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恐惧与羞怯

青春期男女交往中非常突出的问题是直接面对和接触别人,以及驾驭语言的能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有多种形式。在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交往方式有交谈、书信往来、班级讨论、小范围的朋友聚会等,还有些日常生活中不纯粹属于沟通感情和思想上交往的事,如上街购物、搭车、问路等,也需要自己独立去与他人交往。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和独立性的增强,自己与外界打交道的机会越来越多,部分青少年对社会交往尤其那种面对面式的交往的恐惧也在不断地增长。每一次抛头露面的机会都令他们紧张不安,甚至迟到后, 走进教室这么个简单的过程也会让他们感到浑身不自在,似乎有几十双眼睛在挑剔似地审视自己,企图要看出他内心的恐惧来。如果遇上班级组织讨论发言,他们能躲则躲,使本已十分不安的心情更添加了许多的怯懦和不好意思。

为什么他们不能正视别人的眼睛,不能心绪宁静地侃侃而谈呢?怎样才能排除社交中的欲说却乱、欲做又慌的恐惧心理,做到落落大方、镇静自如地与人正面交往呢?有人说,恐惧比世界上任何东西更能摧毁人心。因此,自己遇事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战胜恐惧,克服过分的自我意识。其实,仔细想想自己之所以在别人面前那么紧张,言谈举止那么不自然,主要原因就是自己过于注重给别人留下的印象,不能专注于自己想说的话和要办的事,结果,自然是一团糟了。所以,战胜恐惧的第一步就是忘掉自己,达到 “忘我的境地”,应该像一个无忧无虑的小孩那样,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其次,自己需要寻找机会反复地锻炼自己,多争取一些社会工作和与人

交往的机会,尽可能多地与人交谈,表达自己的思想。你们也一定会发现并体会到,那些做班干部的同伴,他们在公众场合面对几十位同学的几十双眼睛,甚至在全校大会那样壮观的场面上发言、演讲,都能表现出落落大方、坦然自如、无拘无束、谈吐流利、不慌不惊,就是因为他们长时间的锻炼与

修养才有如此的从容不迫。因此,青少年社交中的恐惧、与人交往的羞涩, 只能在交往的实践中逐步医治。正如卡耐基所说,克服演说恐惧症的最好方法,除了练习,还是练习。有一个方法,你们不妨一试。拿一篇发言稿或是一篇自己喜欢的散文,在清晨或傍晚,或在双休日,到公园一处僻静的假山后或清水旁,先由小声再逐渐放大声朗读或背诵你的发言稿或是这篇散文, 直到朗诵自如。同时,要加上眼神、身体和手臂的动作,有如面对全班同学和全校师生。在朗读时,也可以脱离原稿原文,尽情地发挥,随着稿子的思路或者散文的线索一路随意发挥下去。把你临时想到的、想说的、想表达的反复说出来,而且每练一遍都可能有一遍不同于上一遍的内容,但这不要紧, 这些不一样,慢慢会在你脑子里形成一个完整的、有逻辑的、脉络清楚的发言,最后你会发现,语言会精炼、逻辑会加强、文字会精彩、心跳会平缓、表情会生动,犹入无人之境,到时那篇发言稿或散文在你自己感情的支配下变成一篇更加精彩的美文,也许这是你当初始料不及的。因此,只有在不断实践中体验,历尽痛苦的煎熬,积累成功的体验,自己才能从根本上克服恐惧,享受与人交往中的乐趣。

再次,即使作了准备,交往的时候仍然感到心慌意乱、情绪紧张怎么办? 我们可以尝试着自我放松,或情绪转移。有一则笑话,说一个人对上台演讲恐惧得要命,所以他巴望着人们都不去注意他。可他上台后发现大家个个都心不在焉,于是,一股愤怒的情绪取代了演讲的恐惧,这场演讲反倒十分精彩。可见,注意力和情绪的转移是可以帮助自己战胜恐惧的。此外,恐惧的时候也可以进行一定的自我暗示,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行动自如、谈吐大方、表情自然的人物,并极力装出轻松自如的样子。我们还可以模仿自己印象中善于社交人物的表情状态与行事方式,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帮我们摆脱困境。扮演理想中的人物,有助于暂时忘却自我及目前的恐惧。

对于青少年们面临的共同心理障碍——社交恐惧,只有努力去战胜它, 最终实现心理上的自我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