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北齐画风的杨子华
杨子华,南北朝时期北齐世祖的爱臣。善画贵族人物、宫苑、车马。所画人物形象丰满圆润,影响整个北齐画风,为画史所称颂。所画马尤其生动逼真,被时人称为“画圣”。
此外,他还将牡丹染墨赋彩,是牡丹圣手,曾令后人浩叹:“丹青欲写倾城色,世上今无杨子华。”他的绘画影响到隋唐,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有宋临摹本《北齐校书图》存世。
杨子华在长安等地画了很多的壁画,他的画作有隋朝官本《斛律金像》、《北齐贵戚游苑图》、《义卫出行》、《宫苑人物屏风》、《邺中百戏狮猛图》,这些画作被著录于唐代裴孝源编的《贞观公私画史》中。但至今天都已经了无踪迹,只有一卷传为宋临的《北齐校书图》,是我们今天唯一能见到的杨子华的卷轴画。
《北齐校书图》为宋代摹本。这图卷所画的是北齐文宣帝高洋命樊逊和文士高干和等11人负责刊定国家收藏的《五经》诸史的情景。
图中画3组人物,中心是士大夫4人坐于榻上,榻上有盘盛的菜肴、酒杯、砚台、箭壶、琴等。榻内一人大概是樊逊,正在认真执笔书写。其他人,一人手执毛笔,一手举着刚写完的书绢似在审阅;另一人是背面,盘膝而坐。
琴的一角搭在腿上,一角搭在榻上,伸右手拉住右边一人的腰带;右边此人似乎欲逃酒下榻,一童仆正给他穿靴。榻旁围绕女侍5人,或捧杯,或执卷,或抱凭几,或抱着靠垫,或提着酒壶,排列有致,顾盼生姿。画左侧有奚官3人,马两匹,一灰一黑,皆静立观望。
《北齐校书图》用笔细劲流动,细节描写神情精微。设色简易标美。画中人物的神情均极生动,人物面孔都呈鹅蛋形,与山西省太原市南郊王郭村出土的北齐娄睿墓壁画画风有异曲同工之妙。整个画面既反映了北齐对古代文献整理的史实,又不乏诙谐、随意,给人一种轻松的艺术享受。
杨子华的绘画成就颇高,曾影响隋及初唐。有的壁画被学者认为甚至正是杨子华亲笔所作。其中比较著名的除了上面提到的北齐娄睿墓壁画中的出行图,还有陕西省三原县唐李寿墓壁画中的出行图。
它们所处的时代相近,绘制风格相似,内容相同,形式相仿,酷似出于杨子华之手,或者是有着师承关系的作品,至少也是北齐绘画对初唐影响所致。
无论哪一种因素,上述两幅出行图都直观地告诉我们,北齐的绘画风格和艺术造诣,都直接传入隋唐,并在此基础上向前发展。由此可见,北齐绘画中杨子华的技法,对隋唐影响之大。
[旁注]
壁画 墙壁上的艺术,即人们直接画在墙面上的画。作为建筑物的附属部分,它的装饰和美化功能使它成为环境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壁画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绘画形式之一。古代皇室贵胄死后,常常在地下墓室的墙壁上作有壁画,以示尊贵的身份。
设色 绘画时的涂色,着色。绘画时敷色,是运用色彩的效果,表达物象的情境变化和韵味。古人称为“随类赋彩”、“活色生香”。具体着色方法有:渲染、平涂、罩染、统染、立粉、积水、没骨点写、烘托等。
文宣帝高洋(529年~559年),字子进,因生于晋阳,称晋阳乐。南北朝时期北齐政权的开国皇帝,在位9年。他是东魏权臣、北齐神武皇帝高欢次子、文襄皇帝高澄的同母弟,母亲为娄氏。在位初期励精图治,但后期却变得暴虐无度,极尽奢侈。
娄睿 鲜卑望族,北齐外戚,戎马生涯40年,封南青州东安郡王。《北齐书·娄睿传》称他“在任贪纵”、“聚敛无厌”、“专行非法”、“纵情财色,为时论所鄙”。因为贪婪无度曾被削官免职,但很快又加官晋爵,步步高升。是一个有影响的历史人物。
李寿(300年~343年),字武考,李特的弟弟李骧少子,李雄僣号,拜前将军,督巴西军事,迁征东将军、大将军、大都督、侍中,封扶风公,后进封建宁王,嗣位时改封汉王。十六国时成汉皇帝。338年至343年在位。谥号“昭文帝”,庙号中宗。
[阅读链接]
相传北齐的宫廷画家杨子华,有一次在宫中的墙壁上画马,他运用自己纯熟的绘画技法,把这匹马画得栩栩如生,颇有灵性。皇宫中看到这匹的人大多产生了幻觉。
就在画完马的当天夜间,宫中常听见马“啼啮长鸣”的声音,似乎在呼人为它添加水草,宫中人惊以为神马。
皇帝知道了杨子华有如此高的画技,就命令他只能奉诏作画,否则不得给任何人画任何东西。这带有神秘色彩的记载,说明杨子华画马的高超技艺,神妙令人莫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