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慎著《说文解字》

许慎,东汉汝南召陵,即河南郾城县人,我国东汉时期的文字学家、经学家。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儒学思想治天下的汉朝,在他被尊为“五经无双”。

他倾其一生心血,撰著了对中华民族发展壮大和中华文明传承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我国乃至世界最早的字典《说文解字》。

许慎的著作和他的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也因其巨大贡献而被后人尊为“字圣”。

许慎约公元58年出生,幼年时,常喜欢坐在书桌前听父亲讲书,识字学文。他从古书中懂得了做人之道,从文字中领悟了文化的奥妙。由于他的勤奋好学,在少年时期就已博闻强记,读书超人。

许慎的老师是东汉著名经学家、天文学家贾逵。许慎一直记得老师说过,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先秦儒家典籍如《诗》、《书》、《礼》、《易》、《春秋》、《论语》等都被烧毁。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这些经学又渐渐成为治理国家的根本大法。

汉代经学书籍有两种,一是凭记忆,靠背诵,口耳相传下来的,汉人则把它用当时通行的文字隶书记录下来的。另一种是从地下或墙壁里挖掘出来的古书,是用先秦六国文字记录的。

汉代把前一种用隶书写的传本叫“今文经”,后一种用六国古文字写的叫“古文经”。

作为古文经学派的代表人贾逵愁在心上。他认为文字是记录语言,传递信息的工具,要有固定的音、形、义,它不是任何人能随意更改的。经书是古代留下来的典籍,要依据文字本身的意义来探求它的含义。

许慎问老师:“难道就没有办法将它恢复原貌吗?哪怕不是全部。”

贾逵想了想说:“文字音、形、义的不统一是造成两派分歧的主要原因。如果能统一文字的结构、读音及其意义,就完全有可能。可这又谈何容易!”

许慎听在耳中,记在心里。从此对经学勤奋钻研,尤其对于语言、文字学更是用心。并有了要编一部字书的打算。

后来许慎作了朝廷祭酒,在这期间,他写了《五经异义》一书,解释经书的意思,一时名声大振。

贾逵对自己心爱的学生取得的成就感到由衷的高兴,但又怕他骄傲自满,便告诫他说:“经学问题的彻底解决,决不能停留在具体语句方面的辨析,你的这部书虽然很好,但仍然没有跳出这个老套。经书是用文字记录下来的,文字有自己的形、音、意,可以向我们语句的意义。所以只有在文字方面深入研究,经学才能真正得到发展。我已经老了,希望你在这方面多努力。”

许慎听了老师的话,感触很深,更加坚定了要编一部字书的决心。从此,他一方面继续向贾逵请教文字方面的知识,系统地研究象形、会意、指示、转注、假借、形声等6种造字方法,加强理论素养。另一方面,为了拓宽知识,他还对上古社会的宗教、文化、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阅读大量书籍。

许慎写书时,为搞清楚一个字的准确意义,他经常要翻阅大量的文献,或者向有学问的人请教,有时还要进行实地考察。有时对一个字的解释不满意,他就茶不思,饭不想,满脑子装着这个字,一旦想通了,又欣喜若狂。

许慎把自己的书定名为《说文解字》,他要通过该书告诉人们汉字的构造很有规律可循,解释汉字是一门实实在在的学问。对于每一个汉字不管是在字形编排、构形分析,还是在释义、注音等方面都应有规则。

许慎撰写字书的事情得到了贾逵、马融等许多学者的大力支持,他们给他找来了很多相关书籍,并对书的编写格式、个别字的注释提了宝贵意见。后来甚至连皇帝也来过问此事。

许慎为了编好这本书,他干脆辞官回家,全身心地投入写作。30余年过去了,他的头发花白了,身体也熬垮了,终于在121年撰成了《说文解字》一书。

在学术上,许慎太认真也太执著,编撰过程中,遇到“窦”字的解释时,他居然不避窦太后的名讳,赫然将“窦”字解释为洞,并进一步将狗窦解释为狗洞,这一下惹怒了窦太后,将其贬官,逐回原籍。及至后来,太后受人挑拨,竟要赐死许慎。

许慎当然没有被赐死,许慎没有被赐死,主要是因为他有个好老婆,就是天赐公主,这是个美丽的传说:

多年前,一个大风后的夜晚,一个叫天赐的姑娘被刮到宫里的大树上,太后看到后非常喜欢,就把她收为宫女,赐她为天赐公主。后来许慎被召入京城担任太尉南阁祭酒,太后就把天赐公主嫁给了他。

许慎贬官回家,天赐公主毅然随夫回乡,去过普通人的生活。得到太后要赐死许慎的消息,天赐公主与家人商议假称许慎病故,建了一个墓,当着乡邻众人的面,将许慎殡于墓地,暗地里,墓里修了主室侧室,以便于许慎著书、休息。

每到夜晚,天赐公主便白衣素身,飘然而至,一是为许慎送饭,二则陪伴许慎。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许慎完成了泽及千秋万代的《说文解字》。

许慎的《说文解字》全书共收字9353个,所有文字按540个部首排列。同时,它还是关于我国上古社会的一部大百科全书。

《说文解字》成为我国第一部用六书理论系统研究汉字构成与意义的文字学专著,我国第一部乃至世界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给世人保存了汉字的形、音、义,是研究甲骨文、金文和古音不可缺少的桥梁。

《说文解字》包括各种含义的字的解释,反映了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是后世整理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的重要的阶梯。

[旁注]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于公元前134年提出,汉武帝开始实行。该思想已非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原貌。而是掺杂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新思想。它成为两千多年来我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思想。

贾逵(公元30年~101年),字景伯。东汉著名经学家、天文学家,扶风平陵人。曾向汉明帝献所作《春秋左传解诂》、《国语解诂》,力斥术数谶纬之学。汉章帝时,屡次向奏称《古文尚书》与《尔雅》相应,提高了古文经学的地位。

祭酒 战国时齐国稷下学官尊长亦称祭酒,汉魏以后成为官名。汉代有博士祭酒为博士之首。西晋改设国子祭酒隋唐以后称国子监祭酒为国子监的主管官。清末始废。后亦以泛称文坛、艺坛或学术界、文化界的首脑人物。

象形、会意、指示、转注、假借、形声 又称汉字六书,指汉字的6种构造条例,是后人根据汉字的形成所作的整理,而非造字法则,其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主要是“造字法”,转注、假借是“用字法”。

马融(公元79年~166年),字季长,右扶风茂陵人。东汉儒家学者,著名经学家,尤长于古文经学。他设帐授徒,门人常有千人之多。马融博通今古文经籍,世称“通儒”。他一生注书甚多,注有《孝经》、《论语》、《诗》、《周易》、《三礼》、《尚书》、《列女传》、《老子》、《淮南子》、《离骚》等书。

太尉 秦汉时中央掌军事的最高官员,秦朝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并为“三公”。西汉早期,设太尉官多半和军事无关,东汉时将大司马改为太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太尉管军事,司徒管民政,司空管监察,分别开府,置僚佐。

金文 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因为周以前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做“金文”或“吉金文字”。

[阅读链接]

许慎的《说文解字》,规范了汉字的形、音、义,也规范了一种文化的框架。它是我国第一部分析字形,解说字义,辨识声韵的字典,是文献语言的奠基之作,也是书面语言、文字、音韵、训诂等方面研究的一部集大成之作。

《说文解字》是许慎对我国文字学研究方面所作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贡献。它不仅保存了先秦的字体和东汉以前的文字训诂,反映了我国汉语词汇的面貌,总结了我国古字学的发展历史,而且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文字学的“文字说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