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家样创立者吴道子

吴道子(约680年~759年),又名道玄,画史尊称吴生。生于唐代阳翟,即今河南省禹州。唐代第一大画家,被后世尊称为“画圣”。初为民间画工,被民间画工尊为祖师。他的绘画具有独特风格,是我国山水画之祖师。

他还擅长壁画创作,敦煌103窟唐壁画《维摩变相》可见其风格影响。代表作品有《天王送子图》、《八十七神仙卷》、《孔子行教像》、《维摩诘像》等。

吴道子小时候就失去双亲,生活贫困,为了生计向民间画工和雕匠学习,由于他刻苦好学,才华出众。相传曾学书于张旭、贺知章未成,乃改习绘画。漫游洛阳时,唐玄宗闻其名,任以内教博士官,并官至宁王府友,改名道玄,在宫廷作画。

吴道子是一位全能画家,人物、鬼神、山水、楼阁、花木、鸟兽无所不能,无所不精。他一生虽然创作了许多作品,但真迹流传下来的很少。公认的吴道子代表作品是《天王送子图》、《八十七神仙卷》、《孔子行教像》等。现存壁画真迹有《维摩诘像》等。

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是他的代表作,遗存的是宋人李公麟的临摹本。这幅画的内容是描绘佛祖释迦牟尼降生为悉达王子后,其父净饭王和摩耶夫人抱着他去朝拜大自在天神庙时诸神向他礼拜的故事。

此图意象丰富,以释迦降生为中心,天王按膝端坐,怒视奔来的神兽,一个卫士拼命牵住兽的缰索,另一卫士拔剑相向,共同将其制服。天王背后,侍女磨墨、女臣持笏秉笔。

《天王送子图》技法首重线条和用笔,笔势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故线条流转随心,轻重顿挫合于节奏,以动势表现生气,具有“疏体”画的特性,是典型的“吴家样”。

画作构思独到,气势磅礴,功力深厚,物象纷繁,给日后的宗教题材绘画尤其是佛道壁画带来深刻的影响。

这幅画反映了吴道子的基本画风。他打破了长期以来历代沿袭顾恺之的那种游丝线描法,开创了兰叶描,用笔讲究起伏变化,和内在的精神力量。他在创作的时候,处于一种高度兴奋与紧张状态,很有表现主义的味道。

《八十七神仙卷》深褐色绢面上用遒劲而富有韵律的,明快又有生命力的线条描绘了87位列队行进的神仙。

那优美的造型,生动的体态,将天王、神将那种“虬须云鬓,数尺飞动,毛根出肉,力健有余”的气派表现得淋漓尽致,那冉冉欲动的白云,飘飘欲飞的仙子、使整幅作故具有“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艺术感染力。全幅作品没有着任何颜色,却有着强烈渲染效果。

《八十七神仙卷》历千年之久而依然光彩照人。因场面之宏大,人物比例结构之精确,神情之华妙,构图之宏伟壮丽,线条之圆润劲健,而被历代画家艺术家奉为圭臬。现保存在徐悲鸿纪念馆,并为镇馆之宝。

《八十七神仙卷》是我国美术史上极其罕见的经典传世之作,为一代画圣吴道子的冠世巨作,也是吴道子现世仅存的一部白描绢本。代表了我国古代白描绘画的最高水平。

其艺术魅力堪与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比肩,我国著名画家徐悲鸿认为此卷“足可颉颃欧洲最高贵名作”。它栉千年之风,沐五朝之雨,送给今人一份厚重的文化遗产,实在是艺术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

《孔子行教像》石刻本现存于山东省曲阜孔庙。

《孔子行教像》整体画风完全符合吴道子的风格,画中孔子雍容大度,身体稍稍前倾,双手作揖,谦卑有礼。孔子头扎儒巾,双目前视,须发飘逸,透出圣人的智慧。

作品用笔提按流转之间表现了画家娴熟的技法,深得“吴带当风”的精髓。画面上方题写“先师孔子行教像”;右上方题写“德侔天地,道冠古今,删述六经,垂宪万世”;左下方落款“吴道子笔”,并加盖一方印章。

孔庙的石刻本《孔子行教像》堪称孔庙的镇庙之宝,由复制的石刻本拓印的《孔子行教像》拓本也成为山东省拓印最多的古迹拓本。

《维摩诘像》藏于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世传李公麟作《维摩诘像》流传到日本有两幅,估计此图也为宋临摹或仿李公麟之作。吴道子的《维摩诘像》是一幅敦煌壁画。敦煌103窟的维摩诘像,可视为白画经变,是了解吴道子绘画及其白画的重要参考。

《维摩诘像》是以吴道子绘画风格描绘维摩诘形象的最生动传神、最具代表性的杰作。画中维摩诘手执麈尾坐于床之上,身子向前倾斜,通过紧锁的双眉和炯炯生辉的双眸透发出深沉的睿智。画家以流利刚健的线描一气呵成,确有“虬须云鬓,数尺飞动,毛根出肉,力健有余”之感。

吴道子的绘画具有独特风格。其山水画有变革之功,所画人物衣褶飘举,线条遒劲,人称莼菜条描,具有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效果,被誉为“吴带当风”。他还于焦墨线条中,略施淡彩,世称“吴装”。

他创造了笔间意远的山水“疏体”,使得山水成为独立的画种,从而结束了山水只作为人物画背景的附庸地位。

苏东坡在《书吴道子画后》一文中说:

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能事毕矣!

可谓一代宗师,千古流传!

[旁注]

线条 绘画时勾勒轮廓的线,有曲线、直线、折线,有粗线、细线,统称“线条”。当代画家高贺琪的作品拥有着酣畅洒脱的线条,苍劲飘逸的笔法,儒雅古拙的意境,栩栩如生的造型。用线条描绘建筑、人物、花鸟等,生动自然。

兰叶描 是从丰富的衣纹的曲折向背为体现的一种描法,有其独立性。创始人吴道子用状如兰叶或状如莼菜的笔法来表现衣褶,有飘动之势。特点是压力不均匀,运笔中时提时顿,产生忽粗忽细,形如兰叶的线条。枣核描、柳叶描属于这一类型。

孔庙 位于山东省曲阜市南门内,是第一座祭祀孔子的庙宇,初建于公元前478年,以孔子的故居为庙,以皇宫的规格而建,是我国三大古建筑群之一,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另外在福州、北京、衢州、德阳等地都有孔庙。

拓印 也称“拓石”,也指现在的“碑帖”。就是把石碑或器物上的文字或图画印在纸上。也可用纸紧覆在物体表面,将其纹理结构打拓在纸上。

吴带当风 中国画术语。是对吴道子人物画风格的概述。吴道子创造了一种波折起伏、错落有致的“莼菜条”式的描法,所画人物、衣袖、飘带具有迎风起舞的动势,故有“吴带当风”之称。后人也以之称美其高超画技与飘逸的风格。

吴装 也称“吴家样”。中国画的一种淡着色风格。相传始于唐吴道子的人物画,故名。宋代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论吴生设色》:“尝观所画墙壁、卷轴,落笔雄劲,而傅彩简澹……至今画家有轻拂丹青者,谓之吴装。”

张旭(675年~约750年),字伯高、季明。唐朝吴,即今江苏省苏州人。唐代书法家。唐文宗曾下诏,以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又工诗,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号称“吴中四士”。传世书迹有《肚痛帖》、《古诗四帖》等。

贺知章(659年~744年),字季真,号四明狂客,唐越州,即今浙江省绍兴人。其诗文以绝句见长。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唐玄宗(685年~762年),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亲窦德妃。唐玄宗也称唐明皇。谥号“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庙号玄宗。在位期间,开创了唐朝乃至我国历史上的最为鼎盛的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阅读链接]

传说,唐玄宗有一次从骊山回宫后的一天晚上,在睡梦中梦见两个鬼相追捉,最后大鬼捉住小鬼并撕吃它的身体。

玄宗惊问大鬼是何人,大鬼说:“我是钟馗。感谢皇上在我触阶而死时用蓝袍为我殓葬,现虽在九泉之下,仍要为皇上斩除妖孽。”说完化光而去。

玄宗醒后出一身虚汗,顿时身体清爽。玄宗就让吴道子按照梦中的样子画一幅画。吴道子很快便画成一幅《钟馗捉鬼图》。

此后,一到岁末,家家都在门上张贴此画,以驱鬼避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