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与艺术

不管你承认与否,在我们的生活中,谁也离不开文学艺术。即便不是从事文学艺术中各类职业的人,也都会在学习和工作之余,根据个人的爱好, 或读文学名著,或欣赏音乐,或看电影、电视连续剧,或在展览厅浏览丹青妙笔⋯⋯人们不仅如此,还常常“自己动手”,各自掌握了“一技之长”: 有的练就了一副好嗓子,常常一展动人的歌喉;有的加入了“钢琴热”的队伍,每天至少学练一小时的钢琴;有的喜爱书法或绘画,在笔锋的韵味中寻找美的乐趣;有的擅长写诗、写小说,常常在报刊上发表作品⋯⋯

人类创造了艺术。关于对艺术起源的说法颇多:有的说艺术起源于模仿, 在古希腊哲学家看来,所有艺术都是模仿的产物。如亚里士多德认为,“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反映了性格的真相——愤怒与和顺的形象,勇毅和节制的形象以及一切和这些相反的形象”。有的说艺术起源于情感和思想交流的需要, 即艺术本身成为情感的载体。如诗人雪莱在《为诗辩护》中说:“在上古时代,人们跳舞,唱歌,模仿自然的事物,在这类动作中,正如在其他动作中那样,遵守着某种节奏或规则⋯⋯近代作家把接受这规则的感觉能力称为趣味或鉴赏力。”有的说,艺术起源于游戏,这是席勒提出的观点。他认为模仿虽然重要,在其背后还有推动模仿得以产生的原始动力,即只有人才有的想像力的游戏。由喜悦导致的跳跃形成舞蹈,从情感产生的种种声音,用节奏加以规范而成为歌曲。还有的说,艺术起源于巫术。这种观点在西方最有势力,最早是由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 Edward Ty-lor)在他所著《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来的。学者托马斯·芒罗也指出,“祈求下雨就泼水,祈求打雷就击鼓,而符咒则经常被用之于雕刻和装饰,被认为能带来好运气和驱逐魔鬼。巫师有一整套的工具,包括假面、化装、棍棒和符咒、巫术油膏、响板等。而礼仪的活动,说、唱、舞蹈都被用来保证巫术的成功”。

在这诸多说法中,艺术起源于劳动之说,是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命题。1879 年在西班牙北部发现了第一个欧洲史前的阿尔塔米拉洞穴,在这个洞穴中的壁上画有野牛、野鹿、野猪和长毛巨象。史前考古学告诉我们,这些画至少在三万年前的冰河时期就已经出现。不言而喻,它的诞生和远古的人类是以狩猎为生相联系的,这一发现,揭开了人类最早艺术的帷幕。一位名叫毕歇尔(K·Bucher)的学者,在研究了劳动、音乐和诗歌之间的关系后认为, 在其发展的最初阶段上,劳动、音乐和诗歌是极其紧密地互相联系着的,然而这三位一体的基本的组成部分是劳动,其余的组成部分只具有从属的意义。他还强调,劳动是舞蹈和音乐的源泉。

可以说,最早的文学艺术正是原始先民在劳动中创造出来的。鲁迅在《门外杂谈》中告诉我们:“我们的祖先的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须发表意见,才渐渐的练出复杂的声音来。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有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那么, 这就是创作;大家也要佩服,应用的,这就等于出版,倘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下来,这就是文学,他当然就是作家,也是文学家,是‘杭育杭育’派。” 我们还知道,最初产生的文学作品,基本上是诗和神话。这是由于在远古人类的生产劳动和生活中,人们难以抗拒大自然,且对各种自然现象无法做出科学的认识。于是,人们把认识不到的事物看作是某种神力。正如高尔基所说,原始人把神看作“一种武装着某种劳动工具的完全现实的人物,神是某种手艺的能手,人们的教师和同事”。因而,在最初的神话里,有原始人关于他们祖先以及各种英雄人物的传说。随着生产劳动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 人类社会生活也日趋丰富多彩。于是,这丰富多彩的生活则成为文学艺术的源泉。

文学艺术反映社会的生活和斗争,它具有认识、教育。审美和娱乐的功能。读曹雪芹的《红楼梦》,可从贾家荣、宁二府的兴衰过程中,知晓封建贵族阶层的荒淫腐败与残酷压迫劳动人民的罪恶,及其阶层中青年人的反叛精神;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会体会到作曲家一生与命运搏斗的思想, 并从中受到教育和鼓舞;文艺作品大都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在审美中受到启迪;至于文学艺术的娱乐作用,则是众所周知的了——工作学习之余,读读小说,听听音乐,看看电影⋯⋯在丰富的精神生活中得到快乐和消遣。

人类不但创造了文学艺术,而且还成为文学艺术的直接受益者。人们, 特别是处在长知识、长身体阶段的青少年朋友,是多么需要文艺作品来描绘和丰富自己的生活,表达或寄托自己的感情,并从中得到精神享受、找到平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