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品位源于综合素养

谁都希望自己能有较高的鉴赏品位,尤其是求知欲望强烈的青少年朋友,除去学好课堂上的知识外,总想在课余时间广闻博采,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然而,到底怎样才能把自己的文化素养提高,从而也使自己的鉴赏品位得以提高呢?

一位青年朋友抱怨说,他最喜欢听像崔健的《一无所有》、郭峰的《让世界充满爱》等流行歌曲,这些歌曲通俗易懂,听几次之后自己也就会唱了, 不像听古典交响乐那样难懂。可是这样一来,家长总跟他们唠叨,说他们文化品位低。难道他们喜欢流行文化就是品位低吗?

这位青年朋友的疑问,其实涉及了两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如何看待包括流行音乐在内的大众文化的问题。我们知道,人们一般将人类文化相对地分为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两个部分。精英文化,是指具有较高艺术价值,且又表现人生崇高理想的文化。这种文化,偏重审美功能,往往能经受历史的考验,是代表国家和民族文明水准的文化。包括古典音乐在内的文学艺术名著,都属于精英文化的范畴。而大众文化,主要是指在当今世界上通过大众传媒传播,并满足人们文化娱乐、消费的文化,它偏重娱乐功能。像流行音乐、畅销的通俗读物和热门的影视作品等,均包括在大众文化之内。

虽然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是两种不同的文化,且它们的功能又各有所偏重,其评判的尺度也有高雅、通俗与否的区分,但是,作为总体的人类文化来说,都具有教化、审美和娱乐的功能。更何况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的界定,并非是绝对的“一刀切”。比如,人们一般认为精英文化是“阳春白雪”,它“曲高和寡”,其实不然。当某种精英文化的文学艺术作品格外受到大众的青睐,达到了“曲高和众”的程度时,这在客观上看,实际上它也成为了大众文化的一部分。像曹禺的名剧《雷雨》,用精炼的手法和短短的篇幅,成功地概括了中国一个资产阶级家庭前后 30 年腐朽没落的历史,本是

属于精英文化中的杰作。但最近被改编成 20 集的电视连续剧之后,人们褒贬不一,成为议论的热点话题,倒成为颇为引人注目的大众文化现象。再如, 乔伊斯的名著《尤里西斯》,是曾被誉为“西方的天书”的先锋性小说,应该说它比精英还精英。然而它的中译本在我国的图书市场上也成为销售的热点,成为一种大众文化现象。

其次,对待人类自己所创造的文化,无论是精英文化,还是大众文化, 都应该有博大的胸怀和宽广的审美视野,努力吸收它们之中的营养。应该看到,大众文化中也有精品,在其中,同样蕴涵有对人类命运以及社会发展的思考,蕴涵有创作者对艺术的探索和追求。因而,在欣赏属于大众文化范畴的作品时,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娱乐和消遣上,还要看看它的审美价值,分辨其是美还是丑,是精细的还是粗劣的,等等。我们每一个人,特别是青少年朋友,无论是对精英文化,还是对大众文化,虽然都可以有你自己的爱好, 但是,要想提高自己的鉴赏品位,关键在于提高和丰富自己的综合素养。而要想达到这样的目标,就必须要浏览和欣赏精英文化。古典名著名作,无论是文学的,还是音乐等姊妹艺术的,都是世世代代传下来的文化瑰宝,是经受得住历史考验的人类文明的精品。这些精英文化,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教化的作用。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过,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能脱离直接性和

本能性。因此人需要教化,教化的本质就是使个体的人提升为一个普遍性的精神存在。所以他说,哲学正是“在教化中获得了其存在的前提和条件”。因而,读名著、听名曲,对我们,特别是青少年朋友,从中接受“教化”, 提高文化品位和综合素养,使自己具有文明、开放、民主、科学、进步的民族精神,是颇为必要的。当然,这些古典名著名作,对于我们认识艺术的美, 提高审美的鉴赏力,就更为重要了。

本文开头谈及的喜欢流行音乐的那位青年并没有什么错儿,这是每个人的爱好问题。但是,不妨扩大自己的艺术视野,去多听听人类音乐文化宝库中的经典名作。总之,在课余时间里去广闻博采是必要的。北京某中学有位名叫陈媛媛的同学,她在学校里是“三好学生”,业余时间不但读文学名著, 听古典名曲,而且还读《中国通史》、《世界通史》。此外,她还弹得一手好钢琴,在业余钢琴比赛中获得过鼓励奖。应该说,她自身具备了综合素养, 其文化鉴赏品位自然不会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