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武合一的少林武术

少林寺,位于我国河南省登封的嵩山,是少林武术的发源地,坐落嵩山的腹地少室山下的茂密丛林中,所以取名“少林寺”。

少林寺落成30多年后,即527年,菩提达摩遵西天第二十七代祖般若多罗之嘱,为将佛陀正法血脉传回我国,不辞艰辛,从南天竺国渡海来到东土,开始了禅宗在中华大地上的传播。

菩提达摩采用壁观的方法参禅,长期静坐,困倦是难免的,要时常起来活动筋骨。被誉为少林功夫之源的《易筋经》,记载的就是一种疏通人体经脉从而强筋壮骨的功夫。

相传达摩走后,少林僧人在洞中发现了一个铁盒,盒上没有锁,却打不开。

聪明的僧人用火一烤,铁盒便开了,原来铁盒被蜡封住。铁盒中有两部书,一本是《易筋经》;另一本叫《洗髓经》,都是用梵文写的。

后来,有位僧人带着《易筋经》去峨眉山,见到了天竺僧人般剌密谛。在般剌密谛的帮助下,《易筋经》才有了中文版。

中华禅宗二祖慧可云游归来,带回了他自己翻译的《洗髓经》。大家两相比较,才发现《易筋经》和《洗髓经》原来是一体的。

自《易筋经》问世,少林僧人坐禅与习武已是密不可分了。同时,寺中也有一些对梵文一知半解的僧人,你翻他译,依法修炼,以致后来少林功夫多如牛毛。

唐代初少林寺13僧人因助秦王李世民讨伐王世充有功,受到唐代朝廷封赏,而被特别认可设立常备僧兵,从而大大促进了少林武术的发展。

进入宋代,少林寺禅宗祖庭的地位确立,“禅武合一”开始成为少林功夫的主流思想。宋太祖赵匡胤据说也是少林俗家弟子,并创下太祖长拳。从宋代至元代,少林功夫有了一个较大的发展。

与宋代同期,由于金元两代对汉地民间武装力量极力抑压,少林寺也不例外。然而,少林寺作为禅宗教派祖庭,依然地位显赫,禅学盛隆。

在此期间,少林寺创立了寺院宗法门头制度,成为少林功夫体系、门派形成的重要基础。少林功夫体系中的医宗,最迟在金代已经形成。

明代时期,民间习武风气盛行。这是少林功夫水平大发展时期。抗倭英雄俞大猷回传少林棍,就成为当时武林中的佳话。

明代近300年间,少林寺僧人至少有6次受朝廷征调,建立功勋,多次受到朝廷的嘉奖。少林功夫在实战中经受了检验,确立了少林功夫在全国武术界的权威地位。

少林寺武艺高超,享誉海内外,“少林”一词成为汉族传统武术的象征,如历代相传的“七大门派”即为“少林、武当、昆仑、峨嵋、点苍、华山、海南”,其中少林即位居第一门派。

少林功夫是汉族武术中体系最庞大的门派,武功套路高达700种以上,又因以禅入武,习武修禅,又有“武术禅”之称。

少林功夫的要旨是禅武合一。少林寺是佛教禅宗的祖庭,禅宗以明心见性、顿悟成佛为要旨。

禅与武的优越之处,就是少林功夫已经形成人人可以演练的很具体的参禅程式。提倡武术禅的真正价值,就是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参禅程式。

少林武术中,最著名的是“七十二绝技”,如铁臂功、排打功、铁扫帚功、足射功、一指禅功、一指金刚法等。

拳术为武艺之源,少林派拳术有罗汉拳、大洪拳、少林五拳、心意拳、长锤拳、五虎拳等百余种。

另外,对练拳术有三合拳、咬手六合拳、开手六合拳、耳把六合拳、接潭腿等。

少林派拳术刚健有力、刚中有柔、朴实无华、利于实战,招招势势非打即防,没有花架子。在练习少林拳时,不受场地限制,有“拳打卧牛之地”之说,其风格主要体现一个“硬”字,攻防兼备,以攻击为主。拳势不强调外形的美观,只求技击的实用。

少林拳法步法进退灵活,敏捷,有“冲拳一条线”之说。在身段与出拳上,要求手法曲而不曲,直而不直,进退出入,一切自如。步法要求稳固而灵活,眼法讲究以目视目,运气要气沉丹田。其动作迅如闪电,转似轮旋,站如钉立,跳似轻飞。

少林拳分南北两派,南派重拳,北派重腿,每派还分许多小派。

少林派棍术有猿猴棍、风火棍、齐眉棍、云阳棍、劈山棍、阴手棍、五虎擒羊棍等。

对练棍术有排棍、穿梭棍、六合杆、破棍十二路等。

棍打一大片,一扫一劈全身着力。棍练起来呼呼生风,节奏生动,棍法密集,快速勇猛。它既能强身健体,又能克敌制胜,在历代抗敌御侮中,少林棍发挥过重要作用。

少林派枪术有少林枪、五虎枪、夜战枪、提炉枪、拦门枪、豹花枪等。对练枪术有枪对枪、对手枪、战枪、双刀对枪、六合枪、三十六枪破法对练、二十一名枪对刺等。

少林枪术有一条歌诀是:“身法秀如猫、扎枪如斗虎,枪扎一条线、枪出如射箭,收枪如捺虎、跳步如登山,压枪如按虎、挑枪如挑龙,两眼要高看、身法要自然,拦、拿、亢、点、崩、挑、拨,各种用法奥妙全。”

刀是历代重要兵器之一,其中大刀被誉为“百兵之帅”。“刀如猛虎、枪似蛟龙”,刀术的演练一招一式都要有威武气概。

少林的刀有春秋大刀、梅花刀、少林单刀、少林双刀、燕尾单刀、五虎少林追风刀等。对练刀术有刀对刀、二合双刀、对劈单刀、对劈大刀、单刀进双刀等。

刀的使用特点是缠头裹脑、翻转劈扫、撩挂云刺、托架抹挑等,并有单刀看手、双刀看走、大刀看顶手,劈、撩、斩、刺似猛虎之说。

剑术矫健、优美、豪放,自古至今流传深远。少林派剑术有达摩剑、乾坤剑、连环剑、太乙剑、二堂剑、五堂剑等。对练剑术有二堂剑、五堂剑对刺、少林剑对刺等。

少林剑诀:

剑是青龙剑,走剑要平善,

气要随剑行,两眼顾剑尖,

气沉两足稳,身法须自然,

剑行如飞燕,剑落如停风,

剑收如花絮,剑刺如钢钉。

少林武术器械有长的、短的、硬的、软的、带尖、带刺、带钩、带刃的,多种多样,古有十八般兵器之说,近计不易胜数。

除上述刀、枪、剑、棍以外,还有三股叉、方便铲、套三环、峨嵋刺、月牙铲、和戟镰、双锤、大斧、双斧、三节棍、梢子棍、七节鞭、九节鞭、双鞭、虎头双钩、草镰、风魔杖等。

少林武术套路主要有空手夺刀、空手夺枪、单刀对枪、空手夺匕首、棍穿枪、三节棍破双枪、峨嵋刺进枪等。

少林派技击散打有闪战移身把、心意把、虎扑把、游龙飞步、丹凤朝阳、十字乱把、老君抱葫芦、老猴搬枝、金丝缠法、拨步炮等。

气功是少林功夫的一大类,少林寺流传的气功有“易筋经”、“小武功”、“站桩功”、“益寿阴阳法”、“混元一气功”等。

软硬功夫练法有多种,有卸骨法、擒拿法、点穴秘法、短打手法、各种用药法、救治法等。

[旁注]

太祖长拳 相传,宋太祖赵匡胤靠少林武功打下宋朝天下,其拳法传于后世,立太祖门,称“太祖拳”。广泛流传于我国北方,整套拳路演练起来,充分表现出北方的豪迈特性,优美中又不失其威猛的澎湃气势,为中国武术界“六大名拳之一”。

俞大猷 明代著名民族英雄、抗倭名将、儒将、武术家、诗人、兵器发明家,他最主要的功绩是领导抗倭战争。“俞家军”威名赫赫,与当时另一位抗倭名将戚继光并称“俞龙戚虎”。

潭腿 武术拳种,我国武术有“南拳北腿”之称,“北腿”则潭腿等为代表。其名称来源有几种说法,一说此拳法注重腿法,发腿疾速,以大腿带小腿,集力于足,突发迅击,快速伸屈,弹如弹丸,故名弹腿。一说此拳起源于河南潭家沟或山东龙潭寺,两地均有“潭”字,故名。

齐眉棍 棍的一种。常以白蜡杆制成,粗有盈把,棍竖直与人眉高度齐,故得此名。齐眉棍是少林兵器代表,棍根竖地,棍梢与眉齐。舞棍时,挑,刺,劈,撩,扫,交替变化,使敌防不胜防,其乱棍猛击是制敌取胜,棍打群敌的特点。

六合枪 其来源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就是六家的枪法合到一块儿。即楚霸王项羽的项家枪、三国赵云赵子龙的赵家枪、隋代罗成的罗家枪、宋代六郎杨景的杨家枪、白马银枪高世季的高家枪、岳飞的岳家枪。另一种说法,内三合“心、气、胆”,外三合“手、脚、眼”,眼与心合、气与力合、步与招合。

春秋大刀 该刀法因其借托三国时期关云长所传,所谓“留下偃月写春秋”之意,而得名。又称关公刀、春秋刀,刀头呈弯月形状,刀身宽短而重,木柄较长,从1.5米至2米不等。

峨眉刺 据传说“峨眉刺”为古代水战中使用的一种格斗短兵械,可在水中作刺杀或潜入水底凿穿船底之用,故又称“分水峨眉刺”。后改为陆上应用,由峨眉山一位僧人发明,故称之为“峨眉刺”。另有一说法,峨眉刺为蜀中一位武林高手所创,因该械形似鹅眉,故得名。

[阅读链接]

少林功夫是一项综合的武术体系,其中“禅”字是提高功夫的重要依据。

因为禅是“外不着想,内不动心”。由于上千年的积累和努力,少林功夫中的武与禅已经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少林功夫中的武,已经融化在了参禅之中。这是少林功夫与其他派系武术的不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