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豪放的开封盘鼓
开封盘鼓,又名开封大鼓,是河南开封特有的一种民间鼓乐表演艺术。由众多人组成规模大小不一的鼓队,鼓队成员有的击打挎在身前的大扁鼓,有的敲击大镲、马锣等铜器,在“令旗”的指挥下,边演奏着各种复杂的鼓点,一边列队行进在节日的街头、广场。
开封盘鼓气势宏大、震撼人心,鼓点激越,复杂多变;表演热烈、粗犷、豪放,无论是在音乐性上还是在舞蹈性上都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因此,开封盘鼓深受城乡人民群众的喜爱、久盛不衰。
开封盘鼓是一种纯鼓乐形式,鼓队由十几人至几十人组成,所用乐器只有大镲、人鼓、马锣三种打击乐器。这种形式的乐队,起源于古代军队中流行的一种鼓乐:讶鼓,也称“迓鼓”。
北宋熙宁年间,东京开封的迓鼓开始与民间舞蹈相结合。人们装扮着各种历史人物及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在迓鼓的伴奏下,踏着鼓的节拍而舞,称作“迓鼓戏”或“舞讶鼓”。由于这种表演形式很受人们的欢迎,很快就在民间广为流传。
北宋《东京梦华录》卷八中即有关于迓鼓的记载。当时的迓鼓还只是纯器乐演奏的形式,仍保留着早期迓鼓的特征。
到了明代,迓鼓就已成了开封民间舞蹈的总称。明人朱有墩在《黄钟醉花阴》散套中曾描述了开封城内表演迓鼓的情形:
放烟火,烘烘接太微,舞讶鼓,欢声恰似雷。
明代以后,迓鼓仍在开封民间盛行而不衰,只不过开始被称作了“开封盘鼓”。
开封盘鼓所用乐器以鼓为主,配以大镲,马锣等铜器。鼓队无固定编制,规模可大可小,一般按“鼓二镲一”的比例组合。最小的鼓队有十几个,大的鼓队可有几十人甚至百余人组成。
鼓队所用的木框扁鼓均为同一种形制,鼓面约45厘米,木框,高约30厘米,呈棋子形。演奏时,将鼓的背带斜挎在左肩,鼓置于腰前,鼓面向上,用双鼓槌击奏。
击鼓方式有“击鼓面”、“击鼓面边缘”、“击鼓框”、“双槌互击”几种。铜器多用大镲,民间称之为“帽儿镲”,亦有配用手镲、水镲的。
传统鼓队中常配有四面或八面马锣。演奏中,锣手常将马锣抛向空中,马锣落下后,接在手中继续演奏,称之为“撂马锣”。
各鼓队无论规模大小,均有一人手持一面写有“令”字的三角形小旗担任指挥,称作“令旗”。平时鼓队的训练中,“令旗”负责向年轻鼓手传授鼓谱,讲解各种技巧。
正式表演时,则通过手中的小旗指挥鼓队的起、止、强弱、速度等,同时还要指示鼓谱的节奏特征,以保证鼓队鼓点清晰、整齐。因此,“令旗”在鼓队中的作用十分重要。
开封盘鼓有“原地演奏”与“行进演奏”两种表演方式。
原地演奏时,鼓队常围成一个圆圈,“令旗”位于圆心,鼓手们面向“令旗”而背对观众。当鼓队为民间舞蹈伴奏时,鼓队位于表演场地的一侧,面向表演场地。“令旗”位于鼓队与舞蹈演员之间。
行进演奏时,小的鼓队常走成四横排,第一四排是镲,中间两排是鼓,“令旗”位于一二排之间。为了能看到令旗,第一排镲手常面向令旗,退着步子行进。较大的鼓队常排成四路纵队,中间是鼓,两边是镲,令旗在最前面,面向鼓队,退步行进。
由于开封盘鼓的节奏并不是规整的进行曲“双拍子”节奏,鼓手们无法用“齐步走”的统一步法前进。因此,在鼓队长距离的行进演奏中,只要求鼓点整齐,不要求步法一致。
当鼓队行进至观众较多的地方或接近预定的表演场地时,鼓队会按照令旗的提示,进入“表演性”的演奏状态。这时,全体鼓手的步法按鼓点的节奏统一起来,该迈步时同时迈步,该停步时同时停步。
鼓队行进的速度明显放慢,而击鼓的动作幅度加大,整个鼓队时走时停,时起时伏,动作整齐、豪放,极富舞蹈性。全体鼓手既是乐器的演奏者,又是挎着鼓的舞蹈表演者。
这种舞蹈性的器乐演奏,具有十分热烈的气氛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常能赢得观众的阵阵喝彩。
开封盘鼓的演奏属齐奏方式,但鼓与镲的节奏不是完全相同的。鼓的节奏急促而稠密,镲的节奏稀疏而简洁,二者融在一起便形成强与弱、全奏与分奏等不同的音响色彩。加之鼓有多种击奏方法,因此形成各种不同的演奏方法及与之相对应的鼓谱用字:
吨:鼓镲齐奏、连击时记作“轮吨”。个:鼓齐奏。连击时记作“那个”。夸:右鼓槌击打鼓框。由于所发出的声音要比“吨”、“个”小得多,因此,在鼓谱中“夸”即代表休止符。
除上述基本演奏方法外,鼓还有几种演奏方法,只用于鼓谱的某些特定位置:夸:双槌同击鼓框前沿。哗啦:双槌交替敲击鼓框前沿。吃:双槌在空中交叉互击。
开封盘鼓中的基本节奏型,民间称之为“鼓串”。常用的鼓串有“哗啦啦”鼓串、“挎边”鼓串、“单吨”鼓串。
完整的“鼓点”曲牌由若干句长短不一的“鼓串”组合而成。不同的鼓点,所含的乐句也多少不一。最少的只有一句,最长的则有几十句,一般多为十几句。
鼓点中的鼓串常以完全重复或变化重复的形式出现,具有典型的“句句双”的结构特征。但在这些“重句”式的鼓串之间又常插入各种不反复的鼓串,从而形成“双句”与“单句”交替出现的结构特征,使鼓点的节奏不断地在平衡与不平衡之间频繁转换,产生一种“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无始无终”的艺术效果,使人百听不厌。
每个鼓点在结构上常由“曲头”、“曲腹”、“曲尾”三部分组成。曲头多为一两个重复的鼓串;曲腹则多用若干句稍长的不重复的鼓串。曲尾常为一个很长的、连绵不断的长鼓串,民间称之为“半拉山”,意思说这句长鼓串在一个鼓点中占有半段的份量。
就“句法”而言,各鼓点中均有大量的“双句子”,但同时又有大量的“单句子”夹杂其间。此外,各句之间长短不一,各鼓点之间句数多少不一,就使得所有的鼓谱都具有“自由诗”一样的结构特征。
[旁注]
朱有墩 安徽凤阳人。号诚斋、锦窠道人、老狂生、全阳翁等。明太祖朱元璋孙,周定王朱橚嫡长子。明宣德年间袭封周。史称其“博学善书”。工词曲,为明代著名戏曲作家。其杂剧音律优美,创造了合唱、对唱等形式。存杂剧31种,总称《诚斋乐府》、《诚斋录》、《诚斋新录》。
进行曲 是一种富有节奏步伐的乐曲。最初主要是军队中用来统一行进步伐一致的要求,以偶数拍作周期性反复。后来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也常采用这种体裁来表达集体的力量和共同的决心,雄劲刚健的旋律和坚定有力的节奏是进行曲的基本特点。
镲 互击体鸣乐器。又称水镲、小水镲、镲锅。流行于全国各地。响铜制,钵形,外观与钹十分相像,一般镲体较小,故民间称小钹为镲。
[阅读链接]
开封盘鼓所用的大扁鼓属低音鼓,所用的镲也多为大镲。当几十面鼓,几十副镲在一起敲响时,气势十分宏大,远听像惊雷,近听如万炮轰鸣,颇有排山倒海之势,惊天动地之威。加之鼓点复杂多变、节奏强烈,表演热烈、粗犷豪收,具有一种近于原始、粗放、拙朴的艺术风格。
同时,变幻莫测的鼓点和整齐而清晰的演奏,又使之带有一种细腻的,成熟的韵味。开封盘鼓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得它无论是在听觉上还是在视觉上都给人以极强烈的、震撼人心的感染力。这正是开封盘鼓深深地扎根在开封民间、久盛不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