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开辟太空新时代

1981 年 4 月 12 日,美国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正式升空,这被人们认为是空间技术的划时代创举。两名美国太空人又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这与前苏联第一次载人空间轨道飞行,美国人首次登月时的情形一样。然而,那些名噪一时的太空“明星”先驱者,已经不太引人注意了,尤其是机器人在人们的记忆中,似乎已是淡忘了。

60 年代初,当空间机器人飞行器正在竟相腾空的时候,地面上也同时进行着研制空间机器人的“比赛”。美国阿贡实验在原子能工业的基础上,把电动机器人技术首先应用到航空领域,他们发现,电动机器人和一个身穿宇宙服的太空员工作起来差不多一样灵巧。空间探索的第一个目标是月球,在

人类登上月球的两年前,为了获得确切的数据和资料,决定先派机器人到月球上探险,这以后的几年,机器人又率先登陆了火星。

1967 年,美国的“探测者”3 号经过几十万公里的长途奔驰,风尘仆仆

地降落在荒凉死寂的世界——月球上。月球距离我们地球,有 38 万多公里之

遥。那里没有空气,没有水,白天酷热,夜间极冷。一个“月球日”长达 700 多小时,人在月面上不能正常生活。太空人必须身穿特制的笨重太空装才能停留,而机器人“探测者”3 号却泰然处之,安然无恙。

它有三条固定的腿,不会移动。腿的样子和后来“阿波罗”11 登陆月球时,太空人乘坐的登月舱的腿差不多,这三条腿固定在月面上,背上驮着许多仪器。其中有照相机、电视摄影机、无线电、收发报机和各种探测分析仪器。头上是个小抛物面无线,有点像我国古代书生戴的瓦楞帽。它有一条缩放式金属骨架构成的奇特手臂,长 1.5 米,可以由发自地球的无线电信号遥

控。它能把铲起的月土样品放在规定位置的 6 毫米范围内。

这样远距离的遥控,是人类值得骄傲的几次重大的无线电工程之一。要知道从地球到月球电波还要走一秒多钟呢!“探测者”3 号机器人的电视摄影机把手臂工作情形的“近景”,通过发射天线“告诉”给远在几十万公里地球上的指挥中心,科学家们就根据荧光屏上的图像进行谨慎的指挥,并下达命令。机器人的动作要延迟,等待将近一秒钟,这是一种过于缓慢的控制。

“探测者”3 号利用自身携带的仪器,对月土进行化验、分析,确定它的硬度和成分,并把所得的结果向地球上的人们报告。经过勘察,人们终于有了详细的关于月面的资料,这对人类向月球进军奠定了基础。月面的强度, 足以承受一艘登月小艇的重量和轻轻着陆的压力。类似这样的探测,机器人又反复进行了几次。在同一年,“探测者”5 号及 6 号对月球的访问,就分别对月面进行了一番化学分析。1968 年 1 月,“探测者”7 号机器人又来到月球,用它的遥控引人注目地自行纠正了一个意外的设备事故,使这次登月的行动免致失败。

除了“探测者”外,前苏联还向月球发射了一种特殊的科学装置——无人驾驶月球车。这是一个外形怪里怪气,有 8 个金属轮子的遥控机器人。它能像蚌一样开合,自动采集月球上的土壤,并做各种试验。它能在复杂的月球地表上移动,可以测量月球上的天空响度,传送电视片和月面全景图。

在登月的同时,人们也没有忘记地球的近邻——火星。火星上并不存在“运河”,没有植物,也不大可能有“人”。但是,火星上到底有没有生命? 机器人又当了一次“使者”。

1976 年 7 月,一个奇形怪状的机器人——“海盗 1 号”从地球上出发,

开始了颇具神秘色彩的冒险行动。火星距地球约 2.12 亿公里,这样遥远的距离,光都要走十几分钟呢。经过近一年的奔波,两个机器人在火星上相距约1600 公里的地方先后着陆,并立即开始工作,向地球发回大量照片和测量数据,人们第一次在火星上“看”到了火星的真正面目。

火星上是一个桔红色的冰冷世界。每秒 9 米的狂风掀起尘暴,把砂尘吹来吹去。最高气温是— 31℃,最低气温是—86℃。没有苔藓、草木和水,更没有科幻小学家所热衷的“绿色小人”。但是人们并不死心,拟定“海盗” 计划的科学家吉罗德·索芬就满怀信心地说:“火星上假如有微生物的话, 它们已经在眼前,那些石块底下说不定就有蟑螂呢!”

在火星上的稀薄大气中,一个马达开动了。“海盗 2 号”机器人伸出一

只 3 米的手,翻动了几块岩石,当然,机器人不是想找几只蟑螂而是用手臂

顶端像玩具似的小铲,盛起了约 6 立方厘米的土壤,举起来,收缩回去,扭转一下,把铲到的东西倒进登陆舱顶上一个筛子般的圆洞里。下面是一个旋转的分配器,将它分送到登陆舱的实验室。

“海盗号”机器人在火星上取得的大量资料,科学家们需要 10 年的时间才能完全分析清楚。

机器人还是优秀的“空间冶金师”。1976 年 12 月,在一个飞船上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无容器冶炼。处于失重状态的难熔合金,在空间被一台加热器熔化,并被电磁悬浮器将熔液悬于空中,在表面张力作用下成为一个极圆的金属球,它的圆度在地球上几乎是无法达到的。机器人就负责这个冶炼过程,冷却后把冶炼的试样放在一个容器里。

机器人在空间还亲身将一架 9 吨多重,全长 13 米,主镜直径 2.4 米的巨

型太空望远镜安放在离地球 600 公里的轨道上,使它不受云霞雨雾的遮挡。

观察天体时清晰度可比地球上高出 50 倍。

美国还研究了一种专门维修人造卫星的机器人。当收到卫星出现故障的报告后,它能立即赶赴太空轨道进行现场维修。

对于机器人来说,太空将不再神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