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瞩目的陕西文学

陕西文学起源于西周。周公制礼作乐,收集民歌,建立献诗制度。春秋中叶,集成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其中不少名篇产生在陕西。

《生民》叙述周人祖先后稷的诞生,《公刘》写公刘率族人由邰迁至豳地的伟大功绩,《绵》描写了周人由豳至岐的迁徙。“周颂”是西周王朝的祭歌。“周颂”和部分“雅”诗产生于镐京。

在散文方面,《周易》是一个起点很高的开端。内容丰富,其中的卦爻辞比甲骨文记事大大前进了一步,是我国文学从占卜语录向记叙文的演进。

秦代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封建王朝。秦大一统的局面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真正对后世文学有影响的作家李斯,他所作《谏逐客书》为传世名篇。

汉代在很长一个时期内,政局安定,经济繁荣。长安及畿辅地区藏书丰富,学者云集,学术气氛浓厚。文化政策宽松,文学创作活跃。

贾谊的《过秦论》、晁错的《论贵粟疏》等,已独立成篇,而且成为更趋成熟的政论文,尤其是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不仅是旷代史书,也是文学作品中的经典著作。

赋,是汉代文学的主要形式。汉代陕西辞赋大家有司马迁、刘向、刘歆、班彪、班固、杜笃和傅毅等。西汉末年,辞赋衰落,民歌兴起。从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看,汉民歌是新兴的现实主义文学。后来五言诗从民歌中衍化而生,成为文学发展的主流。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走向自觉的时代,骈、散文分立,散文受到骈文的排挤而退居次要地位。骈文文饰过重,不利于思想感情的自由表达和文章社会功能的充分发挥,最后成为文学发展的障碍。

544年,武功人苏绰奉宇文泰之命,打算革除晋代以来文章浮华之弊,仿《尚书》作《大诰》,对后世文风变化有一定影响。当时,傅玄、杜预、傅咸、苏蕙和僧肇等是陕西较有影响的作家。

隋朝统一全国,年代不长,但颇有文章。统治者爱好文学,对当朝文学的繁荣与发展起了很大作用。生于华阴的杨广、杨素均有佳作传世。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在文学领域中,诗歌、散文、传奇、词曲并行,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当时,长安成为全国的文化中心。

唐代在文学史上是一个诗的时代,文人墨客遗留下来的诗文作品极其丰富,当时产生的唐诗有49000多首,诗人2900多人;文章22800多篇,作者3500多人。文章作者与诗作者互见者近700人。

唐代初期的诗作是在与梁陈以来淫靡的宫体诗风的抗争中逐渐成长起来的。杨炯等“初唐四杰”已不满足“上官体”的固定格式,有感而发,大胆抒写自己的生活感受,作品的生活内容和意境风格也有了很大提高,为唐诗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至开元、天宝年间,诗人辈出。王昌龄等倾向于边塞生活与风光的描写;孟浩然、王维等则偏重于山水田园生活的讴歌。

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形成了不同的流派。伟大诗人李白曾两度来长安,创作了不少流传千古的名篇。杜甫的诗作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20年间广大人民的生活与思想感情,并细致地描绘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杜甫之后,诗坛上声望较高的陕西诗人有韦应物、白居易、元稹、杜牧等。

贞观年间,以魏徵为代表的一批文臣写了许多直言极谏的文章。杨炯怀才不遇,文章另有一种愤世嫉俗的风格。武则天统治时期,只有陈子昂一人,独辟蹊径,开一代新文风。

安史之乱后,经肃、代、德宗三代,文人或忧世愤世,或有行道用世之志、兴利除弊之心,产生了韩愈、柳宗元、杜牧等大家。

贞元、元和间,韩愈、柳宗元等倡导的古文运动,得至众多文人的拥护和响应,对唐末、宋元以至明清的文风影响深远。

唐代传奇小说,内容多传述奇闻轶事。较之魏晋南北朝小说,唐代传奇小说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很大转变。许多名篇都出自陕西人之手,如白行简《李娃传》、皇甫枚《三水小牍》、苏鹗《杜阳杂编》、杜光庭《虬髯客传》、严子休《桂苑丛谈》等。

唐、五代时期,民间文学进一步发展,出现了曲子词、变文等形式。唐代温庭筠,五代时期韦冯延等成就较高。作为文化大都市的长安,是这两种艺术形式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园地。

宋元明清时期的陕西文学,继承了唐代文学遗风,谱写了具有时代特色的作品。传世作品约有300多种,作者队伍、作品数量虽不能和前代相比,但都程度不同地反映了这一时期陕西的社会面貌、风土人情等。

在诗歌与散文方面,有宋代京兆万年人李涛的《蒙泉诗稿》、陕州人魏野的《东观集》、华州人李廌的《济南集》、下邽人寇准的《寇忠愍公诗集》等。

南宋时期陕西关中一带已为金兵占领,文学作者及其作品有冯翊人党怀英的《竹溪先生诗文集》、蒲城人张建的《兰泉老人集》、咸阳人萧贡的《萧贡文集》等;元代有奉天人杨焕的《还山遗稿》、郃阳人支渭兴的《龙溪诗集》等。

另外,这一时期陕西的词类作品惹人注目,主要作者及其作品有:宋代鄜州人张舜民的《画曼词》、韩城人张升的《离亭燕》、长安人杜安世的《寿域词》等;金代冯翊人党怀英的《竹溪词》等;元代奉先人李庭的《寓庵词》、坊州人雷琯的《商歌》等。

明代时陕西文坛出现了复兴迹象,明代中期以诗、文、杂剧称雄文坛的“前七子”中,就有李梦阳、王九思、康海等。明代陕西有作品传世者近百人,其作品约有240余种。当时的诗歌、散文对后世都有一定影响。

明代陕西诗歌呈现着浑厚、淳朴的秦地瓦缶声韵。朝邑韩邦奇的诗歌、汉中旬阳人张凤翔的《伎陵集》、秦人孙一元的《太白山人诗选》、渭南人南大吉的《瑞泉集》、三原人张原的《玉坡集》、咸宁人刘储秀的《西陂诗选》、杜陵人张治道的《张太微诗集》、白水人王伛的《彭衙诗集》、耀州人乔世宁的《乔三石诗选》、三水人文少白的《文少白诗选》等,都是明代陕西乃至全国文坛上引人注目的作家与作品。

明代的陕西散文作品数以百计,主要作者及其作品有:三原县王恕的《王端毅公文集》、高陵县吕楠的《十四京游记》、三原县马理的《溪田文集》、武功县康海的《康对山文集》、户县王九思的《渼陂集》、三原王承裕的《少保王康僖公文集》等。

清代的陕西文学继续从民间文学中汲取营养,有了很大发展。有传世作者百余人,传世作品约200多种。作者和作品数量均超过了前代。

清代诗文集作者及其代表作有:三原孙技蔚的《溉堂集》、富平李因笃的《绶祺堂集》、合阳康乃心的《莘野集》与王又旦的《黄湄集》、户县王心敬的《沣川集》、蒲城屈复的《弱水集》、武功张文熙的《山解谷诗集》、泾阳张恂的《樵山堂诗集》、宜君刘尔举的《雪石堂诗草》、咸宁杭温玉的《息存诗吟》、华州王志湉的《琈山房诗稿》、泾阳雷士俊的《艾陵诗钞》等。这些诗文集均为时人所喜爱。

[旁注]

公刘 北豳人,古代周人部落首领,为周先祖不窋孙、鞠陶子,周文王姬昌的祖先。鞠陶死后,公刘立。公刘忠诚厚道,笃爱人民,勤劳刚毅,文武兼备,是一位具有政治远见、经济头脑、组织才能的古代英雄。

甲骨文 主要指我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镌刻的文字,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延绵使用了一段时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

《汉书》 又称《前汉书》,由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共230年的史事。

五言诗 古代诗歌体裁。是指每句5个字的诗体,全篇由五字句构成的诗。五言诗可以容纳更多的词汇,从而扩展了诗歌的容量,能够更灵活细致地抒情和叙事。初唐以后,产生了近体诗,其中即有五言律诗、五言绝句。

《大诰》 是周公姬旦所做的战前动员文告,是当时的实录,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谈话曾多次运用形象、贴切的比喻,说理透彻、生动,又很质朴,有很强的说服力;字里行间无不浸透着周公那诚挚、深厚的满腔赤诚。它闪耀着实事求是的古朴光芒,代表了早期先秦散文的艺术成就。

王昌龄(698年~756年),盛唐时期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存诗170余首,作品有《王昌龄集》。

杜甫(712年~770年),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约遗存1400余首诗,集为《杜工部集》,诗艺精湛,在我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韩愈(768年~824年),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崇奉儒学,力排佛老。文学上,反对魏晋以来的骈文,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曲子词 源自民间,经刘禹锡、白居易等诗人的引用和规范,到宋朝初期,曲子词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格律,演变为宋词。再经苏轼、辛弃疾等人大力拓宽其题材范围,宋词进入辉煌时期。

寇准(961年~1023年),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彪炳青史的名相。寇准以甲科进士入仕,先授大理寺评事、知县事,后多次擢升,直至参知政事、同平章事。为官清廉,不拘节微而善谋大事。在地方以民为本,政绩卓著;在朝廷辅佐皇帝安邦治国。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

李梦阳(1472年~1530年),明代中期文学家,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工书法,得颜真卿笔法,精于古文词,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强调复古,《自书诗》师法颜真卿,结体方整严谨,不拘泥规矩法度,学卷气浓厚。

王又旦(1636年~1687年),1658年戊戌科进士,由潜江知县历官户科给事中,户部都给事。擅诗,善絺章绘句,文采风流,官声诗名并重,时与诗坛领袖王士禛并称“二王”。

[阅读链接]

清代陕西戏曲作品发展至昌盛时期,其代表作家和作品有:长安王筠的《繁花梦》、《会仙记》、《全福记》等,安康于有声的《双帕缘》,蒲城崔向余的《碧玉钿传奇》。

尤其是渭南李芳桂,是当时陕西有名的戏曲作家。他的主要著作有:《忙识字》、《锄谷》、《火焰驹》、《万福莲》、《春秋配》、《白玉钿》、《紫霞宫》、《如意簪》、《香莲佩》、《玉燕钗》。

清代后期甘泉谢堃的《芙蓉山樵传奇五种》,即《十二金钱》、《合浦珠》、《血梅记》、《黄河远》、《绣帕楼》;三原周元昆的《杨孝子传》以及乾县范紫东的戏曲作品,对清代以来的陕西戏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