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式

所谓转换式就是把教师以前教的一篇课文或本节课教的首段式重点段课文的教法,让学生通过上述的“操作→反思→迁移”转换为学习同类或相近课文段落的学法。简言之是教法转换成学法的模式或称之为:教法举一,学法反三模式。

教法和学法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可以相互转化,这已为大家所熟知, 并广为运用。如一类课文教法举一,二类课文学法反三;例子举一变成学法, 练习扶二反三,形成学习能力;首段或重点段举一变成学法,其他段扶二反三,运用、强化学法等等。

上面讲的“一定条件”,在这里是“同类”或“相近”的课文段落。具体包含:(1)同类型的课文,如写景的课文,写人的课文,常识性课文等等。

  1. 同一课文中内容类似,结构相同或相近的段落如《猴子下山》等这类课文在中、低年级很多。当然,也不光局限以上两点,只要我们根据学法指导的具体内容,把教材操作部分切割得很好,不同类也可以转换,但这种较少。

这种模式实施较早,不过没有从学法指导这个角度上升、总结罢了,也可以说是不自觉的学法指导渗透。

用这种模式要注意:

  1. 作为要迁移的主教法要具备:可转化、可操作(如“找→读→填→ 说”)。

  2. 使这种主教法与其它辅教法优化组合。转换后的主学法,亦要同其他辅学法优化组合。

  3. 在转换过程中要反复让学生理解,适度深化。这是当前采用这种模式的薄弱环节,往往效率不高源出于此。最好启发学生在转换中思考:下一步应怎样学?为什么这样学?教师伺机点拨使学生真正理解。否则“照葫芦画瓢”、“生搬硬套”会使指导不到位,方法一知半解,影响学生用法的积极性和效果。还可以结合自学环节,及时深入学生中去,通过答疑、问难、批改作业、夸奖等手段激发学生用好学习方法的成功欲、成就欲,以激发学生主动学法、认真用法的兴趣和情感,还要在尝试小组共同用法基础上,精

心安排大面积训练,要求人人动口动手动脑、群体回答。个别差生反复学用指导,以强化转换的学法,这样才能使学法指导“到位”。

  1. 这种方法一般教中、低年级均可,而低年级或刚进行学法指导试验的班级最宜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