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娄东画派的王时敏

王时敏(1592年~1680年)初名赞虞,字逊之,号烟客,自号偶谐道人,晚年号西庐老人等。江苏省太仓人。明末清初画家。为“清六家”之首。

擅长摹古。他开创了山水画的“娄东派”。其画在清代影响极大,许多人得其亲授。代表作品有《云壑烟滩图》、《落木寒泉图》等。

王时敏家世显赫,家学深厚。他的祖父王锡爵为榜眼及第,在万历朝曾任内阁首辅,富收藏,对宋、元名迹,无不精研。他的父亲王衡曾中榜眼,授翰林院编修,工诗文书法。

王时敏为王衡独子,祖父、父亲对其钟爱有加,并着力培养。王时敏自幼聪慧,工诗文,善书法,在绘画方面尤有天赋。王锡爵因而延请名家董其昌为其指导。

王时敏从摹古入手,尤宗黄公望山水,刻意临摹。因祖父官居高位,他未经科考就出任尚宝司丞,升太常寺少卿,仍兼管尚宝司事。

王时敏淡泊仕途,更喜丹青,于1632年称病辞官,隐居西田别墅,潜心创作。清军南下后,王家归顺,得以保全家业。

这时王时敏仍隐于山林,专著绘画,并培养子孙辈学业。后卒于家中。

王时敏在董其昌的指导下,自幼走上了摹古的道路,并且在日后的不断积累研习中,渐渐形成了他思想理论上的原则,认为“摹古是绘画的最高原则”。他力追古法,刻意师古,作画无一不得古人精髓。

王时敏早年多临摹古画,均按宋元古画原迹临写而成,笔墨精细淡雅,已见临摹功力。他早、中期的画,风格比较工细清秀。至晚年,以黄公望为宗,兼取董其昌等诸家,更多苍劲浑厚之趣。

暂且不论他在我国山水画史上的地位如何,单其“摹古”思想,就有些缺乏对造化的真切感受,这也对后来中国画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王时敏的出现,还为“娄东画派”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成功开创了“娄东画派”。以他为首的娄东画派声势浩大,左右艺林,以至于在整个清朝画坛占有统治地位,影响深远,为后人宗仰。

有人以地域划分,把太仓人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及其传人称为“娄东派”。

王时敏的作品在立意、布局、运笔、色彩、线条等方面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中国画海中是一朵瑰丽的奇葩。他的传世作品有《云壑烟滩图》、《落木寒泉图》等。

《云壑烟滩图》画面中山体众多,水墨淋漓,点苔细密。近处水域曲曲折折,一桥横卧其上。几棵高大的阔叶树长在土丘上,似在守护屋舍;屋舍周围一片寂静。作品纵深之处,山体呈“S”形走势,向上直插云霄。

乍观此画,可谓“势”不可当。但仔细品读,就会发现陡立的山势和画家所用的圆浑的笔墨不甚协调。画家似乎要表现千仞耸立之势,可山上过多的苔点、墨点却给人一种圆润感。不过,这些细密的苔点和墨点又使画面富有生机。

从这幅《云壑烟滩图》中,我们能看出王时敏的绘画风格。此图干笔、湿笔互用,既皴染又施墨,用笔学黄公望而间用高克恭皴笔,用笔清秀,意境疏简,使作品苍浑而秀润。

此外,秀润的用笔又浸润着董其昌的笔韵。董其昌是王时敏的启蒙老师,两人可谓忘年之交。王时敏的作品大都带有董其昌的风格。

《落木寒泉图》为仿元代倪瓒笔意所写的太湖岸边景致。

近景画一水边坡地,碎石重叠;中景为置于画面右侧的较高山峰;山后远景为一空旷的水面,中间有一带远山横向伸展。整个气象显得寂静潇疏,颇有清爽的秋凉之意。

在画法上,此图追踪倪瓒,山石树木勾勒用渴笔正锋侧出,转折处露锋芒而笔墨浑然,但点叶与小树画法仍近黄公望笔意。画中运用折带与披麻相结合的笔法,清劲宽和,温雅平淡,多用干笔淡墨。

这件仿倪瓒而作的山水,不仅拟其笔法笔意,更在其中透现出了倪瓒之画中潇疏清凉而略带荒寒的意境,同时又具有王时敏温雅的气质。此图苍厚蕴藉的风致,是王时敏晚年之作的典型面貌。

[旁注]

清六家 清初山水画家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吴历、恽寿平6人的合称。也称“四王、吴、恽”。他们继明代董其昌之后享有盛名,领导画坛,左右时风,当时被目为“正统”。

榜眼 我国科举制度中在殿试中,取得进士第二名的名称,与第一名状元,第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我国的科举制度被国外选官制度所借鉴、所采用。

高克恭(1248年~1310年),字彦敬,号房山,大同,即今属山西省人。元代画家。“元四家”之一。善画山水,墨竹。初学米芾父子,晚年糅合李成、董源等多家风格而自成一家。《云横秀岭图》是高克恭山水画代表作。尤以烟雨林峦的描绘最为精绝。

[阅读链接]

清康熙年间江苏苏州人吴升是《大观录》一书的编者,他与当时的大画家王时敏等人交往良久。

吴升将平生眼见名著书名画,择其精要,详细记录,所收录的作品上自魏晋下至明代,共有六七百件之多。此书为研究法书名画的流传承绪提供了可贵的第一手材料。

在当时,王时敏与吴升晨夕研搜翰墨,评次丹青,共同探讨古今各作笔墨之高下,吴升对史料的筛选和认定,很多意见都来自王时敏。可见王时敏知识渊博,在这一过程中他功不可没。