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在顶隙里的祝融殿
祝融殿又名老圣殿,位于湖南省衡山祝融峰上,是道教著名的庙宇。祝融峰海拔1300米,高耸云霄,雄峙南天,是南岳衡山“七十二峰”的最高峰和主峰,相传上古祝融氏葬于此峰。
祝融是我国上古神话传说中的一位帝王,以火施化,号赤帝,后人尊为火神。祝融是古时三皇五帝三皇之一,居住在昆仑山的光明宫,正是由于他传下火种,教会人们如何使用火和保护火种。祝融原叫重黎,在担任火正官时,黄帝赐他姓为“祝融氏”。
祝融君这位职掌南离的火正宫,经过历代帝王的神化和加官晋爵,由隋、唐两代的“司天王”至宋朝的“司天昭圣帝”,制拟帝王,祀以国典。
祝融殿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由巡按湖广按察使李式修建。
据说他登山的时候,天色已晚,后又遇夜雨。
第二天早起欲观日出,忽然霁云开,自认为这是天意天心,即以韩愈开云自况,因出资并饬所属衡山县在峰巅建祠作为纪念,祠曰“开云”,后又废。
后来,清朝的乾隆皇帝在1751年在祠址上重建,祀古祝融君,改祠为殿,并提额曰“祝融殿”。
祝融殿高踞祝融峰顶,构筑在一个奇石重叠、风急云涌的百多平方米的顶隙里,可以想见当年建筑的艰辛。
祝融殿因山高风大,所以建筑是用坚固的花岗岩砌墙,以铁瓦盖的顶,殿宇凌风傲雪,巍然屹立在绝顶巨石之上。殿后岩石上装有石栏杆,凭栏愿望,北山风光尽收眼底。
在祝融殿前,有花岗石路层层梯接到寺庙底下,石路两旁,矮松成竹,山花烂漫,颇为洁致。祝融殿山门前有石砌平台,为30多级陡峻的花岗石台阶。山门是山门为四柱三楼式石牌坊座牌坊式建筑,牌坊上有“祝融峰”3字石额。
门两侧有对联:“寅宾出日,峻极于天。”
前者指清晨五六点时太阳升起,后者说祝融峰顶比天还高峻。这副对联的句子集自《诗经》,对仗工稳,浑然天成,又切合祝融峰顶景物,极具匠心。山门与正殿间为天井,左右有廊与殿宇连相。
祝融殿面阔三间,进深二间,抬梁式木构架,硬山顶,顶上覆盖有两尺长,一尺宽的特制铁瓦。绝大部分为清代修葺时期铸造的,还有数十块是宋朝保留下来的。覆盖铁瓦,为的是宫殿“罡分不能动摇,冰雪不可冻裂”。
据《衡山县志》记载:
祝融峰老圣帝殿建自清乾隆十六年,长期失修,墙倾栋朽,经荒台荒;和尚只得另筑茅棚居侧化缘。何公捐资修后,石墙铁瓦,庙貌一新,荒芜小径也改成1.5米宽的石磴大道,并补栽了风景林。
祝融殿内正中供奉的就是人称“有求必应”的祝融火神了。
因为祝融火神在宋朝时被封为南岳司天昭圣帝,所以祝融在民间也被称为“南岳圣帝”。历朝历代的帝王都曾经到过这里朝拜祭祀圣帝,祈求“以为社稷,而福生灵”。
在圣帝后面供奉的是南岳开山祖师慧思和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和雷神等神仙,慧思传为南岳佛教开山祖师。人物造型生动,栩栩如生。
祝融殿右侧走廊有另一条小门通向望月台。望月台比祝融殿正殿基高3米左右,是花岗岩风化后裸露而成。整块岩面不到4.5平方米,靠边处围上石栏,既可临风小坐,也可凭石栏杆眺望。
因为望月台是祝融峰的最高点,所以空景无际,山风袭人,潇湘帆影,远近山峦,尽奔眼底。望月台石上有不少石刻,因为刻在台面石上,风雪侵蚀,许多已渐磨灭。
保留下来的有1577年明朝嘉靖年间的宝庆知府书刻的“望月坛”3个约0.5米见方的字,这3个字镌刻在岩的内壁上,为楷体,横向排列。
其余在台石上与台内外峭壁上的石刻还清晰可辨的有“竣极”、“仰止处”、“果是高”、“青云在望”、“青云满袖”、“山不厌高”、“觉梦处”、“千维绿”、“天外幽赏”、“寿比南山”、“唯我是高,尊峙寰中”等,大都不知是何年何代刻品,但都向我们彰显着祝融殿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年代的久远。
【旁注】
三皇五帝 自盘古开天辟地以后,他的后裔诸神,即最初的三皇及后来的五氏完成了创世需要的任务后,都归神籍,所以人们把原始社会中后期出现的许多为人类作出卓越贡献的部落或首领称为“三皇五帝”。
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是华夏始祖之一、人文初祖,与生于姜水之岸的炎帝并称为中华始祖,是我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本姓公孙,长居姬水,改姓姬,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也称有熊氏,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
巡按 古代官名。唐玄宗李隆基天派官巡按天下风俗黜陟官吏,巡按之名始此。明代后并派监察御史分赴各道巡视,考察吏治,每年8月出巡,称巡按御史,又称按台。巡按御史品级虽低,但号称代天子巡狩,各省及府、州、县行政长官皆其考察对象,大事奏请皇帝裁决,小事即时处理,所以事权颇重。
《诗经》是我国汉族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多年的诗歌诗经。在篇章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其主要表现手法有3种,通常称为:赋、比、兴。
社稷 社,古代指土地之神,东方青土,南方红土,西方白土,北方黑土,中央黄土,象征国土。古代又把祭土地的地方、日子和礼都叫社。稷,指五谷之神中特指原隰之祗,即能生长五谷的土地神祇,这是农业之神。旧时用来作为国家的代称。
知府 官名。唐以建都之地为府,以府尹为行政长官。宋代升大郡为府,以朝臣充各府长官,简称知府。明代以知府为正式官名,为府的行政长官,管辖所属州县。清代沿明制不改。知府又尊称太守、府尊,也称黄堂。
【阅读链接】
祝融峰是根据火神祝融氏的名字而命名的。
相传祝融氏是上古轩辕黄帝时期的火神,人们发明钻木取火之后,不知道如何妥善保留火种,也不会正确使用火。
由于祝融氏跟火亲近,就成了管火用火的能手。黄帝就任命他为管火的火正官。因为他熟悉南方的情况,黄帝又封他为司徒,主管南方事物。他住在衡山,死后又葬在衡山。
为了纪念他对人们所作出的重大贡献,就将衡山的最高峰命名为祝融峰。在古语中,“祝”是持久,“融”是光明,意思是让他永远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