方森林性动物,一方面表明当时蓝田一带气候温暖、湿润,林木茂盛;另一方面也表明那时的秦岭不像后来这么高,还未隆起成为妨碍南北动物迁移的地理屏障。

陈家窝遗址与公王岭遗址不同,缺少带有强烈南方色彩的哺乳动物,软体动物也基本上都是现代生活于华北的种类。

蓝田猿人的发现,增加了对古人类地理分布范围的认识,丰富了人类发展物质文化的记录,填补了人类进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从某种意义上讲,也为这里远古流传的女娲炼石补天抟土造人神话,增添了一段科学补注。

[旁注]

秦岭 横贯我国中部的东西走向山脉。相传是春秋战国时秦国的领地,也是秦国最高的山脉,遂命名为秦岭。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

蓝田县 古称上等美玉为“球”,次玉为“蓝”,因盛产次玉,故名蓝田。有驰名中外的公王岭蓝田猿人遗址,被誉为“第二敦煌”的壁塑瑰宝水陆庵,建于隋唐的佛教净土宗圣地悟真寺,东汉才女蔡文姬墓,地下神宫辋川溶洞,王维别业遗迹等大批人文、自然景观。

大尖状器 断面呈三角形,也称“三棱尖状器”。这种石器用于挖掘和撕裂,在黄河流域旧石器文化晚期遗址中屡有出土。一般个体较为粗大,多用巨厚石片制成,从平坦的一面向背面加工,使背部成棱脊或高背状。

刮削器 石器时代人们用石片制成的一种切割和刮削工具。因形状不同,可分为长刮器、短刮器和圆刮器等。这种刮削器是骨质或石质的,用途很多另外也可以用来制作木制品、竹制品,比如刮去树皮制作棍棒,制作箭等。

手斧 通常是一种石核工具,但时代较晚者也有用石片加工的。呈梨形,即一端略尖,一端略圆;两面大部分经过加工,而圆的一端常保留原石料自然面以便手握。手斧多用来挖掘根茎、加工木头、刮兽皮,也用于宰杀大、小猎物和割剥兽皮。

[阅读链接]

在蓝田泄湖镇陈家窝村发现一个老年女性的下颌骨化石之后,由几十名科研人员组成的多支野外考察队奔赴蓝田,对盆地内和周边地区的新生代地层开展了大规模的综合考察工作。

一天,考察队的一个小分队,准备到蓝田北岭的三官庙地区去考察,因为当地老乡曾传说该地出现过“龙骨”。但天公不作美,考察队走到半路就被大雨阻拦住了,队员们只好去公王岭附近的一个小村子里避雨。

当地的老乡们听说有考察队要来挖“龙骨”,立刻主动找至考察队,并告诉他们一个重要的消息:在东山,也就是公王岭上也有“龙骨”。

于是,考古队员当即决定改变原来的路线,首先去公王岭考察。经过进一步的考察,从一块坚硬的钙质结核中发现一颗牙齿。后来,又发现了轰动世界的蓝田直立人头骨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