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哎哟词”说起(相声)

董云华

甲:哎哟,是小刚! 乙:是你呀,小海! 甲:嗬!

乙:(吓一跳)怎么啦? 甲:你胖多了。

乙:可能胖了点儿。甲:哎!

乙:(又吓一跳)又怎么啦? 甲:看您满面红光的。

乙:是吗? 甲:嘿!

乙:这人什么毛病?一惊一乍的!

甲:真称得上精神焕发!乙:快把我吓出病来啦!

甲:你不知道,我最爱用“嘿、哎、啊、哎哟⋯⋯”这些词。乙:爱用也不能哪儿都用啊!

甲:反正我对这类词感兴趣。

乙:那我问问你,这些词叫什么词?

甲:什么词?嗯⋯⋯哦⋯⋯(突然地)噢! 乙:有你这么说话的吗?

甲:我想起来了。

乙:你想起来了,我趴下啦!

甲:这种词呀,我告诉你——叫,哎哟词! 乙:没听说过。这类同应该叫“叹词”。 甲:嗳!

乙:(旁白)跟这位说话真得留着神,别吓出毛病来。

甲:我这是诚心考考你。我现在正准备写一篇论文,哪能连最基本的常识都不懂。

乙:你给大家说说。

甲:叹词,叹词就是叹气时用的词!

乙:应当这么说:叹词是表示应答、呼唤或感叹的词。叹词比较大的特点是:它不是做独立成分,就是做独词句。

甲:什么叫独词句?

乙:一个词或一个词组就是一句话。写文章时,独词句就能占一行。甲:你举个例子。

乙:比方你的东西刚才还在这儿,一转眼找不到了。你只说一个字: “咦?”这“咦”字就是独词句。

甲:这个“咦”字表示惊讶、怀疑。 乙:你精神不愉快,说了个:“唉!”

甲:这个“唉”字表示懊丧、痛苦、悲伤。

乙:你爬山时不小心,脚下一滑,从上边骨碌下来了,你喊个了“啊!” 这也是独词句。

甲:好嘛,倒霉事都让我碰上了。哎,我发现这叹词可不都是用在句子最前边,也有用在一句话最后的。“你来呀!”叹词就在最后。

乙:嗐,错了!用在句子最后的不叫叹词,叫语气助词。

甲:噢,对对,你看我这记性,肚子里学问太多了,都掺合到一块儿了。乙:语气助词是助词的一种。“啊”和“呀”用在句子最后时,是语气

助同。助词的词汇意义最少,只能附在句子上,永远不能独立运用。

甲:看来,语气助词可有可无。乙:不,它独立性虽差,但附在句子上可以表达呻吟、着重、犹豫、欣喜等多种感情,没有或用得不当都不行。

甲:有这么重要?

乙:不信,咱们说几句话试验试验。甲:那好。

乙:哎呀,小海,你好啦!

甲:这是哪儿来的事呀,我根本没闹病! 乙:我这是平平常常一句问候话。

甲:问候得说:“你好啊!”你一说“你好啦!”就好像我生病多少天才好似的。

乙:你看,语气助词用得不当不行吧? 甲:真是这样。哎,那干脆不用行不行? 乙:小海,多日不见,你长高!

甲:我“年糕”!这像话吗,你得说:“小海,多日不见,你长高啦!” 乙:甭用这“啦”字了。

甲:不行,太别扭!

乙:你不是说语气助词不重要吗? 甲:在这儿等着我呐!

乙:如果说话、写文章,把语气助词都去掉,就会影响思想感情的表达。甲:看来,语气助词挺重要的。可是,我前些天写了一篇文章,语气助

词用得多了点儿,老师还批评了我一顿。乙:你写的什么?

甲:呼呼,轰隆隆、嘎啦啦⋯⋯

乙:得了,得了,你这是语气助词吗?这叫象声词。甲:象声词?

乙:对。

甲:看来,我这学问又掺合了。

乙: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各种声音:打雷、下雨、刮风的声音,动物的叫声、机器转动声、火车笛声、汽车喇叭声、东西碰撞声、乐器演奏声⋯⋯多啦,都可以摹仿。这摹仿声音的词就叫做象声词。虽然象声词、叹词都是虚词,却不是一码事。

甲:象声词有用没有?

乙:怎么没用呢!适当地使用象声词可以渲染气氛,增强表达效果,使文章更生动形象、逼真感人。

甲:这么说,我那篇文章是有价值的喽!听我接着背诵:呼呼、轰隆隆、嘎啦啦、哗哗、沙沙沙、叭叽叭叽、吱溜溜溜,咕咚!咣!啪!⋯⋯

乙:这是什么呀?乱七八糟的。

甲:“呼呼”是刮风的声音;“轰隆隆”,远处传来雷声;“嘎啦啦”,

突然打了一个炸雷,接着,雨“哗哗”下起来啦! 乙:那“沙沙沙”、“叭叽叭叽”是怎么回事?

甲:我打着伞去上学,雨点落在伞上,发出“沙沙沙”的声音,我踩着积水“叭叽、叭叽”往前走。

乙:噢!那怎么还“吱溜溜溜!咕咚!咣!啪!”?

甲:我没留神,踩了块西瓜皮,“吱溜溜溜”滑出老远;“咕咚!”摔了个屁股蹲儿;“咣!”后脑勺磕树上了;“啪!”把伞给扔啦!

乙:好嘛,这谁能懂!怪不得老师批评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