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伤的预防和救治

在寒冷的冬季,由于保暖措施不当或体质的问题,就 可以发生冻伤事故。冻伤是由于躯体血液在摄氏 10 度以下的低温时循环不良而形成的,一般多发生于四肢尖端、耳朵、鼻子等部位。如果长时间停留在低温地带,如海拔较高的积雪高山,遭受暴风雪袭击的草原等,还可以发生全身冻伤。

冻伤按照病状的程度分为四度。一度冻伤:皮肤浅层冻伤,产生紫红色的红斑,以后会红肿、发痒、刺痛;二度冻伤:除局部红肿外,会产生大小不等的水泡;三度冻伤:皮肤坏死,留有疤痕;四度冻伤:肌肉、骨骼均被冻伤,痊愈后会留下伤残及功能障碍。

在民间,发生冻伤时,一般用雪或冰摩擦受伤的部位。但如果用力摩擦, 可能会引起皮肤溃烂。遇到冻伤时,要尽可能使冻伤部位缓慢温和地得到温暖而回复正常状态。切忌用火直接烘烤或用太热的水直接浸泡。具体救治方法如下:

  1. 让患者进入温暖的室内,脱去湿的衣服和鞋袜,喝一些温和的饮料,

成人可喝少量的酒。

  1. 局部冻伤时,可以将患部浸在 27~42℃的温水中,4~5

    秒钟左右取出来,如此反复进行,直至受冻的部位回复正常体温为止。

  2. 全身冻伤时,可以用比体温低

    10℃左右的温水浸泡或淋浴,令身体慢慢恢复正常体温。

  3. 患处温暖后,可以慢慢活动患部,并进行适当的按摩。

  4. 轻度冻伤者,患处体温转暖后,可以涂抹冻疮膏、猪油蜂蜜膏等,已出现水泡不可挑破。冻伤严重者,进行上述救治后,仍需到医院作进一步治疗。

在气温低的日子,出门要做好充分的防护工作,穿上宽松、保暖、不透气的衣服,戴上帽子、围巾、手套。鞋袜不可太硬或太紧。在户外做洗涮工作时,不要让浸湿的手脚受冷风的正面吹袭。平时还要注意锻炼,增强身体抵御风寒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