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为观止的宝鸡社火

位于陕西关中西部的宝鸡,古名陈仓,是我国古代文明发祥最早的地区之一。是中华民族始祖之一炎帝的故乡;周、秦王朝先后在宝鸡一带创业建都,创造了极其灿烂的古陈仓文化。

这里不仅遗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还保留了其绚丽多彩的民间艺术,而最令人叹为观止的便是宝鸡社火表演艺术。

宝鸡社火是在继承周秦汉唐时期的百战、散乐和古代锣鼓舞蹈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而形成的民间群体性游艺活动。

因宝鸡地处关中西部,历史上属凤翔府管辖,又称“西府”。所以宝鸡社火又称“西府社火”。耍社火在宝鸡又称“装古事”,即以一定的社火形式扮演古代的人和扮事,装内容主要有历史人物、戏曲故事、神话传说等。

宝鸡社火根据表演时间分为昼社火和夜社火,根据其表演形式可分为造型社火和表演社火两类。

造型社火有步社火、背社火、马社火、车社火、芯子社火、山社火、血社火、面具社火等,列队游演;表演社火有地台社火、高跷社火等,主要在场院说唱斗打进行表演。

高跷社火即跷腿社火,又叫柳木腿,是天王村社火会一种很有特点的社火类型。它装扮简单,仅用木头作成假腿,人足蹬在假腿的半截杈上,上半截用绳子绑扎在表演者的小腿上便可行走。这种表演方法要求表演者要有腿功,还要有一定的技巧。

所扮演的内容多为民间小戏和爱情故事,如《断桥》、《拾玉镯》、《小姑贤》、《李彦贵卖水》、《打渔杀家》、《梁山伯与祝英台》、《花亭相会》等。

芯子社火分单芯和高芯两种。单芯社火是用钢筋铁管折制成架子,然后将社火人物绑扎其上,显得玄妙有趣。

如《观音施福》中,制一朵莲花座站立观音,两边有两个叶蕾,上面站立两童儿;再如《关羽保皇嫂》中的关公肩扛青龙偃月刀,甘、縻二夫人站在刀尖和刀柄之上,显得十分玄妙,且韵味高雅,趣味无穷。

高芯社火中最具盛名的要数山社火,因其扮演的社火形态高达10米,底座宽10米有余,整个框架用钢筋及木料绑扎而成,中心用一大车木轮树,上铸10多个四方眼,眼中制各种形式的铁芯子模型,再用麻纸裱糊成一座小山包。

芯子上装扮故事人物都是选10岁左右的小孩,山包的各个部位分别装点有草木、小溪、曲径、庙宇、楼台、亭阁等;还有龙、狮、虎、蛇各种动物。各色社火故事少则3转,多则五六转,其中有《三肖洞》、《甘露寺》、《孙宾坐洞》等。

人物各拿刀、枪、剑、戟,或金鸡独立,或腾云驾雾,悬吊半空。其设计宏大气派、雄伟壮观,技艺精巧绝妙,典雅别致,惟妙惟肖。

黑社火即是晚上耍的社火,是流传于宝鸡西部山区的一种小型地面表演的说唱社火。有别于其他造型社火只摆架势,不带说唱的鲜明特征。表演时在村上的麦场或大户人家的家庭院落,点燃柴火利用其光亮进行广场表演。

黑社火也是一种祭祀神灵,祁福求安的娱乐形式。开场前先有一人坐场说唱引言歌,也是垫场子。讲历史说故事,紧一句慢一句等待后场演员化妆准备好后才下场,然后正式表演开始。

先是表演祭神的节目有《十炷香》、《天官施福》、《香山寺还愿》等。然后开始演出正场故事。节目有时三五人为一场,多时达数十人不等。既有道白,说唱词,还有乐器配上曲调进行演唱。文场面有三弦、碰铃、瓦子等,武场面有大鼓、锣、钹等。主旋律以三弦为主。

血社火又名“扎快活”、“扎社火”。所谓扎就是将斧头、剪刀、铡刀等凶器化妆时扎入扮演恶绅者的头部、面部及胸腔之中,是一种集杂技、戏剧等为一体的民间社火艺术表演形式。

血社火由赤沙镇吴氏家族创立于1838年。相传当年有一河南籍铁匠路过三寺村,因重病被吴家先祖收留治病。来年病愈后为了报答吴家,将血社火的妆演秘诀及技法传授,并帮助打造了所需铁器道具,遂成为吴姓家族的传世艺业。血社火已成为宝鸡社火的一项原汁原味的特技。

社火游演一般是探马在先,随后跟着社火会旗、火铳队、旗队、社火队,最后是锣鼓队。游演队伍阵容庞大,气势宏伟,锣鼓喧天,热闹非凡。

作为社火表演中最为重要的道具,社火脸谱也体现了极其丰富的民俗文化特色,它是以人物的容貌和性格特征出发,用日月纹、火纹、旋涡纹、蛙纹等纹饰的不同组合表现人物的性格。

宝鸡社火脸谱,人物众多,开脸严谨,用色讲究。仅脸谱的谱式就有很多种,如:对脸,破脸,碎脸,悬脸,转脸,定脸等,最常见的是对称形和旋转形两种。

对称形即是左右形与色都成对称分布,以五官为准,饰以各色纹样,颇似先秦青铜;旋转形则放弃五官中线,向左或向右成一条斜线,并饰以盘旋游走的纹饰,有很强的运动感。

画脸谱的颜色早期只用青、赤、黄、白、黑5种颜色,暗合五行明辨忠奸。这也是表现社火脸谱人物角色性格的基本色彩和语言。黑代表忠诚、铁面无私,白代表奸诈,红代表侠义,绿代表草莽,金、银代表鬼怪,粉代表苍老,黄则代表残暴。

为便于脸谱颜色传承,民间艺人还专门编有口诀:

红为忠勇白为奸,黑为刚直灰勇敢;

黄为猛烈草莽绿,蓝为侠野粉老年;

金银二色色泽亮,专画妖魔鬼神判。

此外,还有画眼、眉、口的口诀,画眼诀里又分顺眼、吊眼、环眼、三角眼、雌雄眼等。画眉诀里有卧蚕眉、梳子眉、吊勾眉、瓦眉、疙瘩眉、兽角眉等。

社火脸谱是随社火表演同时诞生的艺术作品,不仅绘画风格和造型艺术具有极高的民族特色和美术造诣,它更是历史文化的提炼与生活的浓缩,不仅代表了其地方特色文化,作为社火艺术表演的主要道具,它更是记载了传统文化艺术和延续了民间故事传说。

与社火同时游演的,还有西秦百面锣鼓、西山刁鼓、西府唢呐、舞龙、舞狮、秧歌、腰鼓、竹马、旱船、赶犟驴、二鬼摔跤、张公背张婆、哑哥背妹、大头娃娃、面具舞蹈、喜剧表演等。

宝鸡社火包含了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等艺术形式和民俗活动,具有很高的民俗价值和审美价值。

[旁注]

凤翔 古称“雍”、“雍州”、“雍城”,地处关中平原西部宝鸡市境内。凤翔为我国著名的民间工艺美术之乡、青铜器之乡和西凤酒乡的美誉。秦文化、凤文化、民间文化、苏轼文化、凤酒文化、佛教文化、西府饮食文化和读耕文化等为凤翔历史文化的精粹所在。

戏曲 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门传统艺术。是我国特有的民族艺术,历史上也称“戏剧”。从全国360多个戏曲剧种中脱颖而出的京剧、豫剧、越剧,被人们誉为中国戏曲三鼎甲。是汉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关羽(约160年~220年),汉代末期三国时期名将。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被民间尊为“关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

孙宾(公元前379年~公元前314年),战国时期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孙膑曾与庞涓为同窗,因受庞涓迫害遭受膑刑,身体残疾,后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辅佐齐国大将田忌两次击败庞涓,取得了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胜利,奠定了齐国的霸业。著有《孙膑兵法》。

三弦 又称“弦子”,我国传统弹拨乐器。柄很长,音箱方形,两面蒙皮,弦三根,侧抱于怀演奏。音色粗犷、豪放。可以独奏、合奏或伴奏,普遍用于民族器乐、戏曲音乐和说唱音乐。

西山刁鼓 陕西鼓舞形式之一,发源于宝鸡陈仓区香泉镇水柏村。由于让鼓手相互争抢敲击,故称“刁鼓”。有着其独得的艺术风格,耍刁鼓时鼓手、敲锣者、打镲者都要装扮,造型分为鼓手、猴儿、捉扇子手、抬鼓者。

旱船 是我国许多地区都盛行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演出形式大同小异。女子双手持竹木制作的船形道具,艄公持橹在旁做划船状,边行边舞。似行于水上。辅之以乐人伴奏,表演诙谐,人见人爱。有的单独表演,有的与“地秧歌”混同表演,有的与“小车会”混同表演。

[阅读链接]

黑社火有多种表演形式:

一是跑圆场。如《三战吕奉先》,一个马童先出场,然后吕布上来在前面跑,刘备、关羽、张飞在后面追,在锣鼓配合下,挽出许多花子,舞出许多动作。还有《黑三宵搬兵》、《赵匡胤送亲娘》等节目。

二是唱曲子。多为两生两旦,边舞边唱,像《亲家母打架》、《李彦贵卖水》等,即所谓的对对戏。

三是笑谈。上场的人物多是两老旦,一小旦,她们各有各的唱词和曲调,有背弓调和月调两类大调,唱腔乡土气味浓郁,原汁原味,古朴动听。

四是快书。即溜干场,犹如马戏团的丑角演员,专门在换场时填空使用,表演时有说有笑,有哭有闹,干脆利落,逗人发笑,使场面轻松愉快;内容多为劝善,形式有如说快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