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一反三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句寓意深长的话,鞭策李小刚进一步想: 既然臂长尺法能测高度,那么视角法不也可以用来测高度吗。

还没等李小刚想好,这边王勇已经讲开了:“数学课讲过,几种特殊直角三角形,边长有个特殊比例关系。”他说着从书包里掏出两个直角三角板表演起来。他两手捏住 45°三角板举在靠眼角的位置,使下面的一条直角边保持水平,前后走动,当视线沿着三角板的斜边瞄准塔架顶点时停止;然后, 测量出从站立点到塔架的距离。他告诉大家这个距离就是塔架的高度。

申志远问:“如果用 30°的三角板(视角为 30°),高度是多少?”

“距离除以 3。”同学们齐声回答。

申志远又问:“如果视角是 60°呢?”

“距离乘以 3。”

王勇说:“这样算的是水平视线以上的塔架高度,整个塔架高还应加上眼高。”

申志远满意地点着头。

李小刚高兴地跳了起来,他说:“我请密位公式帮帮忙。”他写着:

目标高度x1000

目标距离 = 密位

目标高度= 目标距离x密位

1000

李小刚很快测出大杨树是 2—00,到树根的距离是 56 米,代入公式求出:

树高= 56x200 =11.2米

1000

申志远说:“密位公式反映了目标距离、高度(或宽度)和视角三者之间的关系,所以只要知道了公式中的任意两项,便可求出另一项。在测量上, 通常把目标高度或宽度称为间隔。这样就可以用一个图形来表示密位公式。”

画好以后,申志远接着说:“我们根据这个图形编了个好记的口诀:就是上间隔,下一千,密位、距离分两边,要想知道哪一个,对面相乘比另边。” 他停顿了一下,又解释说,“比,就是除以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