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决胜千里兴汉室
张良,字子房,秦末颍川城父即河南宝丰李庄乡古城村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是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臣,与韩信、萧何并列为“汉初三杰”。刘邦在洛阳南宫评价他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张良出身于贵族世家,祖父开地,连任战国时韩国三朝的宰相。父亲。张平,亦继任韩国二朝的宰相。但是至张良少年时代,韩国已逐渐衰落。
韩国灭亡后,张良到东方拜见沧海君,共同制定谋杀秦始皇的计划。他散尽家资,找到一个大力士,并为其打制一只大铁锤,然后差人打探秦始皇东巡行踪。
公元前218年,秦始皇东巡,张良很快得知,于是他指挥大力士埋伏在到阳武县的必经之地博浪沙。不多时,远远看到36辆车队由西边向博浪沙处行走过来,张良与大力士只看到车队最中间的那辆车最豪华。于是张良指挥大力士向该车击去。
然而,被大力士击毙命者为副车,秦始皇因多次遇刺,早有预防准备,所有车辇全部四驾,时常换乘座驾,张良自然很难判断哪辆车中是秦始皇。
秦始皇幸免于难,对此事十分恼怒,虽然下令全国缉捕刺客,但是大力士已经被杀,又不知道另一位刺客是谁,后来不了了之。
张良从此埋名隐姓,逃匿于下邳。一天,张良闲步沂水圯桥头,遇一穿着粗布短袍的老翁,这个老翁走到张良的身边时,故意把鞋脱落桥下,然后傲慢地差使张良道:“小子,下去给我捡鞋!”
张良愕然,但还是强忍心中的不满,违心地替他取了上来。
随后,老人又跷起脚来,命张良给他穿上。此时的张良已久历人间沧桑,饱经漂泊生活的种种磨难,因而强压怒火,膝跪于前,小心翼翼地帮老人穿好鞋。
老人非但不谢,反而仰面长笑而去。张良呆视良久,只见那老翁走出里许之地,又返回桥上,对张良赞叹道:“孺子可教矣。”并约张良5日后的凌晨再到桥头相会。张良不知何意,但还是恭敬地跪地应诺。
5天后,鸡鸣时分,张良急匆匆地赶到桥上。谁知老人故意提前来到桥上,此刻已等在桥头,见张良来到,愤愤地斥责道:“与老人约,为何误时?5日后再来!”说罢离去。
结果第二次张良再次晚老人一步。第三次,张良索性半夜就到桥上等候。他经受住了考验,其至诚和隐忍精神感动了老者,于是送给他一本书,说:“读此书则可为王者师,10年后天下大乱,你可用此书兴邦立国;13年后再来见我。”
说罢,扬长而去。这位老人就是传说中的神秘人物:隐身岩穴的高士黄石公,亦称“圮上老人”。
张良惊喜异常,天亮时分,捧书一看,乃《太公兵法》。从此,张良日夜研习兵书,俯仰天下大事,终于成为一个深明韬略、文武兼备,足智多谋的“智囊”。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举兵反秦。张良与刘邦相见如故,张良多次以《太公兵法》进说刘邦,刘邦多能领悟,并常常采纳张良的谋略。于是,张良决定跟从刘邦。
公元前208年年底,刘邦、项羽分兵伐秦,并约定:谁先入关进咸阳,谁便可以立而为王。刘邦取道颍川、南阳,打算从武关进入关中。军队抵达南阳郡。南阳郡守奇退入宛城固守。
刘邦灭秦心切,见宛城一时难以攻取,打算绕过宛城继续西进。张良认为不妥,劝道:“您虽然急于进关,但这一路上秦兵还很多,而且都扼据着险要的地势。现在不拿下宛城,一旦宛城的秦兵从后面追杀过来,那时,强秦在前,追兵在后,就很危险了。”
刘邦采纳了张良的建议,立即更换旗帜,率兵乘夜间抄小路悄悄返回。拂晓时分,刘邦的军队已把宛城重重围住。接着,刘邦又以攻心之术,招抚南阳太守,赦免全城吏民,兵不血刃地轻取了宛城。
刘邦兵威大振,南阳郡的其他城池见太守已降,纷纷起而效之,望风而降。随后,刘邦率军继续西进,于公元前207年抵达霸上。
这时,秦二世已被赵高杀死,秦王子婴眼见义军兵临城下,大势已去,只好捧着御玺符节,开城出降。
刘邦历时仅一年,由于他采纳了张良的计谋,保证了军事上的顺利进展,从而赢得了时间,终于比项羽抢先一步进入关中。
刘邦大军进入咸阳,以为可以尽享天下,想留居宫中,安享富贵。武将樊哙冒死犯颜强谏,直斥刘邦“要做富家翁”。然而,刘邦根本不予理睬。部下的一些贤达志士对此心急如焚。
在这关键时刻,张良向刘邦分析利害,劝道:“秦王多做不义的事,所以您才能推翻他而进入咸阳。既然您已经为天下人铲除了祸害,就应该布衣素食,以示节俭。大军刚入秦地,您就沉溺在享乐中,这就是所谓助桀为虐了。常言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愿沛公听从樊哙等人的话。”
刘邦愉快地接受了这卓有远见的规劫,并召集诸县父老豪杰,与之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并通告四方:
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安诸如故。凡吾所以来,非有所侵暴,勿恐。
另外,还派人与秦吏一起巡行各地,晓谕此意。结果,博得了秦民的一致拥戴,争先恐后用牛羊酒食慰劳军士。
刘邦见状,又命令军士不要接受,传出话去:“军中粮食充足,不要劳民破费了。”秦地百姓听罢此言,越发高兴,唯恐刘邦不为秦地之王。
刘邦采纳张良的建议,采取的这一系列安民措施,争得了民心,为他日后经营关中,并以此为根据地与项羽争雄天下,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础。
此后,张良又帮刘邦逃过了“鸿门宴”的杀身之祸。并取得了楚、汉争霸的胜利,建立了大汉王朝,刘邦正式即帝位,史称汉高祖。
汉高祖在洛阳南宫举行庆功大典,大宴群臣。席间君臣共饮,刘邦显得特别高兴,当论及楚所以失天下,汉所以得天下时,刘邦道出其中的关键在于并用萧何、张良、韩信三杰。
他语中盛赞张良道:“夫运筹策于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张良后来被封为留侯,但他素来体弱多病,自从汉高祖入都关中,天下初定,他便托辞多病,闭门不出。多年之后,张良干脆自请告退,摒弃人间万事,专心修道养精,崇信黄老之学,静居行气,欲轻身成仙。
相传张良辞相后,就去寻其师黄石公居住的通城县张师山,在张师山访得一风景宜人的黄袍山隐居下来,并修建了“良山道观”,在道观不远处创办了“伐桂书院”,以授当地孩子文字。
[旁注]
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淮阴人,西汉开国功臣,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曾先后为齐王、楚王,后贬为淮阴侯,为汉朝的天下立下赫赫战功。他与张良整兵书,并著有兵法三篇。
萧何(公元前257年~公元前193年),沛丰邑人,早年任秦沛县狱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攻克咸阳后,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为汉相时,萧何采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为《九章律》。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秦下相即江苏宿迁人,我国军事思想“勇战派”代表人物,与“谋战派”孙武、韩信等人齐名。一直被评为我国历史上最为勇猛的著名武将,称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御玺 俗称玉玺,正确、专业的称谓“宝玺”。明朝的宝玺基本上均为青田石、白石质、寿山石等,明朝有二十四宝玺,其中皇帝奉天之宝为唐宋之传玺。古时皇帝、皇后、皇太后所佩谓玺,印是大臣所用。
樊哙(公元前242年~公元前189年),江苏沛县人。西汉开国元勋,大将军,左丞相,著名军事统帅。为吕后妹夫,深得汉高祖刘邦和吕后信任。后随刘邦平定臧荼、卢绾、陈豨、韩信等,为汉高祖刘邦的心腹猛将。封舞阳侯,谥武侯。四川宣汉县有樊哙镇。
鸿门宴 指在公元前206年于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举行的一次宴会,鸿门宴当日,范增早已布下天罗地网,定要把刘邦人头留下,谁知刘邦竟以一跪化解了项羽之怨恨,范增便再命“项庄舞剑,志在沛公”,一心要在席中把刘邦刺死,可是还是被项伯和樊哙给刘邦解了围,刘邦终于更借往如厕而逃遁而去。
黄老之学 我国战国时的哲学、政治思想流派。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创始人,故名。黄老之学始于战国盛于西汉,假托黄帝和老子的思想,实为道家和法家思想结合,并兼采阴阳、儒、墨等诸家观点而成。
[阅读链接]
据《仙传抬遗》记载,张良曾遇黄石公授书,读后便能应机权变,辅佐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
张良还以此修之于身,能炼气绝粒,轻身羽化。与绮里季、东园公、甪里先生、夏黄公,为云霞之交。后解形于世,葬龙首原。
东汉末年,有人发其墓,但见黄石枕,化而飞去,不见其尸形衣冠,得《素书》一篇及《兵略》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